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抵御通胀的养老计划
人对自由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从人类拿起工具改变自然的第一天起,就表达着对自由的渴望。在农业社会,人对自由的渴望表达为挣脱土地的束缚,而在商品经济社会,则表达为对金融财务自由的向往。一方面描绘着“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美满画卷,一方面企盼着“富足而退”的安逸晚年,成为当下社会普通大众终身奋斗的目标。 如何实现终身的金融财务自由——“富足而退”,是一个被世人问了上百年的问题。由此而衍生出的一个比较专业的话题——养老规划,也在全世界以各种语言被无时不刻地探讨着。不过,虽然很专业,但由于社会条件的复杂和个人条件的多样,这个话题还很难变成一个课题,归入某个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只能是依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建立最适合自身的规划方案。 不同的社会制度,富足而退所需的资金来源差异很大。从全球角度看,所需的资金来源一般有三类:国家福利、企业资助和个人收入。在个人收入当中,又可分为个人创办企业获得的利润,以及通过建立一个储蓄计划,进行一种持续的、常年的积累来获得的利润。在北欧国家,由于人均资源相对丰富,工业化进程发展比较早,政府基本上可以为全社会提供养老资源。而在北美,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提供一些福利安排,但在个人养老的资金池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其所服务企业的股票。 在世界500强中的外国公司,这种情况更是很普遍。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公司会成为职业经理人首选的重要原因。在这些公司里,通常会有一种很独特的现象,就是各个级别的员工,工资收入中的现金部分差异并不是很大,反而是以奖金形式表现的股票收入的差异特别大。这样,一方面体现企业为员工所有的精神,另一方面也鼓励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与企业共同成长。此外,政府也通过税收递延等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储蓄,建立适合个人的养老方案。 在中国当下,情况略显特殊。受各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社会的养老体系还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完备,依靠企业资金的养老金制度目前也正在建设当中。因此,为了实现“富足而退”的人生目标,通常要靠个人努力和储蓄来实现。同时,相比西方人而言,东方人天性中也有储蓄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养老规划中,储蓄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储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是银行存款,还包含多种形式的资金的日积月累。但同时,储蓄也有个其最大的天敌,那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成长伴生出来的通货膨胀。而且,养老规划通常是几十年的长期过程,如果不能选择一种抵御通货膨胀的金融工具进行资金的积累,那么多年储蓄的成果往往会被通货膨胀吃掉。因此,建立一个稳健、智能的储蓄规划,显得尤其必要。 储蓄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譬如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风险承受能力相对高一点的,可以购买一些基金或稳定、绩优的大公司的股票,购买一些房产、铺面来保值升值,或者投资实业,赚取更高额的回报。但无论怎样,为了保证储蓄计划的稳健,通常建议在低、中、高各种风险资产中投入的配比为4:3:3,以保证风险和收益得到兼顾。在纷纭芜杂的各种方法中,可以尝试通过投资连结型保险等手段来实现长期积累的目的。 与传统寿险产品相比,投资连结型保险最大的特征就是保险金额和保险单价值都是可以调整的。把投资连结保险加入养老规划,有很多其他金融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在众多的保险产品中,投资连结险可以说是最透明的产品,客户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公司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式、所选择的投资账户的资产配置和各种收费方式。 此外,投资连结保险由专业机构实现财富管理。这种管理所表现出来的财富成长的稳健性和长期的一致性是其与其他金融产品不同的最大特征。比照个人,专业机构在时机的把握和投资品种的选择上更具优势。而比照通过选择绩优股或者相互基金来进行长期积累的方式,由于投资连结保险账户的长期一致性,大大减少了客户变换金融工具的成本,从而将资金更加有效地用于积累。 比如,成长型账户资产配置的目标为股票50%~80%,债券及其他票据投资20%~50%,银行存款及现金0~10%,相对风险收益等级较高。平衡型账户资产配置目标为股票30%~60%,债券及其他票据投资40%~70%,银行存款及现金0~10%。账户风险收益等级不同,资产配置目标也不同。公司的客户可以依照自己的风险偏好,将资金放入不同风险级别的账户进行积累,并可以根据情况在风险收益等级不同的账户间进行免费的资产转移。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