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威士忌的复兴
 作者: Christopher Redman    时间: 2004年09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六十九期>>生活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苏格兰威士忌快不行了?当然不会──这多亏单麦芽威士忌在全球越来越受欢迎。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苏格兰威士忌快不行了?当然不会──这多亏单麦芽威士忌在全球越来越受欢迎

    作者:Christopher Redman

    近些年来,离苏格兰西海岸不远的艾莱岛成了威士忌的爱好者们最为关注的地方,但关注不单来自这些爱好者。去年,布鲁克拉迪酿酒厂(Bruichladdich)为了丰富酒厂网站的内容,决定在厂里重要位置上安装摄像头,却使得美国国防部国防威胁降低局(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响起了警报。马克•雷涅(Mark Reynier)是近年来推动酿酒厂走向复兴的企业家团队的领头人。他回忆道:“他们都疑神疑鬼的。从表面看,威士忌的酿造设备与大规模杀伤性生化武器的制造设备十分相似。”布鲁克拉迪酿酒厂趁此机会赶制出一种特别的威士忌装瓶,得意地在上面贴“WMD”字样的标签,意思是“非同凡响的威士忌”(Whisky of Mass Distinction,“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英文缩写也是 WMD ──译注)。小酒厂的标签放肆无礼,但也是对苏格兰、尤其是艾莱岛威士忌业现状的一个概括,这个岛上的酿酒厂专生产那些品质优良、名称拗口的威士忌。布鲁克拉迪在大约十年前已经濒临倒闭。这家小型酿酒厂 1881 年创建时还只是一个家庭企业,随后许多年里曾经几度转手。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酒厂已经入不敷出。那时全球威士忌的需求已处于周期性下滑,偏僻小岛上的酿酒厂难以为继。有的酒厂在老主顾的坚定支持下(其中包括查尔斯王子,他最喜欢喝拉佛伊哥威士忌)免于裁减,比如波摩(Bowmore)、拉佛伊哥(Laphroaig)和莱根法尔林(Lagavulin)。可是,布鲁克拉迪、邦纳海贝因(Bunnahabhain)、阿德贝哥(Ardbeg)和波特埃伦(Port Ellen)等几家酒厂都悄无声息了。艾莱岛威士忌业的未来,就像苏格兰的迷雾一样阴沉黯淡。随后十年,又发生了极大变化。如今,艾莱岛的酿酒厂再度受到人们的喜爱,生意又回来了。虽然波特埃伦可能再也不会重新开张,但 1997 年阿德贝哥被高地酿酒厂格兰奥兰治(Glenmorangie)收购之后,如今正在开足马力生产。用阿德贝哥的主管斯图尔特•汤姆逊(Stuart Thomson)的话说:“我们得救了。”在阿德贝哥,你可以看到身穿皮衣的斯堪的纳维亚摩托车迷和衣着随便的英国观光客一起品酒。在该岛的另一边,去年被安哥斯特拉(Angostura)的子公司伯恩斯图尔特公司(Burn Stewart)收购的邦纳海贝因酒厂如今也重新开张。尽管考-艾拉(Caol Ila)生产的大部分酒用于调合威士忌,但该酿酒厂与同属迪阿吉奥公司(Diageo)麾下的莱根法尔林共同生产的艾莱威士忌贴考-艾拉标签,广受欢迎。也许最有戏剧性的是,布鲁克拉迪重走创业的老路,力争作为一家独立的生产商在日益被三大酒类巨头迪阿吉奥、法国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和英国联合道麦克(Allied Domecq)所占据的行业里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追求品质的小人物总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雷涅说,他喜欢把布鲁克拉迪与笼罩啤酒业巨头阴影下依旧能够成长的微型酿酒厂作比较。

    走进布鲁克拉迪酿酒厂就像穿梭于时光隧道一样。很多酿酒设备都可以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比如铁制芽浆发酵桶。麦芽和当地的泉水在桶中搅和、加热,然后再放到由俄勒冈松木制成的大木桶中发酵。厂子里装有很多网络摄像机,可是看不出计算机或其它现代化设备对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吉姆•麦克伊万(Jim McEwan)和他的伙伴有什么帮助。雷涅回忆起布鲁克拉迪酒厂 2001 年重新开业的情况。那时为了见证这一盛事,世界各地的人们接踵而至,同岛上的人们一道联欢,庆祝布鲁克拉迪酒厂时来运转以及艾莱岛威士忌生产的复兴。雷涅说,这两点证明了苏格兰威士忌的魅力经久不衰,它依然是全世界最畅销的酒品,同时宣告了麦芽威士忌在近年来的惊人崛起。

