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地”追求高风险高回报
访荷兰银行私人投资产品部中国区主管蒋纪康 作者:杨季
荷兰银行从 2005 年开始在中国大陆市场发行投资理财产品,凭借海外强大的研发团队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准确把握和丰富的投资经验,推出了一系列保本型结构存款。从 2006 年的环保系列产品,到 2007 年的农产品系列投资,到 2008 年的市场中立策略投资,它一直致力于将海外最先进的投资理念引入中国大陆,并结合本土客户的投资偏好,设计理财产品。《财富》(中文版)日前就中国当前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现状、中国投资者的个人投资理念,以及市场中立策略投资等问题对该行私人投资产品部中国区主管蒋纪康进行了书面采访,以下是访谈内容的节选。 《财富》(中文版)问:请您谈谈中国大陆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的当前状况和您的看法。 蒋纪康答:中国大陆的个人投资理财市场发展很快,从时间上来看,2003 年开始起步,2005 年之后进入快速发展通道,今天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有了很大的起色,对比海外市场而言,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从海外经验来看,很多个人投资理财市场都是经历了一个以产品为导向到以客户为导向的过程。比如,台湾和香港市场,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当个人理财市场脱离最初的存款利率和简单产品的竞争阶段之后,就会进入以产品为导向阶段,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产品结构新颖、主题多样、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体现在产品设计和定价能力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产品越来越丰富的基础上,会由以产品为导向发展成以客户为导向,这个时期,商业银行更重视理财顾问服务,针对客户的需求来开发设计产品,并提供专业化的理财服务。尤其是针对高净资产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方案,或者是量身定做理财产品。 我个人认为,中国大陆的个人投资理财市场从 2005 年开始进入了以产品为导向阶段,目前可以看到产品种类繁多,主题多样,挂钩标的有汇率、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甚至还有海外的高端产品“对冲基金”和“市场中立策略”。 问:在中国内地, 人们在个人投资理财方面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 答:因为中国大陆的投资理财起步比较晚,到今天也不过五年的时间,所以比照海外成熟的市场,几十年的发展经历而言,还有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理财观念上,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来看: 首先是投资期限上,海外客人倾向于中长线投资,比如我们会把 3 年以内的投资看作短期投资,5 年左右的投资看作中期;而 10 年以上的投资才算做长期投资;但是中国大陆的客人,不是很容易接受中长期投资,大多倾向于 1 年以内的投资,5 年以上就看作是长期投资了。其实,对于投资而言,首先要考虑到期限上的配比,短期投资满足流动性的需求,通过中长期投资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中长期投资更适合于屏蔽短期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所谓“长线是金”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是对资产配置的理解,因为这个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金融工具比较少,很多客人缺少资产配置的概念。比如,我们会看到 06、07 年 A 股市场比较好的时候,很多客人会把大部分甚至全部资产投资到 A 股或基金中去,很少有人会想到风险,今年以来 A 股下跌了超过 50%,投资人损失了一半的资产,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原来市场是有风险的。如果当初投资人有资产配置的意识,他就会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考虑,比如在市场好的时候,可以投资总资产的百分之三十在股市,其他分散投资于保本型理财产品、房产或者是货币市场投资,那么即便在市场大幅下跌的时候,他依然能够保证整体收益为正,这就是资产配置的作用。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