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与黑莓在中国前景如何
─访 Frost & Sullivan 公司首席顾问王煜全 作者:周展宏 Frost & Sullivan 公司首席顾问王煜全长期关注中国通讯产业,是这一领域的知名专家。就 iPhone 和黑莓等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前景,《财富》(中文版)最近采访了他。 《财富》(中文版)问:苹果和黑莓在美国很火,你认为它们在中国前景如何? 王煜全答:这两款手机都以商业应用为主,都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首先,美国没有手机娱乐,比起手机的花样,不要说日韩,中国的手机都比美国丰富得多。如果将 iPhone 和黑莓手机投放到日本市场,肯定发展不起来,因为在日本,类似的产品多的是。iPhone 当时吸引人,无非是因为其独特的可触摸屏。除此以外,无论大屏幕、外观设计等等,日本手机都有了,而且日本手机的应用功能比 iPhone 丰富多了。同样,如果 iPod 刚推出时就投放到日本市场,也不会有太大反响,因为当时日韩的 MP3 播放器已经很多了。 其次,美国人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做出一个新的东西后,很难横向扩展再做出 100 个,但中日韩的情况则相反,核心技术只有一个,但其产品表现形式可能有 100 个之多。这两种情况下,竞争的压力和强度是完全不同的。总的来说,美国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创新上,留给模仿者的空间不大,而在中日韩,模仿者的空间则很大,因此这些国家很多的企业不愿意做原创,宁愿去模仿别人的产品,比如壳儿好看点。在外观上和其他细节有些变化,就有了市场。 第三,美国人熟悉并习惯於发电子邮件,邮件内容量比较大,适合於商用。美国企业本身又都有电子邮件系统,这也是黑莓等智能手机能在美国畅销的原因。而在中国,不看电子邮件办公的老总很多。企业只有 IT 系统健全了,才能加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健全之后,才能搞移动管理系统。黑莓已经是移动管理系统级别的了,美国人已经实现了移动办公,而中国人连办公都没有自动化,如果一下就过渡到移动办公,那是不可能的。 第四,黑莓手机在中国月租费 100 多块钱,价格太高。它进入中国市场,要参照中国 ARPU 值(平均每月每户收入)的比例收费。在美国,平均 ARPU 值是 50 美元,黑莓收费 20~30 美元,有人用。但在中国,商务人士除了通话,手机主要用来发短信,而不是上网发邮件。这样一来,黑莓的重要性自然降低很多,而我们的 ARPU 值只有 100 块。我觉得黑莓在中国一个月收 50 块钱还凑合,收 100 块钱就太多了!不靠谱。 问:因此,如果费用低一点,黑莓的用户量说不定还能上来? 答:是,电讯市场非常有价格弹性。中国人这么爱发短信的原因,就是短信便宜,一般国人都承受得起,电讯服务有时候需要的就是定价低一些。 问:您的意思是黑莓和 iPhone 即使投放到中国,也不会有很大的市场? 答:是的。其实,我们从统计数据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从销售量上,就能说明服务很难提高销售额。卖给客户一种服务,收 5 块钱的月费,客户会觉得太贵,但如果向客户推销一个硬件(比如手机),卖 1,000 块钱很容易。按照 IT 产品以一年为更新周期算,平摊到每个月,就远远大於 5 块钱了,ARPU 值绝对比单纯提供通讯服务要高。因此,黑莓和 iPhone 在国外都有大公司支持,但单从用户数来看,黑莓比 Verizon 少多了,比其他两家手机厂商也少,但黑莓把通讯服务和硬件绑得更紧。它的通讯服务 IT 化销售形式,是一个创新。 在通讯这个行业,运营商看似不会大出风头,但它可以持久,而设备商、终端商看似风光,如果没有合理布局的话,其实难以维持太久。客户选择哪款产品,高度取决於设备的水平。若对别的设备满意,他们立刻就会“叛变”,对设备没有忠诚度可言。虽然用户对运营商的忠诚度也不高,但至少有个号码忠诚,客户为了已有的号码,不会轻易流失。中外电讯市场都是如此。即使能带号转网(如香港),也会有些附加条件,比如用长期合同绑定客户,在合同到期时又给客户更多诱惑(优惠条件),令客户不至於流失。因此,我们不能只看终端商一时的辉煌,不能从眼前这个点来判断谁输谁赢。从长期看,我觉得运营商比终端商更靠谱。即使单从终端商来说,我也觉得诺基亚比苹果和 RIM 这两家都靠谱,因为诺基亚拥有一套完整的金字塔式产品线,高端产品线带动,诸多产品线分割清晰,横竖经纬线编织紧密。 问:你说中国智能手机种类比较多,那么智能手机的数量在中国大吗? 答:目前,智能手机的占比不是很大,但发展很迅速。随它的主板越来越便宜,现在很多低端手机都慢慢转变成智能手机。高端产品的价格也同时在降低,一个智能手机刚推出时要卖 3,000 元,到第二年可能只卖 2,000 元,第三年可能只卖 1,000 元。这种高端、低端的共同价格挤压,会使智能手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特别是把 Symbian 系统的也算上,智能手机的量就非常大了。如果非不算 Symbian 手机,那就有点自欺欺人了,因为它毕竟具备智能手机的很多特征。它唯一的问题是不开放。 问:现在,中国移动要推 OPhone,你觉得这个产品前景如何? 答:是有很多人附和,毕竟是本土运营商搞的版本,但我还是不太看好。现在是谁附和呢?高端手机厂商不会去附和,诺基亚有自己的系统,三星、LG 也不会,低端的山寨机宁可做 Android 手机,也不会做 OPhone 手机,因为没有必要被中国移动捆绑在一起,OPhone 和 Android 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 OPhone 受到中国移动的限制,Android 没人管。因此,我判断 OPhone 最后可能会搞得高不成低不就:高端低端都不会和它合作,只剩下了中端。而中端手机是最没有发展前景的。现在附和 OPhone 的都是产业中的弱者(比如波导)。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