    麦芽威士忌的销量骤增,去年出口了 400 万箱,而十年前不过 81 万箱,热销来得正是时候。尽管苏格兰威士忌去年创造了出口量第二的佳绩,但在增长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苏格兰本地在内的很多成熟市场中,年轻的消费者似乎更偏爱伏特加之类的白酒。过去十年中,苏格兰威士忌利润最多的市场西班牙,销量似乎已经达到了顶峰。而在消费量最大的法国,由于政府发动了一场反酗酒运动,使销量下降了 10%。同时,在曾经也是利润最高的威士忌消费市场之一的日本,苏格兰威士忌的吸引力大大下降,尽管日本经济反弹,但去年的销量还是锐减 35%。威士忌的新兴消费市场如台湾、泰国和南韩的出现多少填补了这个缺口。但亚洲市场一向多变,而且在印度等一些国家,还存在较严重的贸易保护。同时,迪阿吉奥、保乐力加和联合道麦克之间的残酷竞争,使得诸如尊尼获加红方 (Johnnie Walker Red Label)、珍宝(J&B)和百龄坛(Ballantine's,这些威士忌是按销量排列的)这样的国际品牌的利润率也有了一定下降。在这场恶战中,全球最大的酒类企业迪阿吉奥公司目前大概还能占到上风,但对更大市场份额和更高利润的激烈争抢,将引起业内其它厂商之间新一轮具有潜在破坏性的合并浪潮。分析家认为,除非挖掘出新的需求增长点,否则市场的增长将放缓,增长率将降至 2% 以下。

    威士忌生产商之所以竞相加紧生产,原因也在于此。“苏格兰威士忌业的福祉与成功的根本仍深植于调和型威士忌,”爱丁堡经纪行萨瑟兰公司(Sutherlands)分析师艾伦•格雷(Alan Gray)说,“但麦芽威士忌让他们感到兴奋。”让他们感到兴奋的原因是,去年麦芽威士忌的销售增长率达到 13.5%,而各种苏格兰威士忌的销售增长率只有 4%。麦芽威士忌的出口额首次突破 5.5 亿美元的记录。这一数字与所有苏格兰威士忌 44 亿美元的出口额相比显得相形见绌,但数字并不能说明一切。迪阿吉奥公司的麦芽威士忌总监乔纳森•德莱弗(Jonathan Driver)说,麦芽威士忌的价值远远超过其销售价值,它有助于“再造出面向新一代消费者的威士忌,”。布鲁克拉迪酒 厂的雷涅又说:“很多人都希望扩展自己的思路,不再拘泥于常见的威士忌品种。”

    快速纵览美国市场,我们就可以明白这两个人在说些什么。1993 年以后,单麦芽威士忌与豪华型调和威士忌如黑方(Jonnie Walker Black Label)和皇家芝华士(Chivas Regal)复合年销售增长率达到了 9.6%,缓解了苏格兰威士忌销量的无情下滑。尽管美元疲软,但是通过开辟新市场(比如吸引那些精明、对老酒不感兴趣的都市年轻人),去年苏格兰威士忌的销售量仍然猛增 27%。麦芽威士忌在亚洲市场也表现不俗,总体上涨 46%。尽管韩国经济不景气,苏格兰威士忌的总销减少 8%,但麦芽威士忌的销量却暴增 42%。在当时苏格兰威士忌最畅销的台湾,销量增长率达到 113%。尽管基数很小,但运往东欧的欧盟新成员国的麦芽威士忌增长了 107%。

    由于麦芽威士忌的需求不断增加,艾莱岛并不是苏格兰唯一见证威士忌复兴的地方。在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镇,联合道麦克公司正忙重建与该镇同名的酿酒厂。公司还使苏格兰高地的格兰德罗纳克酒厂(Glendronach)再度开张。保乐力加公司在 2001 年收购了施格兰公司(Seagram)的大部分威士忌资产,曾将离格兰德罗纳克酿酒厂不远的本利亚可酿酒厂(Benriach)封存。后来,这家酒厂被卖给了南非的一家财团,该财团计划在今年夏天开始重新启动这家酿酒厂。珀斯郡的图里巴丁(Tullibardine)有了新的老板,于去年重新开业,位于金泰尔半岛的独立酿酒公司云顶(Springbank)在沉寂 75 年后开始整改公司位于坎贝尔敦的格伦基尔酿酒厂(Glengyle)。外赫布里底群岛的巴拉岛希望在当地建造第一座具有古老农庄风格的茅草屋顶酿酒厂,并利用最初由维京入侵者引入的在当地种植的各种大麦酿造。同样白手起家的还有法夫的莱迪班克酿酒厂(Ladybank)以及设得兰群岛上的第一家合法酿酒厂黑丛林酒厂(Blackwood)。近年来,威尔士、斯堪的纳维亚、德国(还有法国)也相继出现一些麦芽酿酒厂,不过这些都称不上苏格兰威士忌酿酒厂。然而,正是法国拓宽了麦芽威士忌的销售,它在 2002 年成为第一个销量达百万箱的麦芽威士忌市场。

