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为什么IT仍然代表未来?
 作者: W. Brian Arthur    时间: 2004年01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六十一期>>技术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正在发生的变革是缓慢的,几乎察觉不到,它正在为经济体系建造一个神经系统

    作者:W. Brian Arthur

    泡沫时代已经过去,人们的头脑已经清醒,现在还有人这么认为,像是有点不负责任。然而,信息革命确实将给我们带来几十年的繁荣,今后 20 年美国经济实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来继续提高生产力。而只有当有一大批新技术改变了我们的商业运作方法,创造出新的产业,生产力才会得到提高。利率、赤字和美联储的政策,凡此等等,当然也都很重要,但它们毕竟不是发展的真正动力。真正的动力是技术及其改变经济的能力。

    现在谈论生物和纳米技术能改变什么还为时过早,它们的时代还没有来到。所以成就未来经济黄金时代的希望仍在于那些如今已风光不再的技术,我们称之为 IT(信息技术)。

    IT 还有没有能力拉动经济呢?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没有,计算机的全盛时代已经结束了。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G. Carr)在《哈佛商业评论》近期的一篇文章中指出:“IT 的发展不是刚刚开始,而是几近衰竭了,依靠 IT 谋取优势的机会日益减少。”甲骨文公司的埃利森(Larry Ellison)也声称,“IT 业现在的规模已经和未来的规模没什么两样了。”

    如果你把数字革命看作是采用数字设备或是扩大互联网基础建设规模,你不得不同意上述观点。你也许只会问一问到底还需要再安装多少芯片、服务器 或光缆。但是,如果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 IT,那就太片面了。最好的办法是只把数字革命看成是一连串具有历史意义的技术革命中的最新一次。过去每次技术革命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动均在预料之中:先是新技术的出现引起震动,接著是媒体炒作和投资热,然后开始衰落。在衰落之后,技术革命好像要寿终正寝了,但每次随之而来的却都是大规模的扩张,给经济带了更深刻的变化,造就了几十年的繁荣。英国铁路革命曾在 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经历了投资狂潮,随后在 1847 年开始衰落。接著发生的事今天的人们可能都知道:高级管理人员声名狼藉,被拉到政府部门接受质询,股票跌到相当于最高位的 15%,投资一落千丈。但是,在技术革命衰落后的几十年里,英国的铁轨总长增加到了原先的 10 倍!在 1859 年美国也重蹈覆辙。当时一位经济评论家亨利•凯里•贝尔德说:“我们的铁路系统已经耗费了 100 多万美元,差不多毁掉了与之相关的一切人,包括国家在内。”但在后来的 40 年中,美国铁路里程却增长了 7 倍。

    不仅如此,铁路还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它们带来了经济扩张的全新时代,开启了美国西部各州同其它地区的通商之门,促进了大规模钢铁产业的形成,降低了经济投入如工业所需的铁矿石、木材、皮革和其它原材料的成本。这些结构性的改变是循序渐进的,尽管当时几乎难以察觉,但却影响巨大。在 1860 年,也就是铁路扩张之前,按照国际标准,美国经济还缺乏活力,但经过 40 年左右的时间,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系。

    信息革命就同此前的铁路革命一样,会给经济带来深刻的结构性变革,特别是在下述三方面:

    第一:随著各种有线或无线网络的出现,一切事物,包括设备、系统、机器、商务流程乃至各种网络本身,都被连接起来了。当前 IT 的任务就是要让这些东西能够互相无障碍地远程“交谈”。结果,在 15 年前还需要由人来完成的流程如今变成了设备间的互动,它们可以互相交流,做出判断并且执行正确的行为。

    过去,飞机飞行时要带上一舱的机组人员,进行手工计算,再把计算结果交给飞行员。现在,这样的信息传递是在机载全球定位系统(GPS)、几个同步轨道卫星、地面站和飞机控制系统之间进行的。建筑设计从前是人与手工绘制设计方案之间的互动过程,现在大部分工作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筑物的数码绘图演示、跟踪设计材料和成本的数据库、建筑法规资料库等之间的互动来完成。加州门罗帕克市的未来研究所所长保罗•萨弗 (Paul Saffo)说:“在 80 年代做生意是人和人在谈,现在是机器和机器在谈。”

