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外包服务的弄潮儿
 作者: Paola Hjelt    时间: 2004年06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六十六期>>前沿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我们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做美国今天正在做的事情。”

    近来,几乎没有哪个名词像“外包”那样能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议。《财富》记者保罗•耶尔特(Paola Hjelt)最近有幸采访到了杰里•拉奥( Jerry Rao),此人是印度班加罗尔市一家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公司 MphasiS 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以及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公司联合会副主席。

    印度工程师过去纷纷去美国谋生,而现在我们到处听说技术性的工作岗位正转移到印度。

    印度 IT 业能在 20 世纪 90 年代腾飞,有以下两个原因:千年虫问题和网络公司的兴起,两者都造成了对 IT 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人们开始意识到,印度不再是一个遥远的驯蛇人的国度,而是一个真正的 IT 服务提供商。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对今天产生全面影响的技术革新,使得电信服务变得更加便宜、更加安全,也更有活力。而我们──其中多数是美国公司 ──则开发了工作流程软件,这种软件正在对服务业发挥的作用,就像当年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美国工程师,以发明科学生产管理方法而闻名 ──译注)和亨利•福特(Henry Ford,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办人,发明装配线生产法──译注)对制造业发挥过的作用一样。人们发现,数据库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放,也可以从任何地方获取。美国公司再也用不著赞助外国人,帮他们拿到 H-1B 签证,以便聘请他们从事日常的工作,而是可以通过虚拟的工作流程,让住在印度、罗马尼亚或旧金山的人就地干这些活。这种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软件开发,还可以用于任何服务业的经营活动中。

    干这一行有多少人呢?

    比人们想象的要少──几十万而非几百万个职位就够了──这是一件合乎情理的事情,却招致了不合情理的的关注。现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革新。大部分人不再需要秘书,因为可以通过电子邮箱与他们联系。技术进步使一种职业整个消失了,这同印度或者就业机会外流或者外包毫无关系。

    印度 IT 业的增长会加快吗?

    印度 IT 业在今后几年里的年增长率将在 20% 至 30% 之间,但基数是很小的。它还不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也没有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不妨想一想,这个行业虽十分兴旺,却也在进口美国的设备。本公司使用的所有设备都是进口的戴尔(Dell)、惠普(HP)或微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它们可能是在马来西亚组装、在新加坡发货、在美国设计的,其中有些部件则可能是我们在印度生产的。这就叫全球化产品。

    那为什么印度成了众矢之的呢?

    这就像电子消费品或汽车的遭遇一样。看看电视机制造业吧:眼下所有的电视机都是日本生 产的,尽管创建这个行业的是美国。美国家庭平均拥有四台电视机,因为日本人的造价低,人家买得起。美国人不必为此担心。他们如今没了组装电视机的职业,却有了创作节目内容的行当。只要向前走,新的领域总会出现;只是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罢了。你如果像美国那样身处最前沿,预测未来就很费事。在印度就要容易得多。我们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做美国今天正在做的事情。

    您是否担心会输给中国?

    几年内不会。他们有他们的劣势,即没有直接受过英国的统治,所以掌握不好英语。其次,中国的 IT 业基本都集中服务于利润丰厚的国内市场。不过,从长远看,我们肯定感到担忧。

    谁在利用外包业务上做得最好?

    美国公司利用外包服务方面做得更加聪明。如果一个项目出了问题,他们不会不假思索地怪罪别人;他们会坐下来,设法找到出问题的环节。欧洲公司只会给外包服务提供商添麻烦──他们不怎么用外包,即使用了效果也不太好。

    您是否担心印度会招来强烈反对?

    如果美国创造就业的势头回升,这就不会成为什么问题。凭我的经验,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不会出这种事情。但这不是美国与印度之间的对抗──而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译者:王恩冕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