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品牌即口碑
国航为旅客提供满意服务 作者:李全伟 经常乘坐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航,下同)航班的旅客发现,从 2007 年 7 月 3 日起,飞机舷梯与摆渡车之间撑起了一把把红雨伞,乘客少去了以往飞机靠不到廊桥时在机坪上遭雨淋的尴尬。这是国航从细处手提升服务品质的一项举措。 从计划经济时代脱胎而来的国航,一开始不清楚如何做好服务品牌。副总裁杨丽华说,最早公司以为,服务就是体现一种功能性,把人和物安全地从甲地运抵乙地就行了,最关注的是安全。随市场经济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航空公司进入中国,国内新兴航空公司不断涌现,对国航这样的传统的航空公司冲击很大。国航管理层开始思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答案是建设好品牌,让旅客在众多航空公司中钟情和信赖国航。后来,国航的品牌内涵不断加入新内容,包括快捷、准点、舒适等。可以说,国航的整个品牌建设是从浅到深、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品牌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会不一样。杨丽华的看法是,“品牌是一种口碑,是品质在牌子上的反映。”“品牌虽然自己不会说话,但它拥有话语权,告诉消费者它是什么,方便消费者的选择。国航是服务品牌,它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消费贯穿整个流程之中。旅客从订票到离开机场,是一个流动的全程消费链。在整个过程中,它有很多不可预测性,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环境的变化。国航这一服务品牌跟工业化品牌不一样,后者是生产在前,消费在后,可以看到有形的产品,而服务品牌购买的是一种口碑、一种承诺。” 品牌的建设往往需要标准化,服务品牌尤其如此。而且,服务品牌的实施者是人,千人千面,个性不一,整个过程难以掌控。像国航,有 4 万多名员工,怎么让这些员工进行标准化服务,难度非常大。所以有人说,服务是一种艺术。也正是服务品牌的这一特性,用户体验过程才不会千篇一律,令人枯燥,这也是服务品牌的魅力。杨丽华说,国航要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保持平衡,并有所创新。2008 年,国航制定战略的一个重点是“客户体验,美好独特”,就是从服务的多变性、艺术性出发,强调给客户留下美好的体验。 自 2007 年以来,国航推出了“放心、顺心、舒心、动心”为内容的贯穿全流程的服务。杨丽华说,国航要给旅客提供安全服务,这是“放心”;“顺心”,就是国航空所有的服务流程都要顺畅,不让旅客感到闹心;“舒心”是让旅客体会空中旅行的各个环节都很舒服;“动心”是服务的最高境界,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让旅客动心,必须有特色服务。 国航的旅客体验式服务,体现在从旅客感受出发设计服务产品,细化服务程序,使服务更加人性化。针对雨季天气变化无常的特点,国航服务发展部首批制作了 6,000 把雨伞,率先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机场提供给旅客使用,并已开始在其他机场推广这一做法。通常情况下,远机位进出港顾客在机舱门与摆渡车之间、摆渡车与候机楼之间,需在露天步行,加之目前运行的客梯车绝大部分没有遮挡篷,因此遇到下雨天气,往往引发旅客不满。如果旅客使用自带雨伞并将湿伞带入客舱,渗出的雨水将给电子舱带来安全隐患。现在,每当下雨,旅客登机和下机时,都可以在登机口和舱门口取伞,用后由工作人员回收,旅客不必再担心被雨水淋湿。 国航对机场资源获取的能力也是前所未有的。2008 年 3 月 25 日,国航正式转入首都机场新航站楼(T3)运营,整个过程很成功。杨丽华说,国航很早就介入到 T3 的流程设计中,在前两三年就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国外机场的流程设计,包括设备和系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国航研究了怎么在 T3 更好地吸引和服务旅客。以往,机场建新航站楼只是机场的事情,跟航空公司无关。国航认识到,旅客在利用航站楼时一旦出现问题,会对航空公司不满意。有鉴于此,国航认为要代表旅客提出需求,把旅客的建议落实到 T3 的建设中,比如标识如何更加一目了然、地标如何更加醒目、乘机流程如何更加方便快捷等。 因为是服务品牌,所以国航非常注意旅客的反馈。最近,市场部客户关系人员对在 2007 年投诉过国航的高端旅客(白金卡、金卡旅客)进行了走访,听取他们对国航工作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对照自己的工作不断改进。对待旅客投诉,国航不再首先把问题归到员工身上,而是从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等各个环节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与中国制造企业不断崛起不同,服务企业鲜有世界级品牌。国航的长期目标是,2010 年综合指标进入国际前 10 名,2017 年进入前 8 名,不仅做国内的知名航空公司,还要做国际知名的航空品牌。要做到这一点,国航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比较大,但中国毕竟有 13 亿人口,商务旅游市场日益活跃,这些都为国航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供了基础。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