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日本复苏?
 作者: Andy Serwer    时间: 2006年02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八十七期>>前沿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 Andy Serwer

    富有煽动性的投资建议往往出自意想不到的人,比如丹•奎尔(Dan Quayle)。最近,当这位前任美国副总统、现任 Cerberus 对冲基金的董事长被问到他看好哪个亚洲市场时,奎尔指出了中国和印度市场的潜在缺陷(比如前者脆弱的银行系统和后者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他评论说: “我建议你关注日本。”这么看的不只是丹•奎尔。可能你还没有注意到,日本股票市场蒸蒸日上。到 2005 年 11 月,日经指数(Nikkei 225)涨幅已经超过 20%,自 2001 年以来第一次突破了 14,000 点,几乎是 2003 年年初最低时的 2 倍。

    我知道,那些上了点岁数的人怕是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们以前应该听过这种调子: “日本经济就要复苏啦,趁著为时未晚,赶快动手吧。”的确,在过去十年中,几乎没有其他市场像日本市场一样充满虚假的谷底与反弹,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自 15 年前房地产和银行业泡沫破灭后(1989 年下半年,日经指数最高曾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 38,916 点),日本经济一直处在艰难跋涉之中。下滑断断续续,尽管总是有经济学家预测日本经济复苏即将到来,但到最后,这些预言每次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那这次会是真的么?“我已经在那儿投了钱。”日本国内最大、最成功的某对冲基金的一位高层人士如是说。我们权且叫他“大先生”。他说,“有大量的理由让我如此乐观。那些搅乱了日本的老家伙们几乎已经不再出现了。我始终认为这才是游戏的开始。”实际上,日经指数升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像“大人物”这样的人参与其中。“现在日本的国家性投资其实相当少,”据资深日本观察家、《东方经济学报道》(Oriental Economist Report)月刊新闻编辑理查德•卡兹(Richard Katz)介绍,“大多数动作都来自境外投资者。”尽管可能在国内还没有很多人相信这种说法,但卡兹和乃村工艺公司(Nomura)的主管克雷格•菲尔斯(Craig Phares)发现了很多以前从未见过的积极迹象。比如:

    ·政府改革。首相小泉纯一郎以改革为口号竞选成功后,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特别是他努力推动的拥有 25,000 个邮局和大约 3 万亿美元资产的日本邮政的私有化改革成效斐然。

    ·更好的银行业环境。克雷格 菲尔斯说: “在过去两年中,银行的呆坏账已经真正被清理干净。”七年来,他首次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贷款额增长。

    ·不动产行业发出蓬勃生机。历经 15 年的暗淡无光之后,房价开始上涨,特别是在东京。卡兹说,东京周边郊县的建筑起重机数量明显增加了。

    ·经济增长。日本 2005 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在 2% 到 2.5% 之间,卡兹说,对于 1997 年到 2002 年间 GDP 增长几乎为 0 的日本来说,这可谓十分难得。

    ·比率合理。像佳能(Canon)、丰田(Toyota)等企业的利润逐渐增长,而多年来市场不变,因此日本公司的市盈率最终开始与世界其他市场接轨。

    不过,日本的前景并非一片光明。“我们还没有看到消费上的强力增长,”卡兹说,“企业利润的增加是通过压榨工人得来的。日本经济仍需大力提高生产率。”但至少现在,日经指数炙手可热。在过去的两年中,日经指数超过了标准普尔指数(S&P 500)10 个百分点。那么,这次真的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开始,还是再次昙花一现呢?谁知道呢?就像有人说金子和石油的价格永远不会再涨了,而它们立刻就用涨价予以报复一样。有时你不得不去预期一些你意料之外的事情,比如奎尔获选成为 2008 年美国总统?还是算了吧,我想我大概永远看不到它成为现实。

    译者: 未尧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