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欧洲人没有那么懒
 作者: Geoff Colvin    时间: 2008年10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三十五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欧洲人没完没了地休假是出了名的,但有没有可能他们的工作量实际上也和我们一样?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欧洲人没完没了地休假是出了名的,但有没有可能他们的工作量实际上也和我们一样?

    作者:Geoff Colvin

    欧洲人感受到的相对于美国人的优越感,没有其他时候比每年夏天更强烈了。这真的怪不得他们。当他们正在挥霍数不尽的假期,说不定还使用国家福利在巴登巴登(德国黑森林西北部奥斯河谷中的一座着名温泉城─译者注)享受按摩服务的时候,美国人却在拼命从少得可怜的两三周年假里挤出每一点快乐时光,接很快又要回到挣薪水的忙碌之中。欧洲人的传统观点(美国也普遍这么认为)是,他们更懂得生活。他们的人均收入不如美国人又有何妨?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绝不是像美国佬工作狂一样,就知道苦苦干活儿!

    这种说法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它所依据的是一个虚构的神话。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欧洲人工作的辛苦程度远高于大多数人的想象,而且有些欧洲人(比如德国人)工作起来也和美国人一样拼命。分析了原因之后,我们很难说一种文化比另一种文化更明智。

    这次研究的关键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工作?我们通常所见的统计数据主要关注的是有偿工作,按照这个标准,美国人的确比欧洲人辛苦得多。但是,这个衡量标准忽视了做饭、打扫卫生、除草等大多数人都要从事的家务劳动。这些工作是无偿的,但它们与其他工作一样都是实实在在的。如果我们把有偿工作和此类工作放在一起统计,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哈佛大学的理查德·弗里曼(Richard Freeman)和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的罗纳德·舍特凯特(Ronald Schettkat)撰写的一份详尽研究报告表明,德国人和美国人的劳动量几乎一样大。(两位研究人员指出:“尽管我们的数据取自德国和美国,但我们的研究结果却能反映欧盟资本主义模式与美国资本主义模式之间更广泛的差异。”)所不同的是,美国人更多地从事基于市场的工作,而德国人更多地从事家庭工作。这个简单的事实蕴含很多的寓意。首先,它意味美国人更倾向于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而德国人更倾向于自己在家解决所需的商品和服务。例如,德国人用更多的时间准备饭菜,而美国人则花更多的钱去餐馆用餐;就整个社会而言,美国人的汉堡包更多是在麦当劳(McDonald's)做的,而汉堡人的汉堡包多是在家里做的。

    这样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是,美国创造的服务性工作岗位要比德国人多,而服务业规模较小导致了德国就业率较低,近 20 年来德国的失业率一直高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理查德·罗杰森(Richard Rogerson)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欧洲和美国之间)在(有偿)工作时间上的差异几乎全都源于服务行业的差异。”有人说做汉堡一类的工作没有前途,但对于尚不具备较高技能的年轻人来说,这些正是可以使他们最好地利用时间的入门工作。

    现在我们再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德国人和美国人在工作问题上的差别,女性比男性表现得更明显。美国女性从事有偿工作的可能性比德国女性要大得多,由此获得的更高报酬的可能性也大得多。各自国家的经济支持各自的模式。在美国,现成饭菜、儿童看护等服务很容易就能买到,因此正如弗里曼和舍特凯特所言,“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走上市场就比较轻松”,而在德国,“类似替代性选择的缺乏导致女性做一份全职工作比较困难”。因此,德国女性上大学的积极性相对较小。在美国,达到工作年龄的女性中有 22% 的人持有学士学位,但在德国这个比例只有 11%。

    总而言之,每个经济体都在按照其强大的内部逻辑运转。弗里曼和舍特凯特总结说:“美国人工作时间长,休假时间短,由此挣钱来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德国人工作时间短、休假时间长,因而有更多的时间在家里自给自足。”很公平。各得其所。所以当我们再次充满羡慕地想象那些欧洲人如何抛开工作连续享受好几个星期的假期时,我们不妨也同时想想他们的另一面─家务劳动的辛苦,失业的年轻人,教育程度比我们低的女性─然后或许可以再想想,我们该不该羡慕他们。

    译者:钱志清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