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戴尔无法承受之痛
早在今年6月,在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投资者会议上,戴尔(Dell)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表示,他考虑过将戴尔公司私有化。随后,市场便开始风传戴尔公司将进行私有化。
本月早些时候,戴尔首席财务官布莱恩•戈兰登又火上添油。他表示,戴尔仍在考虑私有化问题。戈兰登声称戴尔“花了大量时间考虑这件事情,但是,我们认为近期不会进行私有化” 。这些从戴尔最高层透露出的消息表明,戴尔正在讨论并认真考虑私有化。(不过,在戈兰登发表言论后一周,戴尔的一位发言人出面,试图平息公司私有化谣言。他表示:“公司没有任何正在进行的计划,也没有任何私有化的尝试。”)
戴尔公司此番表态似乎合情合理。最起码,这么一来,记者们就不会再试图探究所谓的真相。不过,这对于投资者而言,却没有太大意义。公司私有化可能是个美梦,但戴尔不值得这样去做。
为什么?
首先,私有化的想法不切实际。戴尔市值高达260亿美元,这意味着其私有化可能需要好几家私募公司通力合作。来自投资公司International Strategy & Investment技术研究团队的IT硬件分析师阿巴韩•兰巴表示,这一过程将相当复杂,这些公司不大可能达成一致。戴尔私有化将成为私募公司有史以来在科技领域,乃至整个企业界进行的最大交易。
而且,即便私募巨头们和迈克尔•戴尔能一道凑够这笔钱,但他们为何要这样做?要知道,戴尔公司的问题无法靠成本削减和后台问题集中化解决,而这两种是快进快出的私募公司最爱的招数。戴尔需要进行转型,从PC及零部件销售商转型成企业和咨询领域巨头,而转型的成本可能非常高。在这方面,IBM和惠普(HP)可以作为范例。
这些年来,戴尔一直致力于提高硬件销售的利润率,它提出了革命性的“即时”(“just in time”)模型,致力于低库存和高销量的电脑销售。不过,PC硬件市场的利润率不断下滑,即便戴尔也无法再提高效率和利润率。从下图可以看到,戴尔这项业务的利润率几乎是稳步下滑。
贝雅(Baird)IT系统及网络高级研究分析师杰森•诺兰德表示:“过去,一有人问起[戴尔]的创新,该公司就会谈到供应链”。但惠普和宏碁(Acer)等其它技术公司,却正在通过代工模式,将PC业务外包给富士康(Foxconn)和伟创力(Flextronics)等亚洲公司。
很多公司曾一度以戴尔为榜样,但现在戴尔却已变成一家利润稀薄的装配公司(见下图)。私有化也许能帮助戴尔提高一点利润率,但却无法匹敌那些新的市场领导者。
而且,如果戴尔计划将重心重新转向企业级客户,那么它在私有化方面可能出现问题。现在,企业级客户仍然看重戴尔快速制造、运输和支持个人电脑的能力。但为了尽快深入企业级市场,戴尔必须收购该领域的领先公司。而分析师认为,戴尔收购企业、挽留人才的最好工具就是该公司的股票。
戴尔并不讳言其收购战略。公司发言人戴维•弗林克表示:“我们的意图非常明确,我们将在企业级解决方案和服务领域展开战略性并购,以补充及扩展公司的业务能力。”他还表示自己很满意戴尔此前对Perot和EqualLogic等公司的并购。Perot是一家企业级解决方案服务公司,2009年9月被戴尔以39亿美元收购。而EqualLogic是一家数据存储公司,2007年被戴尔以14亿美元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