    这样的投资会受到欢迎,因为唯一可能阻止麦芽威士忌发展的正是麦芽威士忌的短缺。“如果单麦芽威士忌市场继续保持过去十年的发展势头,那么到 2015 年我们可能就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需要,”迪阿吉奥的德莱弗警告说,“我们已经在一些非常小的酿酒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单麦芽威士忌的生产基地。麦芽威士忌有巨大的市场广度,但生产还缺乏深度。”

    德莱弗深知自己在说什么。迪阿吉奥公司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得不对其系列标准麦芽酒(Classic Malt)实施配额供应,受到配额限制的威士忌包括斯凯岛的塔里斯可(Talisker)和艾莱岛的莱根法尔林。在去年,家豪威士忌(Cardhu)(调制红方威士忌的标准成分)出现供应危机,公司去年决定将几家酿酒厂的麦芽威士忌进行勾兑,装瓶为家豪威士忌。迪阿吉奥公司在这种调和酒贴上“纯麦芽”的标签,立即引起单麦芽威士忌生产商的强烈抗议,这些厂商担心勾兑型家豪威士忌会让消费者混淆,损害单麦芽威士忌的价值。迪阿吉奥公司受到英国众议院的质问,被迫回头,家豪又成了单麦芽威士忌。

    但问题没有解决。业内人士承认,麦芽短缺情况(这是由于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生产缩减的结果,现在影响到了威士忌生产的增长)比企业界承认的还要普遍。他们预测,迪阿吉奥等公司将重新利用本公司和其它酒厂的产品制作调和酒(这有点像制作非年份香槟)。英国蓝筹股券商 Cazenove 公司的普通股执行总监桑迪•索姆斯(Sandy Soames)说,“所有大公司都想创造出一种上好的调和酒,因为这种酒会给你带来最高的营销效率。”迪阿吉奥公司的德莱弗则解释说:“你可以以高价把威士忌珍品卖给少数顾客,但你也需要用普通的麦芽威士忌来满足更大的市场的需要。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生产的麦芽威士忌必须让更多的人购买。”德莱弗预测,一旦行业认可这种新型麦芽威士忌的恰当名称(他承认,“它不能再称为纯麦芽威士忌”),麦芽威士忌市场又会出现下一次巨大的发展机遇。

    不管人们怎样看家豪,调和麦芽威士忌可称得上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动。布鲁克拉迪酿酒厂的雷涅说:“将几种单麦芽威士忌进行勾兑非常有讲究,是件有意思的事”,比很多单麦芽威士忌都要有意思得多。Cazenove 公司的索姆斯又说:“等到麦芽威士忌的增长在全球威士忌销量中占据一定比例,这种威士忌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不要指望过不了多久桶装或其他类型的麦芽威士忌就能代替麦芽与谷物调制的威士忌。伯恩•斯图尔特酿酒厂的前任首席执行官伊恩•班基尔(Ian Bankier)说,“麦芽威士忌未来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客观限制。”他指出,一家麦芽威士忌酿酒厂的年产量大约为两百万公升,而一家连续生产的谷物酿酒厂年产量为 4,000 万公升。“麦芽威士忌生产商注定只能低额批量生产,这也意味供求规律对麦芽威士忌生产商有利。” 根据班基尔的分析(请记住他目前的兴趣主要是在威士忌连锁零售店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过精挑细选的单麦芽威士忌大概值得投资。和葡萄酒不同,威士忌一旦装瓶,就可以保存好几个世纪。威士忌的收藏者会抬高价格。去年 12 月,一瓶保存了 62 年的达尔摩威士忌(Delmore)在格拉斯哥市的麦克惕尔(McTear)拍卖会上创下了 47,500 美元的记录。正如班基尔所言,即使市场垮了,你还能永远享用你的财产。

    译者:燕清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