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公司热衷收购
作者:John Elliott 狂欢结束了吗?今年年初,塔塔钢铁公司(Tata Steel)出资 136 亿美元收购了英国钢铁公司 Corus,引发了印度今年第一波民族主义热潮。印度公司开始了很多收购外国公司的谈判,似乎大家无视任何财务警告,一哄而上。Aditya Birla 集团报价 60 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的铝业公司 Novelis,风能公司 Suzlon 拿出 16 亿美元,要买下德国的涡轮机制造商 REpower。印度的顶级制药公司之一 Ranbaxy 参加了对德国制药公司 Merck 的竞购。自 2004 以来,Ranbaxy 已经收购了 14 家外国公司,耗资 50 亿美元。印度最大的两家公司之一信实工业集团(Reliance Industries)据说在与三家美国公司 [道氏化学(Dow Chemical)、雪佛龙(Chevron)、通用电气(GE)] 和两家欧洲公司 [家乐福(Carrefour)、Sainsbury] 谈判收购事宜。 不过,尽管都在谈,只有 Birla 的交易看来已确定下来。Suzlon 遭到了法国公司阿雷瓦(Areva)的反对,Ranbaxy 已经退出 Merck 竞标。有关信实集团的那些传闻还没有一样成为现实。印度股市上的反应负面,可能与此有关。市场担心对收购目标的定价过高。塔塔钢铁公司的股票较今年高点下降了 11%,不过现在有所回升。在收购交易宣布后,Birla 的铝业公司 Hindalco 的股价应声下跌 13.8%,自那以後又跌了 3%。 一些资深银行家表示,市场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印度公司的能力。印度领先投资银行 JM Financial 董事长兼总经理尼迈什•坎帕尼(Nimesh Kampani)说,在短期内,这些交易“可能不会给印度股东带来价值。但从中长期角度讲,所有股东都会受益的”。他补充说,前提是这些公司被有效整合并拥有现金流来重组债务。坎帕尼说,塔塔和 Birla 都有大量现金储备,足可偿还收购带来的债务。但非隶属于多元化经营集团的公司,如 Ranbaxy 或 Suzlon,在做海外收购时要倍加小心。 尽管如此,印度公司依然继续走向全球化。据英国一家研究公司 Dealogic 表示,至今年 4 月份为止,已完成和进行中的印度公司海外收购共有 34 笔,总金额为 104 亿美元,接近去年 231 亿美元海外收购总额的一半。 两类外国公司成为印度公司的收购目标:能促进海外增长、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能增加市场、品牌、技术、原材料价值的公司。收购第一类公司的动力是全球化,因为印度公司在市场不景气时期很容易被外国公司收购。美国私人股权公司凯雷集团(Carlyle)董事总经理、印度人拉吉夫•古普塔(Rajeev Gupta)说:“规模是关键的竞争武器。你必须具备有利的规模。这可使一些公司愿意卖,另外一些公司愿意买。所有优秀的家族企业都清楚,他们必须做出选择。” 塔塔和 Birla 的交易均涉及这类公司。但两家公司也在争取外国客户。Corus 协议完成后,塔塔将来一半的营业收入来自海外。2000 年以来,它已经花了掉 150 多亿美元,进行了 27 次海外公司收购和股权收购。这其中包括对英国 Sainsbury 公司 Tetley Tea 品牌的收购。此举把一家茶叶生产商变成了面向消费者的饮料公司,该公司还拥有 Glacau 牌维生素水生产商─美国 Energy Brands 公司 30% 的股份。私人股权公司 IndAsia 董事长普拉蒂普•沙赫(Pradip Shah)说:“塔塔茶叶公司(Tata Tea)有原材料,但它需要进入国外市场、获取其他产品来增值。它已经做到了。” 沙赫等人说,不管股市反应如何,海外收购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为印度公司有财力。他说:“也许有一两次过热的情况。股市反应可能会很差,但价值终将被打造出来。” 译者:古正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