    第二,数字技术使商务变得更智能化。感应器,也就是感应网络中可以用无线方式收听、收看和传送信息的微型处理器,价格低廉,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当处理器连上商店的商品、运货卡车或工厂里的机器时,它们之间也可以交流数据,并且可以共同制定出智能化的行动方案。加州桑尼维尔的 Savi Technology 公司给国防部运往全球各地驻军包括中东驻军的货船集装箱安装了感应器。每个感应器标签里都存储了集装箱的物品清单、当前的位置和计划行进路线。集装箱经过某一港口,比如说鹿特丹吧,就会被连入无线网络的感应器芯片察觉,更新其当前的位置,并向将要经过的国防部物流体系中的其它节点发出警示,这些节点再提醒控制点,为集装箱的抵达做好准备。Savi 负责安全的副总裁兰斯•特里贝施说:“尽管物流体系中并不是每个部分都很智能化,但整个体系却具有很高的智能。”美国审计总署估计,要是国防部在海湾战争中采用了这样的物流体系,就能更好掌握物资的发送与库存情况,从而节省 20 亿美元的费用。

    人们对这样的技术进步太习以为常了,很少注意到它们。但是请想想它们带来的结果吧:在数字革命以前,企业买进原材料加工,再把制成品卖给 其它企业。在这个投入─产出的经济体中,每家公司差不多都是一个孤立的单位。现在,供应商、生产流程、客户和货运都采用数码方法连接起来了,整个经济体变成了一个自动化信息交流的庞大集合体,不计其数的设备元件相互感应、查询、传递信息,再采取行动。

    信息革命给我们带来的第三个转变是数字技术促进了全新的分产业的诞生。如果传统产业仅是利用计算机加强他们现有的业务,是不会出现什么新产业的。但实际上传统的产业并不是主动采用 IT,而是遭遇到了 IT。也就是说,传统产业以让 IT 来改变自己的方式接触到了 IT。在此过程中,它们将自己的部分业务同一些数字化手段相结合,创造了全新的业务以及新的产业。电影业遭遇到了数字化,利用它不停地将电影画面变形、扭曲、合成、变色。引进数字技术的结果就是产生了《怪物史莱克》、《黑客帝国》这样的电影和一个全新的电脑特效分产业;银行业遭遇数字化,并利用它将期权、期货、掉汇和其它衍生工具巧妙地整合,创造了金融风险管理业,在很大程度上,还催生了与金融衍生性工具相关的庞大行业;医药行业采用了数字化技术操作,研究分子化合物,以研制新药。传统科学领域也以这种方式创造了新的分领域。在遗传学中,分子生物学与数字操作相结合,创造了基因体学,随后这种结合还会在未来产生一个基于基因诊断和基因疗法的潜力巨大的产业。同样,数字化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出现了各种功能──对各种东西进行的种种运行。这些功能不单是指依靠电脑来加快传统运行的速度。其中的许多功能,比如全球定位系统导航,是由数字化创造的全新运行方式。而没有数字化,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本质上说,信息革命是一种转变,是经济运转的结构与方式本身的转变。近年来的生产力统计资料证明了这一点。自 1995 年以来,每小时的生产量每年都以 2.5% 的速度增长,获益最大的是计算机技术最密集的产业。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去年,生产力还是提高了 2.8%。在这里,可以把生产力看作商业运作的一个变量指标。

    因为数字化转变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所以我们可以预期这样的提高还会继续下去。回顾过去的技术革命,笔者得出一个结论:转变越深刻,进展也就越缓慢。电动机在 1880 年左右开始投入使用,当时工厂里的所有机器全都靠一台隆隆作响的蒸汽机来提供动力。而新使用的电动机每台都可以只向一部机器提供动力,例如织布机,这样不仅更灵活,而且可以节约成本。但要适当使用 电动机,就需要重新设计厂房和生产流程,这花了 40 多年的时间。经济转变比较缓慢,不是因为它需要新型的设备,而是因为需要采用新型的方式来组织生产,尽管这些新型方式通常并不显而易见。

    谁会在数字变革中获益呢?当然是技术公司了,但也仅仅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情况是这样。技术公司主要是技术工具的提供者。主要的受益者应该是经济体系中最聪明、最高效地利用新技术的公司,比如沃尔玛、福特和联邦快递。

    技术革命的前景一片大好,但仍有不足之处,至少对美国来说是如此。技术本身正在逐步输出到美国以外。一些过去看起来不可能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国 家,比如印度、中国、芬兰和爱尔兰,正在占领数字处理器、手机和软件等各类产品的市场。这似乎要危及到美国的国际竞争地位。但我认为美国不应阻止它。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需要贸易的好伙伴,邻居经济繁荣了,政治就会稳定。

