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厌恶华尔街
拯救美国 这次危险的抢渡意味什么?在《财富》本次有关美国金融体系危机的报道中,我们将带领读者一起分析民粹主义的反响、新的银行业之王、美国国际集团岌岌可危的业务,以及仍然没有解除的定时炸弹─金融衍生产品─的滴答声响 民众的逆反情绪正在改写美国的政治气候。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和救援计划的煽动,未来几年内,某种形式的阶级斗争将会纠缠着企业领导者不放 作者:NINA EASTON 在一个月的狂乱中,美国财政部长享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和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重塑了华尔街。而与此同时,他们可能也重塑了美国政治。一个月史无前例的政府干预,显现出引发一场政治版气候变化的迹象─一个阶级愤怒新时代的开始,而这种阶级愤怒将在许多年里不断损害美国的公司、商界领袖及富裕的投资者。“一场潜在的灾难,”民主党民意调查专家道格·施柯恩(Doug Schoen)如此预测道。“如果我们眼下看到的种种反应持续下去,我们便可能面临针对企业和公司的真正的痉挛性愤怒。” 这场危机出现的时间,也会带来不同寻常的后果。“不幸的是,政客们抓住机会利用了这种‘嫉妒政治’,”金融家、当过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对《财富》杂志说。“在此大选之年,他们拼命就此进行炒作,程度之烈,我从未见过。” 与此相比,安然事件不过是热身而已。七年前,迫于安然引发的对会计丑闻的公众愤怒,华盛顿只是制定了一个大多数美国人闻所未闻的财务报告规则(尽管企业界的许多人仍然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为一种破坏性的过度反应)。相比之下,此番华尔街的内爆以及保尔森随后推出的一系列不断升级的成百上千亿美元的救市方案,给美国政治力量中已经积聚的民粹主义情绪火上浇油,极可能会重塑从税收、贸易政策到联邦监管等各项事务上的立法争斗格局。工会领袖,譬如劳联-产联(AFL-CIO)的约翰·斯威尼(John Sweeney),突然间好像成了民意主流代表一样到处发表言论,比如:“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任何人─无论是政客、投资银行家、电视评论员,还是经济学家─都无法再板脸说,在美国,我们只需让市场去做市场应做的事情,一切都会由此产生最佳结果。” 华盛顿并不像美国中产阶级那样感到愤怒─有理由认为它只会更难受。政府如此大规模地推行新的财政援救方案,将会使下届总统处理中产阶级关切的问题时手脚受到严重束缚。“下届总统将会大大降低人们的期望。”明德学院(Middlebury College)经济学家戴维·科兰德尔(David Colander)说。“远远超过两位候选人愿意谈及的程度。”如果说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不得不放弃让中上阶层保留布什减税好处的计划,那么那也就意味,民主党将被迫放弃其作出的宏大支出计划的承诺。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正确地指出,鉴于当前的财政状况,不对支出计划─包括全民医疗保险计划─进行重新评估,是“不负责任的”。至于老年医保方案(Medicare)和社会保险(Social Security)等问题怎么办,人们将不得不等待。 保尔森、伯南克和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在一个秋意盎然的上午前往国会山,目的是要说服持怀疑态度的国会通过一项史无前例的价值 7,000 亿美元的援救计划:由联邦政府收购不良银行债权。当天上午,白宫发言人托尼·法拉托(Tony Fratto)极力向媒体人士传达一个信息:“这是一个救援美国经济的方案。”尽管白宫和几位声名显赫的商界领袖都发出了金融灾难的可怕警告,但多数美国中产阶级仍不买账,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生活会与救援方案联系在一起。相反,正如众院前议长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所说,普通工人把这一方案解读为“大人物救朋友”的方案。金里奇受委托就这一主题展开了一次有两党参与的调查,实际调查人是民主党的施柯恩和共和党的凯莉安妮·康威(Kellyanne Conway)。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希望国会动用纳税人的钱救援金融机构,即便这些机构的倒闭将导致股市投资者面临巨大的股价波动。 救援方案带来的强烈逆反情绪让白宫措手不及─不是来自预料中的(即自由主义的)人士,而是来自普通美国人。晨间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如里吉斯(Regis)和凯利(Kelly),厌恶地摇头。伊利诺伊州─共和党的选区─南部乡村地区的选民给国会议员约翰·希姆库斯(John Shimkus)打电话,反对者与支持者的比例高达 200:1。在参院拷问保尔森和伯南克的同时,在国会山的另一侧,众议员们正在以形形色色的词语转述其选民的看法,称呼这一计划是“社会主义的”,并指责保尔森拱手交出“配液室的钥匙” [民主党得州议员劳埃德·多格特(Lloyd Doggett)语]。三天时间内就有 2,000 多人在 CNN 财富网站(CNNMoney.com)上表达了极其愤怒的观点。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