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冲击
未来学家彼得•施瓦茨展望 2054 年,向我们描述《财富》500 强 100 周年时的前 10 位公司 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中期,有谁能想象后来出现的奇迹呢?有谁能想象科学家会破解人类基因密码、克隆绵羊?有谁能想象我们会揣著没有接线、还可以拍照的小小电话?又有谁能想象我们会在凌晨三点钟穿著内衣就能买到装著整部电影的小塑料碟?在我们庆祝《财富》500 强排行榜诞生 50 周年之际,我们很想预测下一个 50 年是怎样的情形。我们不如求教于一位专门预言的人──彼得•施瓦茨(Peter Schwartz)。施瓦茨曾是壳牌公司(Royal Dutch/Shell Group)情景规划主管,在《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和《天地大冲撞》(Deep Impact)等电影中担任过剧本顾问,他和全球商业网(Global Business Network)的同事就未来的面貌咨询了其众多客户,包括《财富》500 强公司和中央情报局。下面是他依据大量事实做出的猜测。 1. AmazonBay 在《财富》500 强 100 周年排行榜上,占据头把交椅的还是零售业公司。但到那个时候,所谓“零售商”的含义已经完全改变。AmazonBay 将成为第一家营业额突破 10 万亿美元的 500 强公司,它这样的新型零售业帝国不只是卖东西,它们极尽精微,为消费者创造出高度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在 2054 年的世界,财富比现在有了极大的增加,世界已经基本实现了联网,绝大多数购物是通过虚拟方式进行的,只靠低价吸引购物者到商店来的办法过时了。人们用无线的方式即时采购,规模几乎不限,从支付小额信息费(如付费寻找住址)到付房款。如果你要买一件新衬衫和一些杂货,只要进入一个叫做“信息包”的微型电器(它在你的住所和办公室装有监视器)的界面,告诉你的数字购物员你想买什么就行了。你的数字购物员就像你的管家兼私人会计,了解你的一切:你喜欢的服装样式,你的花钱习惯,甚至你未来的经济状况。你想用它时,它会给你提供选择方案,你不用它时,它会自行做决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入数字购物员。 经营这些网络的企业被称为“交易包公司”(TEC),而且几乎所有人都是这类公司的会员。2015 年,亚马逊公司(Amazon)与 eBay 公司年合并,数月后收购了搜索引擎提供商 Ask Jeeves 公司,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交易包公司──AmazonBay──就这样横空出世。在随后的数年里,公司收购了一家银行、一家信用卡公司和一家保险公司,增加了服务项目。 这种新的零售业模式在 2020 年前后开始流行,信用卡提供商与大零售商合并,形成了其它的交易包公司,沃尔马-西亚银行(Bank of Wal-Martia)和保诚-彭尼银行(ProvidiPenney)成了第二档次的竞争者。这些公司很快发现,对客户的争夺是跨越世代的,会员中的儿童将很难离开他们父母的交易包公司,因为从出生起他们的所有数据都已经输入到系统中了。在下一个 10 年,所有的交易包公司都加入到笼络会员的激烈竞争。但 AmazonBay 最终胜出,规模变得空前庞大。它拥有 18 亿会员,大部分在亚洲,而且送货一直是免费的。 2. 丰田公司(Toyota) 飞行汽车那时还没有出现。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已饱和半个世纪之后,丰田车依旧在网上被销售一空。为什么呢?因为在亚洲,新富裕起来的年轻打工者越来越多,他们终于买得起汽车了。世界人口稳定在 80 亿左右,而每十年在印度和中国便有一亿人摆脱贫困,开始买车。在丰田于本世纪初赢得燃料电池汽车的竞争之后,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成了无可争议的轿车业之王(注:到了 2024 年,由于认识到经济和人口重心转向亚洲,《财富》的编辑把美国 500 强和全球 500 强两份榜单合二为一,只制作一份世界 500 强排行榜,并把杂志的办公地迁到檀香山)。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和福特公司(Ford)由今天的制造商转变为营销和销售公司,这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2054 年的丰田车和 2004 年的在结构上差不多:都有一个乘客车厢,一个单独的发动机舱和四个轮子。但在车身内外,它们却完全不同。2054 年的车更安全,更漂亮,能效更高,污染要小得多(这是剧烈的气候变化得以避免的部分原因)。其车身由超级铝(一种由铝和智能碳纳米管结合而成的材料)这样的新材料制成,强度极高,质量极轻,具有减震作用,它的样式、颜色、图案和动力学均可通过电脑程序设定。几乎所有新型汽车都用电动机驱动。电动机种类繁多,有的使用燃料电池,有的使用涡轮发电机,但都比内燃机功率更高。 然而,驾车最大的变化是发展出了智能汽车和智能公路。计算处理能力有了 巨大提高,已能够应用于基础设施,使汽车与汽车、汽车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互动,大大减小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事实上,拥有一辆智能化汽车、在电子导航车道上驾车,成了购买寿险的先决条件。 