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脑”组织:中国企业创新之道
优秀商业人才和创新人才的组合,是组织成功创新的关键 特约作者:MICHAEL THORNEMAN, 李浛君, DARRELL RIGBY 当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些企业将创新搁置一旁时,中国企业却对创新全力以赴。近期,我们向近 100 位中国经理人询问了同一个问题:“对公司的长期成功来说,创新是否比成本削减更为重要?”令人惊讶的是,85% 的受访者都对此表示了认同。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我们调研的全球其他地区。即使处在当下经济风暴的风口浪尖,中国企业的领导们依然认识到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项目的重要性。 然而,尽管许多中国管理者都致力于创新,但他们并不确信自己的公司有能力形成激动人心的新理念并转化为盈利产品。这是“2009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调研的主要结果之一。此次调研由《财富》(中文版)与贝恩公司联合发起,共有 1,164 位中国高层管理者参与。当被要求在四个关键创新能力上给公司评分时,他们颇多顾虑。例如,约一半的受访者担心他们缺乏掌控创新的进程和速度的系统性方法;约四成的受访者则担心公司吸引并保留顶尖创意人才的能力;同样,有约四成的高管认为自己的公司缺乏鼓励创新合作的机制(参见图 1、图 2 和图 3)。
中国高管对创新的这种不确定性,在商业领域内十分普遍,但也合乎情理。本质上,创新是一个无章可循的过程,难以管理,且常以失败告终。一些公司没能激荡出多少新点子;而另一些出于成本考量,虽然有了新创意,却在层层严谨评估中遭扼杀。当然,还是有少数公司成功破译了创新密码。这些公司中,尽管有很多是相当完善的大型企业,但它们仍会想方设法在内部每一个层级促进并鼓励创新。即便在成熟市场,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创意每年也层出不穷。全球市场中,着名的创新企业有苹果公司与宝洁公司;而在中国,云南白药集团、招商银行和我们将在下文中论述的其他一些公司,在创新方面也颇有建树。
在我们看来,这些公司成功的秘诀,就是拥有了“双脑”。成功者对创新有清晰的认识:在将创意转化为利润时,突破性的创意与精明的商业规划两者缺一不可。同时,他们还拥有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这种创新理念已植入公司的日常运营中。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创新不是脱离日常业务的,而是日常业务中的一部分。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