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我们的目标是做商界的思想家”
 作者: 李全伟    时间: 2006年12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零三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 《财富》(中文版)

    在国内众多商学院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名气很响亮。这不仅是因为该学院所依靠的北京大学是一所享誉中外的百年名校,它自身在国内管理教育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举足轻重。早在 1902 年,北京大学就有了商科教育。1985 年北大正式开展管理教育以来,光华管理学院一直处于国内商学院的前列,许多治学理念和特色课程都成为其他商学院仿效的对象。

    除了提供管理教育之外,光华管理学院是国内少数注重研究的商学院之一。目前,商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就有 21 家,涉及管理科学、金融财务、网络经济、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经济分析预测等诸多方面,在国有企业管理国际化、民营企业管理现代化、跨国公司管理本地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都领先于学界。

    光华管理学院的显赫地位,与其两任院长有直接关系。老院长厉以宁和现任院长张维迎都是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是国内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造的学者之一,张维迎则率先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并被公认为最受本土企业家欢迎的学者。作为国内 MBA 教育界最活跃的人物之一,张维迎一向以其国际化的视野和大胆直言而倍受关注。今年 9 月,张维迎出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在接受本刊记者李全伟采访时,张教授谈及了商学院教育体制改革、中外商学院的差距以及商学院与企业的关系等话题。

    《财富》(中文版)问: 时至今日,国内的一流商学院跟欧美知名商学院相比,差距在哪里?

    张维迎答: 从全球看,商学院是随著大公司和职业化管理队伍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美国的商学院教育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的起点虽然也不低,比如早在 1902 年北京大学就有了商科,1911 年哈佛商学院第一届 10 名 MBA 毕业生中就有一名上海学生,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后来国内商学院教育出现中断,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初才恢复。到现在,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当然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等方面跟国外一流的商学院有一定的差距。

    缩小差距的做法,无非是学习和发展,但决不能是简单地照抄、复制,而应该是有所创新。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看到差距,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成为对本国企业而言最具价值的商学院。因为商学院必须处在一定的商业环境之下,商业教育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体制下有其特殊性,同样的管理问题在不同的背景下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会不一样。

    问: 那么中国的商学院是否已经做到你所说的“最具价值”?

    答: 目前还有较大差距,还要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国内商学院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另外,中国商业活动本身也不成熟,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工商企业的不成熟,也造成了商学院的不成熟,因为商学院的教育和研究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双方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问: 光华管理学院在这方面做得如何?

    答: 如果横向比,我敢说光华管理学院已经是目前国内最具价值的商学院。我们许多管理理念和课程已经成了一些商学院研究和模仿的对象。像我们首创的“从历史看管理”课程,许多商学院也在开办。纵向看,光华管理学院会随著中国企业本身的发展而发展。

    光华管理学院为什么希望成为中国企业最有价值的商学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国际级的商学院。要做到这一点,光华管理学院必须具有独特性,要跟国外知名的商学院有所不同。我们主要是研究中国商业和中国企业家的现状,成为研究和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中心。我们希望做到,当国内企业管理者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光华管理学院。这就是我们的独特性,是其他国外商学院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领域。这也是中国商学院的特殊价值。光华管理学院最终要成为企业界人士的一个家,一个可以依靠的家。

    问: 这种独特性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光华管理学院与企业界人士的互动有什么特点?

    答: 我们正在开展中国企业案例研究,要把中国管理实践上升到理论层次。光华管理学院的目标是做商界的思想家。检验这一目标的标准,是看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否会引起商界的关注,中国企业管理者在做决策时是否参考学院的研究成果。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强调跟企业互动,不能闭门造车。光华管理学院不是教授在布道,而是跟企业家共同研究问题。像中国企业论坛已经开展了五六年,由中国企业界比较有思想的人士参加,与我们的教授互动,探讨企业界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出了三本书,受到企业界的欢迎。此外,每年进行的光华新年论坛已经成了中国最有影响的论坛之一。通过这个与企业界人士互动的论坛,既可以把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传递给企业界,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听取商界的声音,其中很多问题会成为教授们今后研究的对象。

    另外,每个季度学院都举办“人力资源总监圆桌会议”。这也是一个平台,由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和教授共同讨论一些问题,所出的简报同样受到了企业界的关注。还有,EMBA 班专门设置了荣誉导师,聘请了柳传志、王石、李东升、宁高宁等商界杰出人士对学生进行指导。

    问: 商学院增加与企业界的联系,是否可以消除“商学院出来的 MBA 华而不实”的议论?

    答: 这是一个中国教育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就商学院而言,教育界与企业界都处于互相适应的过程,不应单方面强调谁适应谁。商学院教育不应只强调适应企业的需求。当下中国企业正处于发展之中,有的缺乏规范性,它们面临的某些特殊问题就不是商学院所擅长解决的。我曾与个别企业界人士交谈,他们反映商学院教的某些知识不太实用,企业希望找到能够会做账的人。实际上就是帮助做假账,这可是商学院无法完成的任务。

    大学教育传递的是比较通用的知识,商学院教授的也是对大多数组织都适应的一般性管理知识,管理科学性比较强。如果今后哪一天,中国企业家觉得商学院毕业的学生使用得得心应手的话,就说明我们的企业成熟了。我想说的是,只有整个商业环境规范了,法制健全了,商学院毕业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说到底,光华管理学院希望培养的是社会精英,他们能面向未来,能够不断促进社会更和谐和完美地发展,而不是短期内满足企业特殊时期的特殊要求。

    问: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看待商学院培养的 MBA 学生?