3. 中俄森公司(Sinogazzon) 第一个完全集生产、输送和销售于一身的天然气公司在 2025 年形成。此前,埃克森公司(Exxon)和俄罗斯天然气生产商国营天然气公司(Gazprom)已经合并为俄森公司(Gazzon)。在这一年,它又收购了中国的天然气分销商中国天然气公司(Sinogaz)。由此形成了中俄森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它向 15 亿中国人供应化石燃料,霎时有了占据主导地位的能力。中国人需要这些燃料来开车、向住宅供暖、给办公室提供照明,并为世界上另外 70 亿居民生产用品。 石油产量在 2035 年达到高峰,2040 年开始下降。这个时候,从天然气中提取的氢开始取代汽油,这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本世纪初,埃克森公司已获得了市场准入,并且拥有了强大的财力和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所中俄森公司在开发利用全球各地的天然气资源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该公司在澳大利亚、卡塔尔和南极洲有庞大的天然气项目。 4. 中国生物公司(Sinobiocorp)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革命导致了 21 世纪初一大批新行业的出现。在美国和欧洲,人们对生物改良技术持谨慎态度,亚洲与之不同,它对改良自然状态欣然接受。中国、印度和日本有著数目庞大的正在老去的人们,他们对新生物学的疗法充满渴望。因此出现了新的生命科学巨型企业,它们大多数位于亚洲,从事药品业、农业和生物工业加工业。活跃在这三个国家的市场中的,有生命科学全球市场的领头羊──中国生物公司。中国生物公司是 2010 年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由几家中国的生物技术新创企业合并而成的。 在将经济主导地位输给了上海之后,香港成为中国的享乐和高档生活的中心。毫不奇怪,中国生物公司和另外一些公司造就了香港全世界最先进医疗保健中心的地位,也使延长寿命成为增长最快的业务。人的寿命最高可达 150 岁。中国生物公司经营著一家连锁店,名为“荣华长寿水疗中心”(Rong Hua Long Life Spas),它们提供的服务包括:扭转衰老的组织再生,能改变外表的组织重新排列,增加肌群的肌肉培植,据传这家公司还搞完整的复制。 5 印软公司(Indosoft) 计算机在 2043 年活跃起来。不过许多年前,随著印度的人才开始统治美国的大公司,软件业务就已经开始发生革命性变化。后来,全球各地的印度帮将他们的活动中心由美国迁到了印度。因此,当 2020 年微软(Microsoft)与甲骨文 (Oracle)公司合并时,新公司自然而然地更名为“印软公司”,公司总部也顺理成章地迁到孟买新建的“盖茨镇”的大楼内。尽管软件的内容更为精彩,但软件本身的生产却难有大幅改进。要求最高的的问题在于维持护数十年来架构于彼此之上的各层编程技术。软件仍是一项费时的工作,需要大量聪明、高效率的员工。 不过,到时候不一定是需要人类员工。印软公司最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单元(AIU)能够自我改善编程方法和提高效率。此时,公司的开发人员已开始 怀疑,他们有可能使自己丢掉工作。就在此前不久,公司曾裁掉成千上万的低级雇员,将他们的工作转交给了虚拟程序员,人们把这种转变称为“脑力物质化”。随著更多的脑力工作交给了人工智能单元,有关脑力物质化的争论肯定会激烈起来。 6. IBM 在《财富》500 强的第二个 50 年期间,商界唯一的意义最重大的时刻是 2023 年的某一天,IBM 在这一天推出了第一台办公用超级量子计算机。它在原子级别进行计算,因而存储量大得几乎超出想象(豆子大小的气囊的存储量,比老式硬盘要大数万亿倍),由此使 IT 产业再次发 生了革命。量子计算机使人们能够解决像天气预报、导弹防御和交通管理等一些极为复杂的问题。 全球各地几乎都采用了这种技术,市场领导者 IBM 同时也成为最大受益者。在 2035 年,IBM 收购了惠普(惠普 10 年前已经收购英特尔),巩固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对生产力的推动的永不停息,使得几乎每样东西都嵌入了智能装置,它们彼此之间能相互交流。人们通过语音识别可以享用到几乎所有技术。从前人们用键盘和鼠标,而这时候他们将可以与自己的汽车、房子和办公系统交谈。有许多智能装置都可能预知我们的需要并事先采取行动。 在这种新的网络市场当中,IBM 这样的公司的动力来自收取“字节费”。它们为客户操控和移动的数据量极为庞大,对于这些数据的每一个字节,它们都收取小额费用。 7. 帕特尔科公司(Pattelco) 通讯技术和提供通讯技术的公司改变了时代的面貌。电话(贝尔)、电视(RCA)、因特网(思科)和移动电话(诺基亚)都是应运而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2054 年,再一次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技术是遥现(telepresence),而关键的公司是帕特尔科公司。 这家印度软件巨头最初是帕特尔集团的一个软件新创企业,它收购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剩余资产,并将这家长途电话公司名称的缩写字母融入到本公司的名字中,就这样开创了它的遥现产业。