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的中国之旅
作者:李全伟 按照西方人的说法,结婚 20 年被称为“瓷婚(china wedding)”; 在中国人的眼里,说两个人很“瓷”,意味著一种牢不可破、共存共荣的关系。在惠普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孙振耀的眼中,成立于1985年6月20日的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和中国信息产业恰恰是这么一种关系。 20 年前,惠普在中国信息业处于萌芽状态之时来到中国。今天,中国大陆的信息产业规模已经达到 4,800 亿元,并涌现出以联想、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技术公司。而在此期间,惠普培养了超过 1 万名员工,其中不少人成为中国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惠普之道”在中国的实践虽然走过一段弯路,但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技术公司的范围,影响了一大批中国的企业经理人。惠普日益增长的业务还带动了上千家国内企业从事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客户服务和产品销售,“帮助超过 10 万人获得了稳定的工作”(孙振耀语)。今天,惠普有 20% 的零部件来自中国大陆,2004 年的采购金额达到 100 亿美元,在大陆地区的销售额也超过了 20 亿美元。 中国惠普总是喜欢称自己是中美第一家高科技合资企业。虽然 20 年前中国并没有有关“高科技合资企业”的界定,但不可否认的是,惠普确实是西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先行者。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访问过程中,用于卫星转播的惠普 35 科学计算器给中国工程师的印象颇为深刻。由此,中方邀请惠普公司派员访问北京,探讨技术合作的可能性。1977 年,惠普创始人之一戴维•帕卡德应邀首次访问尚未实行对外开放的中国。 如果说此时惠普和中国只是一般性接触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后双方的关系便可以用“迅速升温”来形容。其中的牵线人,是大名鼎鼎的基辛格博士。1979 年,邓小平在与基辛格会晤时说,中国正在搞现代化,需要技术进步和创新,你能否推荐一些美国比较好的高科技公司来和中国开展合作。基辛格推荐了惠普公司。于是,戴维•帕卡德再次应邀访华,就产业政策和技术转让进行咨询,并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技术研讨会,做成了第一笔计算机生意。就在这次访问中,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建议与惠普成立一家合资公司。1981 年 11 月 9 日,惠普公司中国代表处成立。1983 年,中国邀请惠普公司董事会全体成员到北京进行会谈,并签订合资企业管理的备忘录。 随著中国政府明确计算机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以惠普、中电总公司为主要合资方的中国惠普公司于 1985 年正式成立。从 1981 年起就在惠普工作的孙振耀说,中国信息产业需要惠普这样的公司将技术和产品移植过来,缩短国内外应用水平的差距。 合资企业成立后,中国惠普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 6 家分公司,以及北京和深圳两个生产基地。此时,中国惠普采取“市场-生产-开发”的发展战略,先进口、组装,再通过消化吸收形成独立设计、自力更生的能力。 初期的中国惠普试图将美式的“惠普之道”与中国国有公司的管理模式接轨。比如员工的出差报销、工资体系,以及包括分房、班车服务等福利都参照了当时国有企业的方式。孙振耀是 1991 年来到中国惠普公司的,刚来时他负责过为员工分配住房。“后来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后来政府推动住房改革,中国惠普积极配合,成为外企中第一家住房试点单位,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并取消福利分房。”不过,孙振耀仍然自豪地说,中国惠普的一些做法影响和推动了政府的改革。“像社会养老保险。当时政府还没有这种做法,中国惠普就尝试转给社会机构来办理,而现在这种方式已经很普遍了。” 事实上,20 年来,惠普面对的中国市场变化也是全方位的,孙振耀将此概括为: “从计划到开放,从本地到全球,从外企到本土厂商,从进口到研发,从企业到个人”。中国惠普刚刚成立时,不得不依靠以计划经济模式运营的政府给的进口指标做生意。而今天,中国的 IT 及消费电子市场已经彻底开放。类似于福利分房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也让位于更国际化的模式。从竞争方式上看,过去的竞争是外企之间的竞争,而现在的外企在很多时候要与中方本土企业竞争。过去,中国惠普销售的是进口产品,而现在很多计算机都是在本土研发和生产的。当初的客户基本都是企业和政府,而现在个人用户已经成了消费主流。 孙振耀记得很清楚,1993 年,中国惠普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把“中国惠普之道”中的“中国”两个字去掉,“因为惠普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不应实行地域化色彩的公司文化,而应该在一个平台上发展,而且我们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没有变。”孙振耀为此举了一个例子。过去,公司发班车,相对固定了员工的上下班时间,有些员工可能工作还没完,但为了不错过班车,只好放下手头的工作。后来,公司让员工自己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讨论如何解决班车问题。员工代表表示,他们希望把班车取消,享受自主上下班时间,何时上班下班,完全根据工作来决定。 今天的中国惠普已经实现了移动式、开放式办公,员工包括孙振耀本人也没有固定的桌位。孙振耀每个月都要主持三四次员工茶会,选择十几位员工与他共同讨论问题。“这也是体现惠普之道创新的做法,”孙振耀说,“在中国,老板不能在办公室里坐等员工上门交流,因为中国员工不太愿意主动与老板沟通。” 如果说中国惠普的管理遵循传统方式的话,那么其业务的增长依靠的就是把握中国经济的脉搏。孙振耀说,当时中国惠普发展计算机业务,就是紧跟中国政府的“五年计划”。国家的每一个重大项目,惠普都尽量去参与。