安然事件涉及的银行躲过一劫
大通和花旗仅以罚款了事──至少暂时看来如此 作者:Bethany McLean, Peter Elkind 当涉及到安然事件时,伸张正义就从来没有体现出“及时”和“确定”。安然公司宣布破产以来,已过去 21 个月。在美国司法部和证监会调查的过程中,十几名安然的前雇员被起诉,但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人进监狱,甚至连肯•莱(Ken Lay)和杰夫•斯基林(Jeff Skilling)也都未被判有罪。因此,7 月底,当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和花旗集团(Citigroup)同意总共支付 2.86 亿美元,以求与证监会和曼哈顿地区检察官就它们“在安然案件中所提供的种种便利”(地方检察官罗伯特•摩根索如是说)达成和解时,此事便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了。 事实上,这两家银行轻松逃脱了法律的惩罚。大通和花旗均不认罪,而且这两家公司及其个别雇员似乎都已逃脱了刑事诉讼。休斯顿的律师菲利浦•希尔德说:“如果这就是这些银行要为此种行为付出的代价,那么它们必定会暗自庆幸。”希尔德曾担任联邦检查官,是安然案件的委托人,如今他的客户中包括谢伦•沃特金斯(Sherron Watkins)。 这两家银行在安然欺诈案中扮演的绝非小角色,它们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没有大通和花旗的帮助,安然公司是不可能有足够的现金保持运营的,而且它在华尔街也绝不会这般大红大紫。在安然公司倒闭前的 10 年时 间里,这两家银行帮助安然获得了近 90 亿美元,而实际上这 90 亿美元完全是负债。但是,由于安然使用了一种名为“预付”的狡诈手段,因此它能够在财务报告中把这些交易记录为公司运营的收入。 无论是对于安然公司的内部人士还是对于为他们服务的银行家,这些虚假交易的实质──以及两家银行为安然公司安排的危险之旅──在他们眼里毫无秘密可言。就在安然公司倒闭前的几年,一位安然公司的职员甚至创作了一首名为“蓝调资产负债表”的小曲,歌词是这样的:“我们负债累累,债务之多以致我们无法获得 BB(指安然公司的信用评级)/ 就是没法得到足够的现金 / 我们负债累累,债务之多以致我们无法获得 BB / 越来越多的预付将导致我们破产”。 而且,这些银行家甚至还曾经公开讨论过他们在掩盖安然债务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例如,摩根大通的一位高级银行家就把这种预付行为称作是“障眼的烟雾和镜子”。由于安然是两家银行的最大客户,因此两家银行都没有对它说不。据安然破产案的审查官介绍,在安然公司破产前的 5 年里,大通和花旗总共从安然那里收入了近 3 亿美元。我们不妨把两家银行所要支付的罚金与它们所获得的酬金做一番比较。不管什么时候,最聪明的银行家都会接受这种风险 / 回报率。 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是,这两家银行实在太大、太重要了,刑事起诉会对无辜的雇员和股东造成惨重损失(想想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形吧),因此政府并不希望为如此巨大的损失冒险。而且两家银行中只有一小部分职员参与了安然事件。而起诉个别银行家也是一项异常艰难的任务。与安然公司使用的许多其他财务欺诈伎俩一样,从常理分析,这种预付显然存有欺骗性。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由于这些骗人的伎俩巧妙地歪曲了会计和法律规则,因此它们通过了专家们的检验。既然会计师和律师都已同意,你又如何能起诉个别银行家呢? 监管者希望改变的正是这种以规章为基础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以道德准则为依据的思维方式。作为和解的一部分,大通和花旗都同意改正自己的操作规程,以杜绝银行再次参与类似的预付活动──这种交易帮助安然这样的公司对投资者隐瞒了真正的财务状况。 然而,要想知道事情是否真正发生了变化,还要等若干年之后才能见分晓。花旗早就有一项所谓的“适用性测试”,该银行正是借助这一测试来判断是否进行某项特定交易。不用说,安然公司的交易无论如何也通不过这项测试,但花旗的银行家依旧使这项交易顺利过关。不过,据一位曾参与调查的人士透露,花旗现在似乎真诚希望改变自己的经营规程。对摩根大通来说,尽管公司高层已经公开表示他们的悔悟,但公司并没有认真配合调查人员的工作。 目前,这两家银行还不能溜之大吉。花旗和大通是安然公司最大的债权银行,它们的理赔要求总额超过了 40 亿美元。破产法庭的审查官认为,根据两家银行的所作所为,它们的索赔要求──包括那些仍然可以由安然公司尚能运转的石油管道来支付的债务──可能列在其他债权人的索赔要求之后。而且,大通和花旗仍然面临著案值数十亿美元的民事诉讼,在这些案件中两家银行都是身价最高的被告。 译者:萧艾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