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业的黑马
如果收购整合计划顺利,中大当能跻身中国客车业的前三名 作者: 周展宏 2000 年进入客车业的中大集团,近两年动静不小: 连续两次将客车价格降低 20%,接连整合南京金陵客车与四川客车厂,并宣布 3 年内再将收购 5 家客车厂,整合 30 家客运企业。中大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客车业不折不扣的黑马。 位于江苏盐城的中大集团其实是中国汽车业一只早飞的鸟。早在 1993 年,它就开始涉足汽车业。1988 年,徐联国和徐联宽兄弟俩借了 5 万块钱,在江苏盐城市射阳县盐东镇开了一家汽车修理站。当时,汽车维修用的喷漆烤漆房只能靠进口,价格很贵,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的徐联宽就自己设计了一个,其他汽车修理站看到徐联宽设计的喷漆烤漆房后,纷纷要求帮他们也做一个。兄弟俩发现,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机会,甚至比做汽车维修还赚钱。于是,他们在 1993 年与人合作开始生产喷漆烤漆房,结果产品供不应求。很快,兄弟俩就积累了足够的资金,1994 年自己建厂生产。不久,徐联国和徐联宽请当时盐城著名企业燕舞集团的总书记张玉清(现为中大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加盟。接下来的十年,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汽保汽修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厂商。“我们的汽保设备制造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张玉清说,“中大汽保设备已经在美国、欧洲都取得了安全认证。”2001 年,其下属的中大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0909)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该公司的主业就是汽保汽修。 然而,徐氏兄弟很清楚,汽保汽修设备的市场容量有限,虽然需求比较稳定,但只有大概十几亿人民币。因此,90 年代末,他们试图在产业链上延伸。中大进军客车业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选择,因为客车业属于劳动和资金密集型行业,技术壁垒较低,门槛不像小轿车那么高,而且自 2002 年以来,中国客车行业的增长率都超过 40%。然而,1987 年以后,中国政府就没有再批准新的客车制造企业,所以中大集团只能通过收购进入客车业。2000 年,中大成功入主盐城的一家客车制造企业─中威客车,随后又陆续收购了上海光辉、北京燕京、南京金陵、四川峨嵋等客车制造企业,并且宣布未来 3 年内还将收购 5 家客车制造企业。之所以要收购这么多制造企业,原因在于客车制造属于地域性很强的行业,在一个地方生产客车的数量超过 1 万辆就会不经济,因为物流和售后服务的成本都很高。目前,中大集团在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都已经有生产基地,未来还将在华北和华南收购客车厂,以完成公司制造基地的布局。中大进入客车业的思路,与其他汽车制造企业有很大的区别,它自己深入地介入产业的上下游。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收购汽车制造厂的同时,中大也开始收购各地的客运企业,因为客运企业是客车最大的客户,收购客运企业可帮助中大消化不断增加的客车产能。另外,中大集团有轻钢结构工程业务,可以自己盖厂房。徐联宽还透露,公司将进行客车内饰的制造,比如汽车座椅等。 去年,中大集团生产了 3,800 台客车,在中国客车业仍然只能算中型企业。以现有的能力,今年中大将可制造 7,500~10,000 台客车。但是,中大目前有多个收购计划还在进行中,因此上述数量完全有突破的可能。中大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客车业的三甲之一。据统计,2003 年,中国最大的客车企业产销量不过 1.6 万辆,如果中大的收购整合计划顺利的话,进入中国客车业的前三名应该不成问题。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