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生日快乐,哈佛商学院
 作者: Geoff Colvin    时间: 2008年05月29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二十九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在哈佛商学院建院100周年之际,保持领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从其迄今的成功中,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呢?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插图:ERIC PALMA)

    作者:Geoff Colvin

    在哈佛商学院建院 100 周年之际,保持领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从其迄今的成功中,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呢?

    哈佛商学院是否还拥有未来?在该学院 4 月 8 日百年华诞来临之际,其传奇的经历格外引人注目。但是,在一日千里的全球经济时代,这所全球范围内倍受尊崇的商学院正面临所有成熟机构都将面对的新型挑战。新兴的直接竞争对手(如北京大学)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加强。不循常规的竞争对手─如那些提供更快、更好培训项目的公司─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如果眼下那些雄心勃勃的 20 多岁年轻人认定自己需要一种不同的教育以使自己适应未来那种基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所谓右脑经济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甚至可能要经历一次需求的根本转向。

    由于哈佛商学院面临的挑战也正是许多公司所面临的挑战,我希望找到让它保持领先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也就是必须保持的内核因素是什么,无论其他因素如何改变。因此,我选取了多个不同的校友样本,并向他们询问同样的一个简单问题:你在哈佛商学院学到的最宝贵东西是什么?

    “我学到的是,一天有 24 小时,供你随意支配。”─杰夫•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 82 届 MBA,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

    他们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所有的答案又都有一个相同之处:都不关课程的内容;全都是关于在这里学习的经历。

    “约翰•毕晓普(John Bishop)讲授生产和运作管理,他会用一种强化版的苏格拉底教学法考问你的推理和事实记忆能力,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郭思达(Roberto Goizueta)曾说过,努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有时会让人想得头上冒汗。约翰•毕晓普的教学法就是教你用这种方式思考商业问题。”─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Adrian Slywotzky),80 届 MBA,奥纬管理咨询公司(Oliver Wyman)合伙人

    那里的关键词就是“你永远不会忘记”。我们都会忘记在课堂上学到的大部分东西。哈佛商学院的校友也不例外。他们记住的不是老师传输给他们的信息,而是这种经历教会他们自己认识到的东西。

    “具有不同背景和经历的聪明人共同解决难题,往往能收到惊人的创造性结果。”─里克•瓦格纳(Rick Wagoner),77 届 MBA,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

    很显然,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并不是哈佛商学院保持领先的关键。这些东西正在日益商品化。教授们都在写书,任何人都能在市场上买到这些书,甚至包括著名的哈佛商学院案例。

    “我懂了,发黄的讲义、笔记和写满演算法的黑板并不能教会专业人士思考的方式。”─杰弗里•索嫩菲尔德(Jeffrey Sonnenfeld),78 届 MBA,哈佛商学院教员1980~1989 年;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最难复制的是高强度的经历─它源自这一学院的精英特质─以及它残酷的竞争机制。把这些极其优秀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召集一批能够鞭策他们超越正常水平的教员,并在两个学年期间日复一日地向他们发起挑战。当然,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但是,只有在学生和教员都不断保持非常优秀的前提下,这一公式方能生效。

    我们这些局外人从哈佛商学院能够学到的最好东西之一就是,它保持一个不断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因为它是一所卓越的学院,所以能够吸引到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员,这反过来又确保它能保持卓越,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只要这一机制良性运转,哈佛商学院就将继续带来任何人都不会忘记的极具效用的经历─它的校友所带走的最珍贵的东西。

    这一结论对于任何人而言都非常重要,因为哈佛商学院的唯一产品就是思想;它唯一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在信息时代,许多公司的境况同样如此。对于哈佛商学院而言,过去 100 年间能够保持自我驱动的机器运转不息,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再保持运转 100 年,困难则要大得多。

    译者:郑欢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