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奥运和绿色企业
作者:袁舟 英国两位大学教授于 2004 年出版了一本通俗著作《诠释奥运》(Olympic Games Explained),提出现代体育和自然之间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冲突,奥运会也不例外。为争取“历史上最好的奥运会”的称誉,历届举办城市都不断增加规模和投入,因此,对自然形成巨大压力。 书中举例说,1992 年的法国阿尔贝维尔冬运会为了促进该地区冬季体育和旅游业,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将竞赛场地散布于 1,657 平方公里范围的十几个阿尔卑斯山村中,分别建造体育设施、酒店和道路,因此造成森林面积严重萎缩,而且祸及野生动物生存。作者称那一届冬运会为一场“环境灾难”。 有鉴于阿尔贝维尔冬运会引起的种种有关环境的争议,国际奥委会当年决定,如果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能够避免过多大兴土木,今后的奥运会的某些赛事可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举行。 国外一些研究者曾根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历届奥运会分成三类。 第一类指的是那些尽量减少开销、少造甚至不造新竞赛场馆,因而对环境影响较低的奥运会。这其中,有不造新场馆的 1900 年巴黎奥运会、1904 年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和 1948 年伦敦奥运会。美国创新型企业家尤伯罗斯经营的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虽因其唯利是图的倾向而被一些人称为“资本主义的奥运会”,但因不造或少造新场馆的节省开支做法,也属于此类。 第二类指的是那些建造新场馆但对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影响不大的奥运会,如 1932 年柏林奥运会、1952 年赫尔辛基奥运会、1956 墨尔本奥运会和 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第三类则是那些普通人比较熟悉、曾进行了城市开发而且建设规模超出了奥运会新场馆建设需求的奥运会,包括 1964 年东京奥运会、1980 年莫斯科奥运会、1988 年汉城奥运会和 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其中,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要建设项目有交通基础设施、商住房、电信服务、酒店、体育设施和环境改造等。 所幸,过去几十年来国际社会对奥运的“可持续发展”呼声越来越高,即在大办奥运的同时,也要放眼未来,加强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也就是我们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奥运”及其“持续发展”的理念也逐渐成了各国奥运筹备和举办工作的主题。 2000 年悉尼奥运会首次全面倡导“绿色奥运”的概念,建设工程少用材料,对材料的环保性、可回收、再循环也有较高的要求。奥运场馆则使用太阳能,注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雅典在举办 2004 年奥运会时,对城市开发做了一些比较严格的规定,如在奥运区域不得建造供赛后使用的酒店、商住楼、餐厅和娱乐场所;严格控制建筑许可证的发放;所用临时场馆须在赛后六个月内拆除。过去几届奥运会的环保措施,对于以后的奥运会举办都有借鉴意义。 但绿色奥运带来的挑战还远远不止这些。当今的国际社会,由于面临全球变暖问题,对举办这样一个代表人类对美好未来追求的国际体育盛事提出了更高的现实和道义上的环保要求。 绿色奥运提高了大众的环境意识,也促使赞助企业更多考虑环境保护,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有的奥运赞助商提出,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可以相互结合,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地球上的稀缺资源,有助于促进公司的成长。 绿色奥运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概念,对于其他企业改变经营理念也日渐重要。美国《纽约时报》不久前报道说,世界最大零售集团沃尔玛已意识到,在环境意识上,顾客对其提出的要求已经超过了沃尔玛的自身要求。为此,公司聘请了一个“可持续性”专家,用“绿色”经营模式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这篇报道说,为满足顾客减少垃圾的要求,沃尔玛计划在 2013 年前减少 5% 的包装和所用材料。沃尔玛 CEO 称,公司内部成立了志愿者工作小组,“一些人负责减少包装,另外一些人示范如何回收塑料袋,一下子每个季度节省了 100 万美元。” 在“绿色”的经营模式下,沃尔玛作为客户,对自己的供应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它拥有一支 7,000 辆卡车的运输车队,公司已经要求卡车制造商在 2015 年以前大幅度提高每加仑汽油的行驶里程,这既能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也能减少废气排放。沃尔玛 CEO 表示,沃尔玛的这种订单可能开启一个引导能源革命的新市场。 由此可见,为可持续发展而节能、节耗、环保,不仅是当今国际社会和自然环境对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的要求,也是时代和市场对现代化企业经营的要求。办绿色奥运和绿色企业,都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大势所趋。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