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米高梅要当心
作者: David Leonard 很少露面的米高梅公司(Metro-Goldwyn-Mayer)大股东柯克•科克里安(Kirk Kerkorian)今年已经 87 岁了,他是好莱坞最令人震惊的几笔交易的策划人。他曾两次卖掉米高梅,两次又把它买了回来,每次倒手都赚了几十亿美元。如今他又打算这么干了,他要引诱索尼美国(Sony Corp. of America)和时代华纳(Time Warner)(《财富》杂志的母公司)两个潜在买家收购米高梅。 科克里安选择现在出售米高梅,时机再好不过了。该公司最近发行的几部影视作品成绩并不理想,包括“王牌小卧底 2”(Agent Cody Banks 2)、新版“威震八方”(Walking Tall),还有纪念版的“石破天惊”(The Rock)。但该公司的影库里有 4,000 多部电影,其中有“007”(James Bond)、“顽皮豹”(Pink Panther)和“洛基”(Rocky)等著名影片。由于 DVD 的火爆,这些影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价值。米高梅没有披露用数字形式包装这些老电影赚了多少,但 Sanders Morris Harris 公司高级媒体分析师戴维•米勒估计,该电影公司去年的利息、税项、折旧、摊销前利润为 2.65 亿美元。他说,DVD 的销售额在公司去年的销售收入中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这些为科克里安增加了砝码。可现在是索尼或时代华纳从他手上买下米高梅的最佳时机吗?索尼报价 50 亿美元收购米高梅,是米高梅电影公司利息、税项、折旧、摊销前利润的 19 倍(索尼正在寻找合作伙伴为此项收购融资)。据说,时代华纳的初步报价是 47 亿美元。这些出价显然已是该公司最高的市场价值了。商人银行 Technology Partners 的经营合伙人波特•毕布(Porter Bibb)对此颇为不屑,他说,“在这 4,000 多部影片里,实际上只有两三百部有市场,其余的绝对都是低成本影片和不入流的烂片。”对此,时代华纳和索尼均不愿置评。但有件事并非秘密,两家公司都十分不满于米高梅对此番出售大肆宣传,试图借机抬高价格并吸引其他竞标者。米高梅对此也不愿置评。 米高梅的影库里有些老片确实精彩绝伦,像根据斯托克恐怖小说改编的黑人风格的电影“黑色吸血鬼”(Blancula)。但是,想收购米高梅的公司都面临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今后四年 DVD 销售增长有可能大幅放缓。根据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统计,美国 2003 年 DVD 销售额增长 44%,达 120 亿美元。普华永道还预计 2004 年销售将再度增长 24%,但在 2008 年将减缓至 7%。预计到 2008 年 89% 的美国家庭将拥有一台 DVD 播放机(相比之下,五年前仅为 3%)。因此,尽管消费者将来也许会纷纷购买“怪物史莱克”(Shrek)的第三集,但他们不太可能像刚买到 DVD 播放机时那样为购买 DVD 电影频繁光顾商店。一些娱乐界观察人士据此认为,米高梅的实际价值不到 40 亿美元。 好莱坞希望通过在中国这样的国家销售 DVD 来重新推动销售的增长。在这些国家,DVD 的家庭普及率比美国低得多。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盗版 DVD 在这些国家很猖獗。电影业还将希望寄托在高清晰度 DVD 身上,这种 DVD 的容量最高可达目前 DVD 的 10 倍。索尼正在和松下电器(Matsushida Electric)、飞利浦(Philips)、先锋(Pioneer)、夏普(Sharp)和三星(Samsung)等公司共同推广一种名为“蓝光”(Blue-ray)的高清晰度 DVD 格式。而东芝(Toshiba)和思益禧(NEC)则开发出 HD-DVD 格式与之竞争。按照好莱坞的标准,理想的高清晰度 DVD 应能吸引消费者再购买一套以新格式制作的“007” 系列。 如果哪位电影公司的头头认为这一切很快就会发生,那他最好别干这行了。大多数分析人士预计,蓝光与 HD-DVD 之间会有一场殊死大战。而且,还得过一段时间,大多数人才能买得起高清晰度 DVD 播放机,因为早期播放机的零售价可能高达 3,000 美元。数码媒体咨询公司 Envisioneering Group 的主管理查德•多赫蒂(Richard Doherty)肯定地说,高清晰播放机的大规模使用最早也要到 2010 年。谁知道将来会怎样呢?到时候米高梅可能又回到科克里安手里了。 译者: 戴武军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