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经济中的惠普逻辑:哪怕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
作者: 姜汝祥 1998 年 6 月,惠普公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当年增长率只有 3%,而两年前还是 30%。公司同时还宣布,两千多名中高级经理暂时减薪 5%,这是惠普历史上伤心的一页。 为什么会这样?从宏观环境看,基本的原因是亚洲金融危机与 PC 行业的价格战。但华尔街分析师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质疑:为什么同样的情况下,戴尔、IBM 等公司却没有下滑到如此低谷,为什么惠普的适应力比其它竞争者迟缓? 惠普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卡莉对此的回答是:惠普的问题出在惠普自己身上。在过去 60 年历史中,惠普是通过强调品质卓越、尊重员工获得成功的,但在信息经济时代,惠普却因为过分追求品质与员工共识,牺牲了决策与行动的速度,在网络经济中失了先机,显得处处被动。 为此,卡莉在惠普提出了著名的速度逻辑:先开枪,再瞄准!过去我们的新产品要在各方面都要达到 95 分以上才推出,现在我们应当改变这种思维方式了,产品做到 80 分就该推出,然后再求慢慢改进。 对这一速度逻辑,卡莉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你滑水冲浪,要保持一个速度才站得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尽管我们很难精确抓住行经路线,但我们不能为了抓住路线而将速度放慢。网络的时代,要抓住速度,才能进入竞争的门槛! 在我们的脑子中,做事情应当是“先瞄准,后开枪”,所谓“谋定而后动”呀!但惠普总裁卡莉给我们上了一课。她上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惠普“先开枪,再瞄准”。 事实上,当卡莉进入惠普之后,发现惠普的确很优秀,人才济济,技术卓越,品质出众。但业绩为什么不好呢?问题出在市场上,由于有太多的人在追求瞄准的精度,结果惠普的行动总比市场慢好几拍。 但每个人对此都有各自的理由:没瞄准好呀,怎么能随便开枪?“什么才叫瞄准好?”卡莉反问。高科技公司之间的竞争就像滑水一样,如果你想站稳,你就要有足够的速度!比如微软,它的哪一个产品是完美的?但它的速度却是最快的。比如英特尔,它的产品也未必完美,但它创造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每 18 个月,英特尔让 CPU 的运算速度以几何级数倍增一次! 速度逻辑的背后,还包含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才能解决!”或者说,速度逻辑要建立的是一种实用主义机理:一个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 我们都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其中讲的就是“结果第一”的故事:罗文也不知道加西亚在哪,但他知道有了行动,目标才有意义。没有行动,目标有什么用?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怎么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有区别,但如果我们不抓老鼠,这种区别有意义吗? 凡是决定了的,就是对的。这是麦当劳员工手册中规定的七条准则之一。麦当劳强调,重要的不是总去讨论正确性,重要的是我们努力去把决定了的事情做好。 当然,速度快不一定强,但速度不快注定不强!以戴尔、微软、沃尔玛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巨人,向我们揭示了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新源头:既然我们的客户变化得愈来愈快,那么,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我们自己前进的速度。总在瞄准,什么时候才有结果? 在速度社会,开枪是第一位的!一个完美的结果是长期累进的结果。无数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你真的一定要一个完美的结果,你得到的多半就是一种完美的借口或理由。 想想吧,我们一天中,会得到多少这样的回答:“我已经按要求的做了”,“我已经照你说的做了”,或者“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但问题是,结果怎么样了?!我们永远都要记住,0.1 永远大于零。有结果永远比没有结果要好。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发现速度逻辑的背后躲藏著两条美女蛇:一条名叫“追求完美”,另一条名叫“迷信创新”。 之所以叫美女蛇,是因为她们表面上看起来很迷人,但实质上却是速度与结果的大敌。追求完美的人犯的最大错误在于,他们认为不完美就没有价值。迷信创新的人犯的最大错误在于,他们认为要有价值就不能重复别人的路。 所以,追求完美的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完美主义的逻辑下常常出现的情景是:既然我们不能让顾客百分之百满意,所以干脆咱们不做了;既然我们不能发大财,那么,这点滴小利也不要赚了。 迷信创新的结果也同样如此。我很欣赏一句话:什么叫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至就是不简单。但迷信创新的人却不是这样,在他们那儿,凡事做到一半,他们就在想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所以他们一生都在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 在这里,也许我们需要重新品味管理学家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揭示的道理:若干优秀企业为什么总是无法从优秀达到卓越?原因是:他们最大的阻碍,就是他们像狐狸一样迷信自己的聪明!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