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能从沃尔玛身上学到什么
毫无疑问,最近高盛(Goldman Sachs)的公众形象一落千丈。上周一,在令人困惑的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高盛的高层努力回答一些离题千里且措辞激烈的问题,看到他们窘迫的样子,一部分老百姓甚至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同情。然而即便是这些同情心泛滥的人,也感受到了高盛诈骗案所揭示出的道德沦丧。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4月中旬披露了另一些有关高盛的新闻,却被淹没在听证会的群情激愤中。华尔街的报道指出:监察者们正在对高盛的一名董事会成员是否曾向名声扫地的对冲基金经理、帆船集团(Galleon Group)创始人拉杰•拉贾拉特南(Raj Rajaratnam)非法提供内幕消息展开调查。涉案金额可不是小数目,因为可能涉及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2008年9月底向高盛投资的50亿美金。
要知道,把你认为一文不值的债券组合卖给客户是一回事,内幕交易则是另一回事。前者还只是缺乏职业道德,后者可就违法了。
上述指控似乎已经影响到高盛的领导层人选。三月份,公司宣布,遭质疑的董事顾磊杰(Rajat Gupta) 将不会在下周的年会上竞选连任。顾磊杰曾是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 Inc)的执行合伙人。(宣布这个消息时,高盛并没有解释具体原因,不过《华尔街日报》不久就帮他们解释得一清二楚了。)最近,高盛唯一一次还算明智的公关行动,就是宣布李斯阁(H. Lee Scott, Jr)将在5月7日的年会上取代顾磊杰。李斯阁曾于2000-2009年担任沃尔玛(Wal-Mart)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高盛管理层的确感受到了批评家的围攻,李斯阁先生对此并不陌生。公司可能遇到的大麻烦不外乎以下几种:负面报道、员工起诉、激起社区公愤、公司变成政治“拳击沙袋”,而这些事情沃尔玛和李斯阁先生都经历过,也挺过来了。
当李斯阁接管沃尔玛时,说得好听点,该公司的心态也是“我们对战他们”,“我们”指沃尔玛,而“他们”指除了沃尔玛之外的所有人,从批评家到竞争对手、美国政府甚至有时还包括其员工。由于这个原因,沃尔玛的公众形象被描述成一只贪得无厌的庞然大物。
李斯阁执掌沃尔玛近十年,大大扭转了公司形象。现在,如果说人们还是认为沃尔玛是一只勇猛巨兽的话,那它也柔和温顺多了。罗奇代尔证券公司(Rochdale Securities)的分析师杰森•布莱尔(Jaison Blair)称:“在李斯阁的运筹帷幄之中,沃尔玛经历了一次公众形象的变革,变成了有责任心的社会公民。他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运动,大幅改善了员工福利,而在与新任美国政府打交道时,他更像是一个伙伴而非对手。“
这些都是关于预防公司危机,而在应对危机方面,斯科特显然也是此中高手,他深谙对付一个袭击者的最好办法不是反击,而是拥抱他们。这一点正是强大如高盛也不懂如何办到的。在最近的财富头脑风暴绿色会议上(Brainstorm Green),李斯阁称他在自己的任期内给出了改革建议:竞争中的制胜之道不是迎头挑衅对手,而是闪到一边,让他们“扑空”。
虽然高盛和沃尔玛看上去有些门不当户不对,但在公司管理问题上,双方的策略很可能相得益彰。不过高盛必须快点吸取教训了,因为监管机构表示,他们铁定心肠,不会被任何公关手段所迷惑,哪怕高盛来软的。
The Corporate Library是美国一所专门跟踪企业管理情况并进行评级的独立研究机构。目前在其管理评级系统中,该机构的内尔•米诺(Nell Minow)将高盛评为明显管理不善的“D”级。她不确定李斯阁的加入能否提高这个评级。米诺说:“高盛现在面临的名誉损失极其严重,因此我理解他们为何需要懂得品牌效应的人。但是目前更好的办法是,找来他们的“伊利亚特•理查德森”(Elliot Richardson,美国前司法部长——译注),比如说美国证交会前任主席,以便给公众一个强有力的信号,那就是高盛不仅想改善自己的公司形象,更想要从实质上改善公司现状。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更换管理层是必须的,但还远远不够。
不过,高盛的员工们最好小心了。沃尔玛可比任何公司都能从自己的运营成本中抠出钱来,只为了唯一一个执着的目标:为客户降低商品价格。而高盛显然认为员工的利益高于一切。根据高盛的计划,李斯阁将在董事会参与员工福利委员会的工作。如此看来,高盛这家华尔街上以高福利著称的公司,是不是把一只善于削减成本的老狐狸,放进了员工福利这个鸡笼里?
达夫•麦克唐纳(Duff McDonald)是纽约的一名商业作家,著有《不败悍将:杰米•戴蒙和摩根大通的崛起》(Last Man Standing: The Ascent of Jamie Dimon and JPMorgan Chase)一书。
译者:陈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