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兹难以浴火重生
15年前的杠杆收购至今仍困扰著曾经盛极一时的品牌 作者:John Helyar 15 年前的秋天,“华尔街粗人”(指杠杆收购者──译注)闯进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RJR Nabisco)的大门,意欲购买这家世界第二大香烟生产商。这家公司虽然也生产饼干,但让投资银行家垂涎欲滴的是其每年烟草带来的 20 亿美元利润。这场收购战持续了 6 周,成为最著名的一场杠杆收购战役。 赢家:出价 250 亿美元的 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输家:一直是雷诺兹。雷诺兹最近宣布将裁员 40%,并将只推广两个品牌:骆驼(Camel)和沙龙(Salem),这标志著这家公司最终承认它可能遭受与其最佳用户一样的命运:穷途末路。 雷诺兹的困境中,有一些方面是倍受困扰的烟草业所特有的,但它们大都 暗示著一个更普遍的真理。一场地震的余波可以持续好几年,并最终瓦解甚至曾是最强大的公司的根基。此处的地震指的是 1988 年的收购。发起人是当时的首席执行官罗斯•约翰逊(Ross Johnson)──直到今天公司所在地北卡罗来纳州云斯顿-沙龙的人还在诬蔑他。 公平地说,这家公司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在走下坡路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Philip Morris)以万宝路(Marlboro)吸引年轻的烟民,从而占据了市场的领导地位,而雷诺兹却满足于把产品卖给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父亲。就像约翰逊曾经玩笑地向我解释的那样:“二战老兵每死掉一个,云斯顿的市场份额就少一点。” 杠杆收购加速了这种公司的衰落。由于 KKR 背负了 300 亿美元的债务,菲利普•莫里斯有了绝佳的机会。当雷诺兹用烟草带来的现金清偿垃圾债券时,对手却把利润用于再投资。菲利普•莫里斯加强了销售力量,大力宣传万宝路牛仔,并以奖励来激励批发商。到 1991 年,菲利普•莫里斯增强了市场的领导地位,增长高达 8 个百分点,达到占 44%,而雷诺兹仅占 28%。雷诺兹直到 1999 年才──通过出售海外业务──从债务中解脱出来,而同时菲利普•莫里斯将它玩弄于股掌之上,就像猫折腾受伤 的老鼠。1993 年,菲利普•莫里斯把香烟降价 20%,它知道雷诺兹会被迫跟进,而使其实现盈利更加遥遥无期。KKR 在 1991 年时控制了雷诺兹 60% 的公开发行股票,但到 1995 年便把最后一点股份也换成了博登股份(Borden stock),在此期间,雷诺兹的市值缩水约 50%。 KKR 遗留下来的问题不仅仅是收购没有产生收益,还有极差的领导力。他们从其他行业引进了首席执行官──第一个是来自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的卢•格斯特纳(Lou Gerstner),然后是康尼格拉公司(ConAgra)的查尔斯•哈泼(Charles Harper)。他们不但没有烟草方面的经验,而且对此感到很不自在。与此正相反,菲利普•莫里斯拥有的是杰弗里•拜伯(Geoffrey Bible)这样的香烟推广行家。雷诺兹的老总向来不同寻常,但最离奇的莫过于斯蒂夫•戈德斯通(Steve Goldstone)。他来自 Davis Polk & Wardwell 律师事务所。他在 1995 年年底获此任命,似乎是某种很可悲的必然结果。当时情况变得很糟,管理雷诺兹的香烟品牌已经不再是头等大事,当务之急是应付烟草诉讼。1998 年,46 个州的司法部长发起的反大烟草公司集体诉讼最终以和解告终,戈德斯通起了重要作用。这清除了笼罩著雷诺兹的巨大阴影,并使其把烟草和食品两个业务部门分成独立的公司。这是像卡尔•爱康(Carl Icahn)这样的主要股东一直叫嚷著要做的。 然而,即使有了和解,这个重新命名的雷诺兹烟草公司(R.J. Reynolds Tobacco Co.)还是进一步滑坡。自 1999 年起,雷诺兹必须每年付给原告 20 亿美元,并持续 25 年。公司把这个负担转嫁于给客户,自 1999 年起其香烟共提了 7 次价。 其他达成和解的四大烟草公司也大幅提高了香烟的价格。这为一些新的令人厌烦的折扣商──小烟草厂商──开辟了道路。他们没有诉讼赔付的负担,能以很低的价格压倒大厂商。这些新贵已经获得了 12% 的份额,其中很多是挤占了雷诺兹的市场。那些干瘦的云斯顿老烟民很在意价格的高低,于是大批烟民放弃了雷诺兹。在 2003 年上半年,雷诺兹的销售额比前一年下降了 18%,仅为 26 亿美元,而营业利润下降了 59%,为 2.75 亿美元。 雷诺兹将会消失吗?它可能会被英美烟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收购,进而把它与其美国分公司 Brown & Williamson 合并(想一想少了云斯顿或是沙龙还算什么烟草公司)。第二种可能是再来一次杠杆收购。大胆想象吧。但是,不要再指望那些“华尔街粗人”会卷土重来:他们已经折腾够了雷诺兹,把伤 者抛弃了。 译者:陈玉环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