像从前的电话和个人电脑一样,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人场合,无论是在住家还是在办公场所,几乎每个房间都配备有遥现设备。它们是安装在墙上的显示器或者是投影仪器,能创造出别的地方的影像,这些影像可能来自世界另一头的某个地方,也可能就在楼下。遥现使得虚拟旅行成为可能,它能带给人来自其它地方的体验,让人有如身临其境,而另一头的人也能感受到好像你就在身边。 每个遥现装置都装有作为标准操作系统的帕特尔科公司的遥临(BeThere)软件,给帕特尔科集团带来了巨额的许可使用费,帕特尔科公司通过传输那些生动逼真的图像,还从中收取源源不断的巨额字节费。帕特尔家族集团是按原微软模式制定其商业计划的,因此遥临操作系统也是需要不断升级的。这时的版本是 2050 年推出的 3.0 版,新的热门应用软件是 BeThere 星际软件,使你能漫步火星、土卫六和月球上的太空基地。不过,人们的主要需求是用它们来替代商务旅行。安全问题和 2003 年初出现一批新的人类病毒,使乘坐飞机旅行成了大麻烦事。遥现技术直到 2030 年前后才作为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被人们普遍接受,在 2039 年因发生菲律宾羊流感传染病而被广泛使用。 8. 雀巢公司(Nestlê) 曾经以巧克力和配制婴儿食品闻名的雀巢公司,这时在健康食品业(一种介于农业产品与药品之间的新型食品)居主导地位。欧洲仍将领导生活方式、食品和时尚的潮流,雀巢是欧洲最大的公司,它在健康食品竞争中拔得头筹。雀巢出资深入研究人类学,使它的产品更好地适应新世界各地的文化。 雀巢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健康的人,而不是病人,这也反映在公司的使命宣言当中:“让健康的人更加健康”。例如,公司著名的“聪明豆”巧克力系列产品含有干细胞记忆增强素,“清洁瘦身类食品”是新型的 冷冻餐,由计算机程序调制,能自动降低胆固醇和溶解可转移脂肪。雀巢还重新改造了其药妆品部门,它有一款名为“欧莱阿”的唇膏,能向人们提供其建议的 100 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日摄取量。 9. 纳米机器人公司(Nanobotix) 在 19 世纪出现了蒸汽动力工厂,随后又出现了电力工厂,它们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这些技术发明一样,纳米技术将在 21 世纪中叶推动一场全新的革命。纳米机器人公司是纳米技术新创企业第一波合并的产物,位于帕洛阿尔图市,它已经成为原子级制造业的先驱。该公司的科学家率先破解了自然系统中复杂分子构成更复杂组织结构的密码,如构成完整人体的蛋白质,然后,他们对分子进行“编程”,创造出电子装置,著手应用他们了解到的密码。到 2030 年,在原子级别上有越来越复杂的装置被制造出来。 尽管大工厂里仍在制造钢铁、水泥和其他商品,但几乎所有高技术设备都将利用纳米建造法来生产。组装数字产品不用去大型集中工厂,而是由带编程的分子在磁共振成像仪般大小的机器(或称“纳米组装机”)中就地完成。2042 年,纳米机器人公司推出了其最先进的产品──桌面工厂。它类似于早期的激光打印机,但在它的前面有一个透明的圆柱 体,用户可以在纳米组装机工作时从圆柱体中观察要制造的物体是如何成形的。那时候,只要有天然气和几种微量化学物质,再下载相关软件,就可以搞生产了。比如说,你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在你的家庭办公室里生产出给小孩用的遥现启动器控制设备。 10. 新闻集团(News Corp.) 人们想知道的信息和想享受的娱乐要比此前任何时候都多得多。在阻挠数字化潮流近 20 年之后,新闻集团在 2010 年改变方针,开始按顾客需要即时提供各类媒体产品,如电影、报纸、杂志、书籍和音乐等。广告商之间争夺消费者注意力(或者用最新营销术语说, 是争夺“广告时段”)的争斗空前激烈。 与其对手时代迪斯尼公司(《财富》母公司那时候的所有者)和维亚康姆卡斯特公司(ViaComcast)相比,新闻集团创造出了多得多的新型服务来赢得广告时段。例如,随处放送领域(Ubiquicasting)中最受欢迎的产品,是该公司的媒体遥现服务(MTP)。交上一大笔字节费,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体育明星或电影明星,或者生活在各种梦想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虚拟的方式将人接入到事件中去。媒体遥现服务十分昂贵,它的定价甚至相当于速度最快的量子计算机,但却广受欢迎并且利润丰厚。不过,该公司那时最大的业务,是该公司在所有体育项目中都拥有 运动队以及这些运动队在全世界的配销权。 令人惊奇的是,老默多克(Rupert Murdoch)仍然是世界势力最大的媒体大亨,他是把自己载入量子计算机中的第一人。在生命的最后 10 年,这位新闻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把他知道的一切、他想要的全部人格特征,都输入到一台最先进的 IBM 2.4 亿兆量子磁泡存储器当中。在他的躯体在 96 岁时最终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一个虚拟的默多克被唤醒了。圈内人士说,如果新生的他继续担任首席执行官的话,他更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原因很简单:他永远不睡觉。 译者:水刃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