    答: 我认为,商学院的教育不是技能教育。过去中专毕业的学生,到用人单位普遍上手比较快,而大学生往往会慢一些,但三年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美国曾做过一个调查,考察研究毕业两年后的商学院学生认为什么课程对其工作影响最大。答案多是金融财务;10 年后再问同一批人,回答则是组织行为学。这说明有些知识的作用会直接、快速,而有些知识的作用则长久、巨大。众多企业之所以需要经过系统教育的人才,是因为它们还不知道怎么做才会更成功,自然也意味著目前一些企业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 MBA 学生有一个互相适应、著眼长远的问题。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在企业能够发挥长效价值的学生。在设置课程上也不只是以实用为准,而是看长远价值。

    问: 你是否在强调,商学院要立足长远,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引导作用?

    答: 作为商学院,一定要对未来的发展有独立的判断,不是简单地适应企业的需要,不是企业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这个道理跟企业的经营一样,一个优秀的企业并不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简单地提供什么。还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正确引导和教育消费者。对商学院而言,更是如此。商学院本身就承担著促进企业成熟和发展的责任,一方面要认真聆听企业界人士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倾听商学院的意见。

    我们把光华管理学院理解为一个平台,是一个商界、学者、学生互动的平台。我们既不被动地适应商界的需求,也不认为自己掌握了所有的知识。归根到底,任何一个伟大的组织都要有很强的使命感,要经受住短期诱惑、不满、质疑等考验。

    问: 说到底,光华管理学院培养的是什么学生?

    答: 有两点很重要。一是使命感比较强。我们培养的学生要跟商学院本身一样,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一个优秀的商界人士应该是社会的楷模,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们经常让学生问一个问题: 社会有与没有你这个企业,是否有差别?你的企业会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这都是强调使命感,不只以赚钱为己任。二是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要强。

    问: 你认为成功的商学院要有强烈的使命感,那么判断一家商学院的成功,是否跟媒体的排名有关系?

    答: 我认为媒体的排名没有多大意义。现在,国外优秀商学院也有这种认识,像沃顿商学院已经不再向媒体提供数据。因为媒体排名容易误导商学院,致使有些商学院通过研究排名指标而提高名次,这些排名成为指挥棒,好像不是学校在办商学院,而是媒体在办。我们看到,有些商学院由于个别指标突出,一年的排名提高四、五位甚至更多,这怎么可能?每家商学院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在那么短时间内跃进式提升。

    例如,有的指标,比如毕业生的工作薪水,也不能反映学生的能力和价值。有的学生可能刚毕业时工资很高,有的学生则要到五年甚至十年后才薪水丰厚,所以这些指标的设定不太科学,也不合理,最终造成的排名结果不可信。光华管理学院强调的是使命感,要让学生看得更长远,而不只看短期效果。另外,排名对学生报考也易形成误导。希望学生在选择商学院时要多一些理智,著重看师资力量、教授的研究成果、口碑等,不要过分看重排名。

    问: 你提到商学院与企业界要互相适应,你是否认为国内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与实际有脱节现象?

    答: 这个问题看怎么理解。一样的课程,不同的教师讲的效果不一样;同样的教师以同样的时间讲一门课,学生的感悟也会不一样。比如战略课程,凡是有决策经验的学生,都会感到很有价值,而没有这方面经验的人会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我们现在一直在做的是,怎么把科学的理论用最有效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和商界。

    问: 这么说,评价教师的授课效果,不能全靠学生的判断?

    答: 当然是这样。我一直不赞同只靠学生的打分来判断教师授课的优劣。任何一个学生,当他还在读书,处于学习阶段,就不可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老师,因为学生不可能很好地判断各种知识的重要程度如何,课程的长效价值如何。有些学生可能喜欢听一些热闹的话题,但最终收获可能很少。如果教师一味用一些小故事取悦学生,那是哗众取宠,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光华管理学院在教师聘用试讲时,曾发现一些人讲课现场效果不错,但我们最终没有选择他。为什么?虽然他讲课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很新奇,但当学生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时,会感到没学到什么知识。我自己在讲课时,强调的是教给学生的知识要让他们有长期回味的价值,而不只是课堂上很兴奋。

    问: 除授课效果外,光华管理学院对教授的研究工作有什么要求?

    答: 我们强调的是知识一体化能力。教授不仅做研究,还要能够开发出有价值的知识。现在,学院教授做出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变成了 EDP(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项目)。教授研究的不只是自己感兴趣、能在五到十分钟打动企业家的问题。所以,学院要求研究的问题既要严谨、超前,还要适用。

    问: 作为北大商学院的院长,你认为自己的工作跟企业 CEO 是否相同?一个优秀的院长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还在任教?

    答: 我觉得商学院院长承担的一些工作跟企业的 CEO 相似,比如制定学院的发展战略,做决策。但大学毕竟跟企业不一样,院长没有 CEO 那么多的权力。我认为,当好一个优秀的商学院院长,必须有很强的使命感,能够引领商学院向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全身心地投入。同时,我觉得院长工作本身也有很多快乐的地方,商学院是一个优秀人才汇聚的地方。无论是在学术界、商界,他们都是精英级人才。跟这些人一起工作很快乐。我现在授课比较多,本科、MBA、EMBA 和 EDP 都有课,主要是学生们希望我授课。但现在管理工作比较多,心有余而力不足,授课会逐渐减少。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