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势与谋子
善弈者谋一局之胜,不善弈者求数子之得 作者:胡泳 齐鲁出兵家,而兵家多务实,“贵势”就是齐鲁兵家务实的重要表现之一。所谓“贵势”,即机动灵活,随势而动。《管子》中有《形势》、《形势解》、《势》三篇,论述管仲对“势”的见解。管子认为,凡事顺势则成,逆势则败。 《孙子》中多次提到“势”。其中最着名的一句,可能莫过于“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孙子用了整整一篇讲“势”,其中的精髓浓缩在这几句话中:“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认为,战略的最高准则是以“势”取胜,而不是苛责部下以苦战取胜,这就把“势”提到了指挥艺术的最高峰。他并没有给“势”下精确的定义,而是巧借自然现象作比喻,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意思是说:激流飞下,能够冲走石头,正是因为迅猛的水势所造成的。所以,成语中有“势不可当”一说。 兵家谋势,孙子而外,讲得深刻的还有孙膑。《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孙膑贵势”,是指孙膑能根据不同的敌情、地形、气候、阵法等各方面的条件,随机应变,创造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形势。 将“势”引申到企业的竞争战略上,我们看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指的是企业要先于竞争对手洞察市场可能的变化方向,并因之采取不同的灵活行动,这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有不少曾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呼风唤雨,纵横一时,但由于忽视或误解了竞争环境中变化的征兆,导致自身的竞争优势严重受损;还有一些企业采用一成不变的企业战略,或者用静止的观点来看待战略,不能把企业一时的优势转化为长久的胜势,最后难免失败出局。 正如英特尔的格鲁夫所言,这是一个“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年代。企业必须致力于在内部培育一种变革文化,以免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有形和无形资源陷于流失。应该设法强化企业的适应能力,注重竞争环境的动态进程,以创新的方式为企业增添独特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上保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成功的企业往往高筑竞争平台,占据制高点,因而其“势”较大,一旦参与竞争,这种“势”便可转化为不可遏止的攻击力,就像从千仞之高的山上滚下圆石一样。因此,在刺刀见红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仅要学会造势,即造就一种对竞争对手要害部位具有致命威慑力量的态势,而且要精通“任势”,在己势形成的最佳时刻发起攻击,胜敌于其势未张。 造势,意味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靠消极等待而来,而是靠主动创造;“任势”,就是选择人才去利用已形成的“势”,以势压敌。造势需要激情,任势需要冷静。木石沉重,用力搬事倍功半,以势动则事半功倍。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孟子·公孙丑上》)。对企业来说,信哉斯言!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是古人对弈棋之道的经验性概括,也同样可以用作企业竞争中取胜的原则。善谋势者,一子失,全盘可以弥补;而谋子者,却常常顾此失彼,一不慎,全盘皆输。 高明的棋手与人对弈,总是顾全大局,筹划全盘,攻守有度,进退得宜,如此方可稳操胜券。若只注意谋子,一时杀伐虽然痛快,却忽略了大势的变化,纵使开头略有小得,最终也会因划地自限而失去未来。 谋势,是跳出一时一地的局限,以宽广的眼界审时度势,以远大的眼光权衡得失。“势”者,大局也,不是静止的平面,而是动态的趋势。大局往往表现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些关键时机、关键问题上。把握大局,需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要害,如庖丁解牛,才能在企业实践中游刃有余,从容制胜。 谋子,则是眼光短浅,缺乏战略思考,“捡到篮里就是菜”。精明、成熟的领导者应当善于“谋势”而疏于“谋子”, 站得高,看得远,少急功近利,多从长计议,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真正优秀的企业领导者都是战略家,在今日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领导者一方面要对形势的发展和趋向有超前的眼光和判断力;另一方面,要对自己是否具备造势与任势的条件和实力(主要是推行战略的人才)有清醒的认识和完善的考虑。一项无懈可击的竞争战略如果执行不力,最后也会变得一文不值;而一个存在先天偏差的竞争战略,无论企业领袖多么卓尔不凡,执行过程无可挑剔,最后也难逃失败的厄运。 善弈者谋一局之胜,不善弈者求数子之得。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副教授,联系方式:yhu@vip.sina.com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