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麦凯恩和奥巴马的绿色梦想
 作者: Brian Dumaine    时间: 2008年09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三十三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下一任美国总统将亲历并监督国家经济朝绿色新经济的过渡。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哪位候选人的能源计划会成为主流?

    作者﹕Brian Dumaine

    参议员麦凯恩﹙McCain﹚和奥巴马﹙Obama﹚对美国能源政策的看法关系重大─非常重大。为了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下一任美国总统将亲历并监督国家经济朝绿色新经济的过渡。这一过渡将引发 21 世纪最大的一次商业转型,而且可能导致所得税设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财富转移。

    碳排放总量限制和配额交易立法是使各行业减少二氧化碳及其它引起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好办法,在这一点上,两位总统候选人意见一致。政府可以根据这项立法设定逐年递减的碳排放总量上限,同时发放允许产业界在不超过上限的范围内排放温室气体的排放权。麦凯恩倾向于到 2050 年将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 1990 年排放量 60% 的水平,而奥巴马的目标则是 80%。

    麻烦的是,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会推高能源价格,因为各行业被迫要为更清洁的技术付出代价─要在汽油平均价格已达每加仑 4 美元的时候推行这一政策,可不是件容易事。相比于直接对汽油﹑煤和其它碳燃料征税,政客们更青睐排放总量限制和交易计划,因为本质上这是一种无形的课税,因此引发选民愤怒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两位候选人之间最大的分歧是在钱上。麦凯恩认为应该采取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式的措施处理能源问题,主要依靠私营部门找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解决方案。麦凯恩主张把大部分的碳排放权─据估计目前一年价值 1,000 亿美元,从现在到 2050 年总值可达到令人咋舌的 4 万亿美元─授予大型能源生产商。按照麦凯恩的想法,如果这些公用事业公司和石油公司无须花钱向政府购买排放权,那么它们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碳减排技术上,能源价格也就不会上涨那么多了。

    奥巴马阵营猛烈抨击麦凯恩的计划,将之称为政府大赠送。奥巴马的首席能源和环境问题顾问杰森•古鲁米特﹙Jason Grumet﹚就能源和环境问题发表评论说﹕“麦凯恩自称在财政上是个保守派,可与此形成极大反差的是,他居然打算将数千亿美元的排放权白送给能源企业,以期他们会将省下来的钱转给消费者。”

    与麦凯恩不同,奥巴马主张将所有排放权都进行拍卖。由此带来的 1,000 亿美元收入中的一部分将分配给低收入者,以缓和能源价格上涨给其带来的冲击。一部分将用于环保研发并加速太阳能﹑风能和其它环保技术的商业化。由于向大胆的联邦清洁技术项目提供资金,因此奥巴马关于利用总量限制及排放交易的主张更有可能使国家达到应对全球变暖的相关目标。是的,麦凯恩也会拍卖一部分排放权,将获得的资金用于类似的用途。但他并没有明确表明他会拍卖多少排放权,以及什么时候拍卖─说不定得等上好几年。

    奥巴马的计划也确有弱点,麦凯恩的支持者们很快就指出了这一点。每年涌入美国财政部的这 1,000 亿美元资金将会变成特殊利益团体的“母乳”。举个例子,一大部分资金会被指定用于“绿领”﹙从事环保行业的人,你也可以叫他们别的什么﹚培训项目。参议员约翰•克里﹙John Kerry﹚曾建议将部分联邦基金用于保护新英格兰的龙虾产业免受全球变暖影响。麦凯恩的资深政策顾问道格拉斯•霍尔茨-埃金﹙Douglas Holtz-Eakin﹚说﹕“我们没有理由把它变成联邦政府的摇钱树。”他说得对。一旦低收入者﹑环保研发和商务激励政策都面面俱到,那么剩下的这部分收入就应该设法还给美国的纳税人,这能抵消总量限制及排放交易可能给经济带来的部分拖累效应。当然,如果要做得更好的话,减税能让美国人民更容易接受这项议案。

    译者﹕陈晔

    本文节选自《拯救星球谋划﹕卓有远见的企业家和业界巨人在如何设法解决全球变暖问题》( The Plot to Save the Planet: How Visionary Entrepreneurs and Corporate Titans Are Creating Real Solutions to Global Warming ),版权所有?2008。皇冠出版社﹙Crown Business﹚出版。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