随著中国经济份量的加重和全球化进程,中国惠普也从单纯的销售基地变为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下一步,中国惠普还将作为运营基地,广泛开展外包业务。2004 年中国惠普的一个大动作,就是在大连成立了全球外包基地。 中国惠普在紧跟“五年计划”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中国高科技的发展。像中国惠普和信息产业部共建中国国家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的 Linux 软件实验室,就将推动 Linux 在中国的发展。惠普承诺,将在三年内为中国 Linux 服务平台提供价值约2 亿元的软件、硬件设备以及技术支持和培训。孙振耀还提到,在国家知识产权、环保等政策研究工作中,中国惠普都有许多专家参与其中。许多信息产业的标准制定工作也有惠普人的身影。 在企业人才培训方面,中国惠普的热情和成效也有目共睹。惠普的培训不仅针对惠普公司的内部人才(其中相当多的人后来加盟本土企业或自己创业),更多针对的是其他公司的员工。“我们认为自己跟合作企业不是一种买卖关系,而是透过对企业文化的欣赏、对生意的认同,形成一种长久的合作关系。”孙振耀相信,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进步和发展,是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杨元庆(联想集团董事长)就上过我们的销售人员培训课。那个时候,这类课程在国内非常少,中国惠普看到了这种需求,就积极开课,把惠普管理企业的经验拿出来跟中国企业分享。元庆自己说过,他在惠普的经销商大会专门听惠普有什么新战略、新做法可以学习。 2002 年,中国惠普成立了中国 IT 企业的第一家商学院,后来又成立了领导力发展中心,培养有潜力的中国企业经理人才。”孙振耀说,“惠普办商学院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满足国内人才培养的需要。”惠普商学院最大的特色是,由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惠普高级经理亲自授课。 当然,在付出的同时,中国惠普的收获颇多。自 2000 年以来,中国惠普的营业收入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迅速增长。2004 年,各主要产品线的增长超过了 20%,PC 服务器连续 8 年保持第一名,软件、顾问咨询成长超过 50%,成为全球范围内增长最快的子公司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惠普全面融入到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中,在多个行业领域都能够寻找到惠普科技的身影。针对卡莉去职对中国惠普的影响,孙振耀说,企业最高层的变化多少会产生负面影响。但他表示,董事会并没有否定卡莉的战略,而且如果没有卡莉,惠普今天也许依然是一家保守的公司,是卡莉带来了进取精神。“中国的未来是很难预测的,难预测是因为变化太快了。我唯一可以预测的是中国会不断持续发展,中国惠普也会随之发展。”孙振耀说。 “+hp”品牌经营的秘诀惠普的品牌价值体现为通过开放式合作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惠普公司每一个宣传广告上,细心的人都会发现“+hp”这一符号。这其实是从 2003 年上半年开始惠普推出的品牌重塑战略。“+hp”的核心诉求是“客户 +hp = 惠普科技,成就梦想”。其中,“+hp”代表了惠普公司对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的承诺。 “+hp”品牌战略反映了惠普公司的一个经营理念。惠普从电子仪表转型到计算机行业,后来发展到可以跟计算机行业老大 IBM 公司抗衡,这是因为惠普开放式的理念和产品。孙振耀说,过去 5 年来,惠普不遗余力地推动开放式商业模式,是第一家把 Unix 商业化的公司。惠普认为,高科技产品已经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走入了千家万户。此时,客户需求千差万别,光靠一家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远远不能满足的,所以惠普应专注于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其他需要则跟其他厂商共同合作,这就是开放式商业模式。 惠普认为,品牌建设不仅是对客户、合作伙伴、投资人和社会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承诺。这种承诺让员工对作为企业的一分子觉得自豪,让世界各地的员工展开积极、鼓励的笑脸,令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坚守荣誉和诚实,追求最崇高的目标和最宏伟的志向。品牌因而成为指引企业正确方向的灯塔,是企业朝著发展公司文化、激励公司发挥最大潜力方向迈进的指南针。 在“+hp”品牌中,主角从 IT 产业一贯高高在上的科技,变成了近在咫尺的人们与企业; 而内容则是惠普科技为人类各行各业带来的生命力、动感、艺术感、创造性等各种各样的体验,展示了惠普作为一家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优势。 对于企业客户,惠普的忠告是: “需要更多的时候已经到了”,包括更多的责任、更多的灵活性,以及更多的 IT 回报。针对这些用户需求,在“+hp”品牌之下,惠普推出了“动成长企业战略”,帮助企业实现 IT 与业务最佳同步,不断以创新追求成长,成功驾驭越来越快、无处不在的变化,成功实现灵活性的商业价值。 对于中小企业,惠普的口号是“获得更多”─更多的可靠性、更多的服务及支持、更多的本地专家。在“+hp”品牌之下,惠普推出了“灵动商务战略”。值得一提的是,惠普还扩展了服务网络,在 178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 30 万家销售伙伴和 7 万多家服务伙伴。对于消费类客户,惠普的口号是“享受更多”─更加直观、更有益的技术体验。现在,与惠普全面合作,用户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提出更多的联系、享受、自我表达和成就的需求,而惠普科技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对人们以及企业而言,“+hp”代表了他们从惠普科技中得到的成功、自由与发展。对惠普而言,“+hp”集中体现了“惠普之道”、开放商业模式的核心优势,以及惠普对与任何人以及企业建立起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自信。对惠普员工而言,“+hp”意味著未来更大的进步与发展,让每一个员工感到自豪。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