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岗位外流麻木不仁
以前也曾发生过类似的问题,但这次却关系到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作者:Geoffrey Colvin 据说,当前美国最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岗位”问题,这简直是一种耻辱,因为它听起来好像是我们以前曾经看过的某部电影,但实际上它却并非电影。确实,美国公司一方面在大肆解聘美国雇员,而另一方面又在雇用更多的外国工人。面对铁石心肠的老板,工会在大声疾呼,而政客们却在颌首相庆──这一切似乎与过去发生的情况一样,人们简直再熟悉不过了。然而,实际情况却令人大吃一惊,当那些首席执行官们还在因为节约了开支──在新德里,他们可以用年薪 6,000 美元的条件聘请到优秀的会计师──而欢欣鼓舞时,他们实际上也像其他美国人一样正在为这股趋势感到担忧,而且他们的确也应该为此感到忧虑。这个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工作职位,事实上它还关系到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接下去继续读这篇文章,我们就会发现,这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外流的岗位都是些薪水和知识含量很高的工作。而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程度上,而且是实质性的。到目前为止情况一直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能人志士设想出创造财富的方式,然后花钱请别人来操作,通常都是去其他国家请。美国人设计戴尔电脑公司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然后由马来西亚人组装生产。美国人设计出耐克鞋,最后由巴基斯坦人负责生产。 这种工厂工作岗位外流的问题,曾是 1992 年总统选举时独立候选人罗斯•佩罗(Ross Perot)为争取选民支持而提出的问题,但对于各种组织系统中中等职位以上的人员来说,佩罗提出的论点已经失去吸引力。美国的高校不断地培养出工程师、设计师和管理者,是他们规划出了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他们接受了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公司还无力与美国公司竞争,因此这些毕业生以往基本上仍然为美国公司所用,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即使雇用了一部分人才,其数量也是微不足道的。 如今情形已经不复如此了。很显然,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和我们一样的 优秀人才,它们也在不断培养毕业生。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同样能担负生产劳动的设计工作,而且这些国家的教育和生活费用只相当于我们的一小部分,因此在这些国家经营的公司完全有能力负担聘用人才精英的所有开支。这是个深刻的变化:生产劳动的设计,是商业、管理和竞争力的精髓所在。 例如,电气工程师不从事生产工作。他负责设计工厂工人生产的产品。过去,世界上顶尖的电气工程师均毕业于美国高校,他们在发达国家工作,年薪可达 8 万美元,他们设计的产品可能在海外生产。但是,现在从印度高校毕业的工程师与我们培养的电气工程师一样优秀,而印度培养的工程师将在新德里的美国公司或印度公司从业,其年薪为 1.8 万美元。 如果把这个例子类推到很多其他不同种类的工作岗位,我们也许会问,美国公司在哪里能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 这就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所形容的创新者面临的两难处境,只不过这个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目前,美国是强大而又成功的创新者,即无法想象自己正处于危险境地的市场领导者。起初,新兴的竞争对手──不仅有印度,还包括中国、菲律宾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似乎根本不值一提。他们想要生产鞋类产品?那就去做吧。如今他们又想生产钢铁?好吧,反正钢铁也代表不了未来。他们已经开始编写软件了?嗨,欢迎你们从事这个行当,许多编码工作完全就是苦差事。 你说什么?他们已经开始设计 CAT 扫描仪了?啊!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这种趋势会突然停止?这些国家攀登的下一级台阶就是产品创新、品牌塑造和全面管理。我们正目睹著 30 亿人一天天富足起来,他们到目前为止所依靠的正是那些使我们得以成为全球经济领导力量的东西。 我们的希望究竟是什么?好消息是,我们的制度反应灵敏、运转灵活,这些优势将有助于我们再次摆脱困境。实际上,在应对变化时,我们的市场── 劳动力、产品和资本──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迅速,这一因素正是我们能够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与任何其他国家的制度相比,我们能更好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这点同样至关重要。 而坏消息却是,在这次竞争中,我们需要调整的不仅仅是市场。同样需要做出调整的还有学校──用同样的说法高唱它们也反应灵敏、运转灵活,这种做法也要改变,因为我们的学校是谈起来令人辛酸的话题,不值得夸耀。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就已经在这场竞争中落败了。多少年来,只要与那些从国外转学到美国高中的孩子交谈,他们就会跟我说同样的话:这 里的课程太简单了。我们不妨向美国公司的管理者问一问美国商学院的情况,他们通常会告诉你,那些学校的课程落伍 5 年了。 但是,我们的综合大学体系不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吗?也许是吧。这种话就是我们过去在 Bethlehem 钢铁公司经常能听到的,他们说他们的钢铁是世界上最棒的,直到他们失去了领先地位时还在自鸣得意,然后一切都为时太晚了。 在这次历史大变革中我们完全可以避免遭到淘汰的厄运。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一定就能胜出。我们还从未看过这样的电影。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错误地把当前出现的美国工作岗位外流问题归咎于通 常所说的劳资纠纷或工人们的困境等原因。这些因素确实存在,但它们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译者:王恩冕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