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诠释团队合作
 作者: Jerry Useem    时间: 2006年09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九十七期>>封面报道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和谐、合作、协调行动。这些很难,但可以学会。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近距离观察那些伟大的团队,然后加入属于你自己的那一支吧。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和谐、合作、协调行动。这些很难,但可以学会。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近距离观察那些伟大的团队,然后加入属于你自己的那一支吧

    作者: Jerry Useem

    1972 年,由于一项莫须有的罪名,一支顶尖的特种小分队被军事法庭送进了监狱。这四个人很快从一家最高安全级别的监狱出逃,加入洛杉矶的一个地下组织。他们以当雇佣兵为生,至今还在被政府通缉。如果你遇到了麻烦,求助无门,如果你能找到他们的话,或许你可以雇佣他们──天龙特攻队。

    《天龙特攻队》(A-Team)于 1987 年停播(停播时他们还在受政府通缉),但这部片子是电视上迄今提供的有关团队建设的最佳样板。它成功的几个关键元素是: 一个抽雪茄的伪装高手,一位王牌飞行员,一个非常英俊的骗子,一位留著莫霍克发型的机械师和一部超棒的货车。这些对商业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角色的明确正是有效合作的一个特点。小团队的规模也是,虽说这个团队只有 4 个人,稍低于最优数字 4.6。它的高度凝聚力与外部威胁的存在(如时刻面临政府的抓捕)密切相关,就像在注意到德国的威胁之前,法国和英国血战了几个世纪。团队的另一个普遍存在的特点是: 它们是普遍存在的。只要你为了谋生而工作,我们就料定你得和其他人互动。

    如果你认为这些纯属煽情,与真正的商战相去甚远,那么来看看正在索尼身上发生了什么吧。索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和总裁中钵良治(Ryoji Chubachi)正致力于让这家建立在分散团队基础上的公司恢复战斗精神(和更高的利润)。他们的主题是: 统一索尼(Sony United)。

    实际上,你听过的大部分关于团队合作的观点都是空话。那么让我们由此开始: 撕下那些宣扬团队合作的煽情海报,把记载了约翰•麦登(John Madden,美国著名橄榄球教练──译注)称之为“团队成员”的事例的文字都塞进垃圾筒里付之一炬。然后,我们再开始进入下一步,切实地去思考成为一个团队意味著什么。

    当然,我们决不是反对团队合作的概念。但问题的关键是: 所有那动听的废话掩盖了可行的实践。而团队合作是一种实践。出色的团队合作是一个结果;而你只能创造促成这一结果的条件。就像发财和恋爱一样,你不能只是盼著它发生。

    我们更进一步说: 团队合作是一项个人技能。这正是克里斯托弗•艾弗里(Christopher Avery)所著的一本书的名字。他写道: 无论你的权威级别是什么,“学会熟练地与别人一起完成更多的工作,都应该是你为提升自身价值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艾弗里接著说,随著工作被以小组越来越细地分解,将某人的困难归咎于“糟糕的团队”,从本质上说也属于个人的失败,因为团队合作的概念就意味著责任分担。你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但你可以控制你自己的。这意味著团队中总有个“我”存在。在法国更是如此,法语里团队这个词(éuipe)里就有个“我”(I)。

    不过,这个“我”并不是在这“唯我”的十年中引发了太多关注的那个自私自利的“我”;而是那个为美国建造教堂、投身战争的有归属的“我”。靠个人蛮干,尼尔 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不可能登上月球;不存在自造的宇航员。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美国诗人──译者)写过: “人们齐心协力,无论是在一起还是分离。”

    合作的问题与希望都在于此。人们合作的成败不是事先注定的,两者都有可能。已故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学家伊丽莎白•科恩(Elizabeth Cohen)在她关于课堂上团队合作的研究中发现,如果仅仅只是把孩子带进团队,并告诉他们解决某个问题,那么通常的结果就是一个孩子主导一切,而其他孩子看上去完全靠边站。但是,如果老师花点时间来确立规则,比如角色、目标,等等,“孩子们不仅自己遵守这些新规则,还会对团队内的其他成员也执行这些规则。”他们也许会有点做得过头,“即便年纪很小的学生,也会去教导团队其他成员,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经济学家一直以为,成功应归结为个人激励。我们会在符合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合作,否则就不会合作(有点像狮子)。后来,由林达•卡波雷尔(Linnda Caporael)领导的研究小组提出了疑问: 有没有不带任何激励的合作呢?回答令人惊奇──有!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参与者经常说,他们以“群体的好处”作为动机。

    这让经济学家感到震惊,而对任何成功团队成员来说极为平常。生命中最丰富的体验常常发生在与别人的合作中,比如你的车库乐队、你的婚礼、乘雪橇车,等等。那些认定员工纯属唯利是图的老板,最终只会有一群唯利是图的员工。没有哪种团队训练能改变这种情况──如果其中还有用卖房招牌打你同事的屁股,那就更不行了。家庭安全公司 Alarm One 的销售部就这么干了,结果一位 53 岁的雇员以精神痛苦为由对其提起诉讼。(4 月,陪审团裁定,赔偿她 120 万美元。)

    我们再看看那些大人物是如何做的。在 2000 年的一次公开露面中,《天龙特攻队》的一位演员被影迷问到,最喜欢哪位和他一起出演的明星。他回答: “听著,不应该由我来选择最喜欢的人,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我是其中一员。请记住,他们说,团队中没有`我'(I)(又来了!)。”确实没有,但团体里还有个“T”。可怜那些总是忘记这点的蠢人!

    译者: 未尧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