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有时候,不选边站队才是“真的勇士”

有时候,不选边站队才是“真的勇士”

Peter Vanham 2024-01-15

在一个充斥着分歧和暴力的世界里,领导者需要保持谦逊和愿意倾听的姿态,并坚守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插图来源:EDMON DE HARO

“我们的力量在于彼此尊重。”“我们是一家公司,一个社区。”“我们团结一致,反对反犹太主义、伊斯兰恐惧症和任何形式的仇恨行为。”

近些时日以来,各大企业经常就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EI)给出这种流于俗套的表态,并且可能会招来愤世嫉俗的员工的白眼。这些话读起来就像是一种清理嗓子的声音,或者像是一份平淡无奇的备忘录的前奏,既啰嗦又冠冕堂皇——但却什么也没有说。

但是,当花旗集团(Citigroup)的首席执行官范洁恩(Jane Fraser)和她的团队在2023年10月22日发表的声明中,用这样的字眼描述公司价值观时,情况就非比寻常了。

当时距离哈马斯突袭以色列——杀死1,200人、绑架240人——仅仅过了两周。暴力活动正在成倍增加。加沙方面宣称,到2023年11月中旬,以色列对加沙地带(Gaza Strip)的轰炸和封锁已经造成约11,240人死亡,其中包括4,630名儿童。数十万所房屋被毁,数百万人流离失所。难民营和救护车频频被导弹击中。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都在愤怒地谴责一方或另一方。全美各地的声援和抗议游行此起彼伏。社交媒体成了愤怒和指责的海洋。就连亲朋好友之间也出现了裂痕。

在工作场所,这些鲜明的分歧与其他地方一样显露无遗——尤其是在像花旗集团这样的跨国公司里。尽管员工们都在尝试着集中心神,做好手头的工作,但整个公司都沉浸在悲伤、担忧、失落和愤怒之中。

在这样一个被范洁恩正确地称为“撕心裂肺”的时刻,她对核心价值观(即同情、尊重、人性、团结)的重申以另一种方式落地了。这些价值观似乎具备了某种力量,特别是当花旗银行在这份声明里同时承诺向人道主义救援组织提供资金支持的时候。

不选边站队,通常不会被视为英勇之举。但范洁恩顶住了“与以色列站在一起”或者“与巴勒斯坦站在一起”的压力,展现出非凡的勇气。

“我们希望看到世界各地的人们展开相互尊重的对话,而我们能够成为这种对话的典范。”她写道。

在早些时候发表的另一份声明中,她表达了对2023年10月7日平民遇袭事件的震惊,以及对以色列同事的慰问。这两份声明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既要有意义地发声,又要避免疏远世界各地对冲突双方有直接经验或强烈感情的员工。正如范洁恩所承认的那样,“我们的同事代表了各种信仰和国籍。”

范洁恩的管理团队告诉我,发表这些书面声明也不是尝试着“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回应市政厅会议和聊天软件里出现的问题之外,花旗银行还专门就一名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反犹太观点的员工被解雇一事做出解释。(“我们不需要出台一项政策来告诉我们怎样做才是对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彼此。”)

总而言之,这种不断演变的沟通方式很值得研究,让我们有机会观察一家公司是如何在一场群情激愤的地缘政治冲突中坚守其价值观的。

有些读者可能很难点头认同。许多人呼吁企业界在这场持续不断的冲突里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选边站队。

例如,在反诽谤联盟(Anti-Defamation League)的首席执行官乔纳森·格林布拉特(Jonathan Greenblatt)看来,美国商界对巴以冲突的反应“往好了说是令人失望,往坏了说是灾难性的。”

谈到企业家的缄默反应时,他愤然表示,“历史将对他们做出评判。”该组织要求各大公司签署一份“打击反犹太主义承诺书”。(目前已经有超过120家公司签署。花旗没有这样做。)

与此同时,许多穆斯林或者那些在加沙有亲友的人感到,巴勒斯坦的平民经历的恐怖和悲剧被忽视了。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加沙”或“巴勒斯坦人”这些词没有出现在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一些公司的企业传播文案中。

要让双方都完全满意,或许是不可能的。一些承认战争现状的尝试有时会演变成激烈的冲突:网络峰会(Web Summit)的首席执行官最近宣布辞职,原因是他对以色列轰炸加沙地带的谴责,引发了一场对该科技会议的抵制浪潮。星巴克(Starbucks)则因为一篇支持巴勒斯坦的社交媒体帖子而向员工工会提起诉讼。

但是,袖手旁观也越来越不是一种选择。在这个倡导“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的时代,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员工、客户和社区负责。它们纷纷站出来表达对“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等社会正义运动的支持,并向其他社会活动致敬。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许多公司缩减了在俄罗斯的业务。在美国国会大厦(U.S. Capitol)于2021年1月6日发生混乱之后,一些公司切断了与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及其盟友的联系。

在2023年10月7日的血腥事件爆发后,许多商界领袖立即发声。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的教授杰弗里·索南费尔德(Jeffrey Sonnenfeld)指出,有200多家美国和国际公司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严厉抨击反犹太主义,并表示支持或声援以色列。

但随着以色列的军事反应在此后几周不断加剧,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愈演愈烈,企业家群体却更加沉默。仅有诺华(Novartis)、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和贝恩(Bain & Co.)等少数几家企业承认危机升级,并开始提供人道主义支持,谴责伊斯兰恐惧症和反犹太主义。

这种对巴勒斯坦人困境的低调反应,促使美国伊斯兰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American-Islamic Relations)宣称企业界的反应是“片面的”,并对穆斯林、阿拉伯裔美国人和巴勒斯坦雇员“没有被视为这场可怕的人道主义危机的受害者”表示担忧。

对一些公司领导者来说,避免发表任何公开声明似乎是更安全的做法——事实上,许多公司就是这么做的。倘若这样做很可能疏远至少一部分利益相关者,那又何必发声呢?

但公关公司爱德曼(Edelman)的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爱德曼(Richard Edelman)认为,这是一种懦弱的领导方式。“沉默不是一种选择。”他说,员工们希望他们的领导说点什么,而且不一定要那么复杂。“你必须传达一个信息:我站在人类这一边。”

这种普遍适用的信息,再加上谦逊和倾听的姿态,可以在不带政治色彩的情况下产生强大的力量。商界领袖不能也不应该试图解决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谦逊意味着要明白,他们无法做到政治家、外交官和活动家没有做到的事情。而倾听也不仅仅是一种被动行为;倾听意味着愿意在必要时改变信息,愿意根据事件的最新进展更新信息。

即使对于那些做得还算正确的领导者而言,整个对话过程也可能非常尴尬:范洁恩写给花旗同事的声明可谓措辞严谨,但多少带有一丝冷漠。

不过,在这样的不同观点激烈对立的时刻,也许这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保持冷静,站在员工一边,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对任何受到影响的人发自内心地表示同情。就是这么简单。

译者:任文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