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同仁堂品牌的价值
 作者: 李惟钧    时间: 2005年06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七十九期>>封面专题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同仁堂作为国内领先的中药品牌,是不争的事实。但时代在变,顾客在变,同仁堂也需要变。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同仁堂作为国内领先的中药品牌,是不争的事实。但时代在变,顾客在变,同仁堂也需要变

    作者: 李惟钧

    在下笔之前,我问同事们“同仁堂”是什么?他们首先联想到的是“传统”、“百年老字号”和“药好”这几个词,也有人说以同仁堂为背景的《大宅门》拍得不错。事实上,同事们所说的前三点,涉及到了同仁堂品牌管理的诸多层面: 首先是同仁堂的品牌形象是什么,即形形色色的人是怎么看同仁堂的?然后是同仁堂如何传播品牌?所有你对同仁堂的看法都可以归于传播,例如电视广告、新闻报道、药品包装、药店环境以及产品服用体验等,消费者正是透过传播形成了对同仁堂的看法; 最后一点则与同仁堂品牌的类别特征有关─这也是制定品牌战略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它是品牌战略的限制条件。

    品牌理念是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品牌化经营的最高原则,也是指导各式各样的传播的出发点。虽然我们无从明确获知同仁堂品牌传播背后的真正理念,但从同仁堂网站的内容看,“中药文化”应该是同仁堂品牌的核心。我们注意到,同仁堂对中药文化的表达有不同版本,比如“同仁堂国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以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在过去的几年里,同仁堂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华文化有较强渗透和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澳门、加拿大等,我们可以推断“中药文化”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品牌化经营角度来看,“中药文化”是同仁堂跨越地域限制、实现增长的关键因素。假如没有中药文化的内涵,同仁堂的产品同日本或者韩国的汉方药就容易混淆,同西方草药的不同也显得模糊。有了“中药文化”,同仁堂的扩张途径变得一目了然─(广义的)中药文化开道,而同仁堂则是中药的代表。如果我们相信文化的渗透力,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同仁堂将逐渐成功地渗透到更为发达的欧美市场,况且那里还有众多华人以及中华文化的爱好者。

    同仁堂品牌传播的最成功之处是借电视连续剧开展文化营销。从《大宅门》的无意,到《大清药王》的轻车熟路,同仁堂已经能够很圆熟地挖掘自己的百年传奇,通过艺术形象为品牌代言。有故事讲,这是同仁堂的幸运,但在电视剧热播期间,缺乏配套的硬性广告促销活动,有点遗憾。此外,同仁堂似乎应该在药店上做更多的文章。顾客在药店买药,其间的经历是同仁堂品牌体验的重要一环。药店的布置,包括药柜的样式、质地、店员的行为举止等等,所有这些都在传递同仁堂品牌信息,值得仔细规划和管理。我在成都出差时路过一家同仁堂加盟店,店头的同仁堂标识吸引了我,但置身店中,感觉药店的环境与西药店没什么差别。店里除了中药,也有西药,而西药似乎更多些。中药店卖西药的现象很普遍,但如何有利于品牌传播,值得思考。同仁堂的发展离不开药店,广泛分布的药店也是同仁堂品牌传播的最佳渠道。如何把药店的文章做好,是同仁堂的一大课题。

    同仁堂作为国内领先的中药品牌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我们有理由看好同仁堂的未来。有趣的是,同仁堂的未来似乎越来越倚重海外市场,因为中药符合欧美日渐崇尚自然之道的医疗保健趋势,同仁堂可以借势。同时,全球不断升温的中国热也会加快同仁堂中药文化的市场渗透过程。但在同仁堂的祖国即中药的故乡,中药顾客却呈老化趋势。年轻一代大多接受西医,其中不乏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中药的人。当然,这与中药的作用机理众说纷纭、疗效上具有“多靶”的特点有关。在网上,有关中药的正反方文章随处可见。对同仁堂品牌来说,怎样吸引年轻一代的顾客,是未来很长时期内最严峻的挑战。

    品牌延伸也是同仁堂立足和做大国内市场的一个途径。除了中药,同仁堂品牌能不能以某种方式延伸到个人保健领域?是使用同仁堂品牌还是引进新品牌?需要为同仁堂品牌注入什么现代元素……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帮助同仁堂在继承传统和发扬光大之间获得平衡。时代在变,顾客在变,同仁堂也需要变。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