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 易
说到变易,它在三个含义中首当其冲,《易》的英文译名就是 The Book of Changes(《变化之书》)。这种变易的精神,既潜在地体现在《易》的每一卦、每一爻中,又被明确地与“通”联系在一起加以诠释(至今汉语中仍有“变通”一词)。作《易》之宗旨,就是要告诉人们:天地万物是时刻变化的,要通过认识宇宙的变化,了解人生的灵活性,变而通之,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以做成事业,并获得应对复杂之世的正确态度。 《周易·说卦传》一上来就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从前圣人之创作周易,乃欲通达幽冥,传达天地鬼神之神妙高明,而创造出以蓍草作为占筮问疑之方法。而天地之数自一至十,生数止于五,天得三合,即一、三、五之天数;地得两合,即二、四之地数。以此为本,加一为六,加二为七,加三为八,加四为九,而成六、七、八、九之蓍数。蓍数已成,演数成爻,进而观察各爻阴阳之变动,从而组成卦形。卦形既立,刚柔有体,圣人系辞详析各爻所居时位、比应之关系,示人以吉凶祸福之理,则有爻义之建立。蓍数既生,爻卦又立,易道周备,无理不尽,依循易理而行,则能顺合于天道之德性而能处事应变合宜。能精研事理,能尽人之本性,则终能达到知晓天命之奥秘。 《易》立卦取象,效天于日、月、星辰之运行,风、雷、雨、雪之生发,以陈天道变化之规律;法地于山、川、水、泽之布局,述动植物生长之宜,揭示万物生、变的道理;拟人于父、母、兄、弟、夫妇、君臣、上下、长幼之秩序,教人尊道、贵德、修身、正心以做成事业。天道、地道、人道之间互为影响,“观变于阴阳”,是就造化而言;“发挥于刚柔”,则就人事而言。“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是总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分说。一部《易》经,每一卦,每一爻,无不是在谈天地人三道变易之理。 《易·贲卦》又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前二句,余敦康解释为:“就自然界的情形而言,其内在本质的依据是阴阳变化,刚柔交错,其外在的形式则表现为日月星辰的光明灿烂,四时运行的循环交替,万物种类的繁富盛美,光怪陆离,仪态万千,称之为‘天文’。就社会界的情形而言,其内在本质的依据同样是阴阳刚柔的变化交错所形成的协调并济,其外在的形式则表现为礼乐制度的整齐完备,道德风尚的和善淳美,行为举止的合规中矩, 称之为‘文明以止,人文也’。”其实,世界上的事,莫不以人事为主,观察时变,重要的是根据“人文”,而非“天文”。时,世也。时变就是世变。观察世变,是“观乎人文”之变,非“观乎天文”之变。君子应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是文化的关键,是非常重要的。 《周易·系辞上》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如果把它视为“政治之道”(杨国成语),这一段系辞的意思是说,形化而据上位者称之为“政道”,形化而据下位者称之为“治器”;能以政道化成天下和裁制狂简者,即是知“权变”;能以治器广及众民和施仁行政者,方可称“通达”;凡能使人民举手投足皆有所因循者,即所谓“事业有成”。这里,指出“变”就是“化而裁之”,“通”就是“推而行之”,讲明了“变”与“通”的逻辑关系,它们是一以贯之的,不能割裂和分立。 《周易·系辞下》又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它一语道尽了《易》变通思想的真谛。当事物发展到极点、穷尽的时候,就必须求变化,变化之后才能通达,适合需要,并保持长久。其中的意思可以分两层:一是事物运动到了一定的阶段或程度,就注定要发生变化,即使不想变,也会被时势逼变;二是可以主动求变,顺应时代潮流,也即适变,就是我们常讲的“与时俱进”。 《系辞》还有所谓“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变”者,开闭相循,阴阳递至,或阳变为阴,或开而更闭,或阴变为阳,或闭而还开。“通”者,须往则变来为往,须来则变往为来,随“须”改变,未有穷已,恒得通流。这正是一部《易》经谈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核心道理之所在。不懂事物变易,不通事物变易之理,不遵变易之道,因循守旧,不事变革,必定走入死胡同,不管在哪个领域都是如此。 这是因为,世无不变之事,不变之理。不变,就违背自然法则;不变,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所以,我们要“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系辞上)。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副教授 联系方式:yhu@vip.sina.com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