    但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只要在尖端技术的下游部位始终受压,美国就可以保持领先地位。原因之一就是技术上的先进源于科学上的先进,而恰恰就是在科学先进方面美国遥遥领先,足以使其在今后好几十年内仍然居于领导地位。另一个原因是创造尖端技术(我指的是催生真正高水平、顶尖级新颖技术, 而不是仅仅是指制造该技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的。创造这类技术的能力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来积累。它是一种呈日渐增势的传统,并且根植于特定的地区。真正的高科技不仅仅是照搬技术刊物、用于某一目的知识,而是一种技艺,一种高深的技艺,就好比法国巴黎蓝带厨艺学校(Cordon Bleu)的烹饪技艺或是 18 世纪意大利克雷莫纳(Cremona)的小提琴制作技艺一样。

    重要的是要知道到底是什么方法行得通,为什么它们行得通,要用到什么样的条件,什么样的新原理看起来有望能突破避不开的障碍,下一步该走哪一 条道路。马克•伊姆(Mark Yim)说,“同样真正有用的是还要知道到底什么方法行不通,而这都不是书本上能找到的。”马克•伊姆是 PARC 研究中心(前身是 Xerox PARC)尖端机器人研究小组的负责人,该中心是设在帕洛阿尔托的一家颇有传奇色彩的技术实验室。

    这类专门知识可不仅仅是生吞活剥来的知识,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也不容易传授,而是在吃透成千上百个细节和方法后得到的全套学识。它潜藏在人们的头脑中,大家都守口如瓶不对外泄露。它是在特定的地方、特定的高技术实验室小组中积累起来的。因此,如果从事此类工作的某一地区或是某一国家在一套特殊先进技术上取得了领先地位,他人就很难与之争锋。外人几乎不可能学到要取得领先地位所需要的这种详细的专门知识。PARC 的系统和实践实验室管理人员约翰•德克利尔(Johan de Kleer)说:“过去有人曾试过要照搬 PARC 及其文化,但是谁也没有成功过。”当然,一旦技术变成了按部就班的程序,就很容易照搬复制了,其它地方也就能够开发它们了。

    这就告诉我们:美国只要高度重视教育、先进科学和虽然微不足道但却影响重大的高科技文化,就能在重要的新技术方面保持其领先地位,进而保住其国际竞争地位。当然,竞争还是有的。其它国家也确实有一流的科学基地, 肯定会在特定的技术市场与美国一争高低。但是,要说到技术的高深技艺,肯定会在与美国的这场游戏中败下阵来。

    几年前,当技术衰落的时候,各种数码技术的魅力消磨殆尽,而且今后也不会复现。新时期将是埋头苦干的时期。但是,在表面的风雨飘摇和前程难卜的背后,业务的数字化进程却正在稳步地转变著经济。在未来的 20 年里,生产力会不断地提高,生产持续增长,新兴产业会不断出现。这就保证了人们会不知不觉地感觉完全有理由恢复信心。但是,不要沾沾自喜:政府的决策不周和重视不够都随时可能毁掉美国在这方面的优势。 正如所有的深刻变革一样,当前正在发生的变革也是缓慢的,几乎感觉不到。但是,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电脑化,也不仅仅是建设一种信息基础设施。它是更深刻的变化:为经济体系建设神经系统,这可与工业革命相媲美。在工业革命中,机器提供的是能源,你可以称它为经济体系的肌肉组织。事实将证明,在这两次革命中,数字革命的结果会更深刻,而且它才刚刚开始。

    译者:无言子

    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我们从来都没有像 10 月份这样忙过。当时我们刚动工建第二个店铺。前 10 个月里,顾客人数一直都没有什么变化。我从前经营休闲场所,还有酒吧。干这一行,营业场所要体面些。境况好时,人们会来喝酒,境况不好时,人们还是会来喝酒,而且喝得更多,就算是在经济衰退的时候也这样。我走南串北的,游历颇广,现在在波士顿这儿,也算是社交名人了。我进过赌场,发现不管是去年还是今年,赌场中的人都这么多。我是说,人们在赌博,人们在喝酒,看起来好像根本不是衰退时期,可是大家说起来又好像现在真的是衰退时期一样。”

    ──波士顿 Osushi 餐饮集团老板蒂姆•帕纳戈普洛斯(Tim Panagopoulos)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