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技术服务于客户的成长和需求”
这还是印象中那家以直销闻名于世的电脑生产商戴尔吗?在本刊最近对戴尔大中华区总裁杨超的采访中,他多次强调,我们已经不是五年前的戴尔了,戴尔已经从传统的PC老大转型为提供从服务器到系统整合等全面服务的IT技术供应商,与惠普、IBM一决高下。数据为证:戴尔刚刚发布的2012年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实现收入157亿美元,商用业务收入为128亿美元。在中国市场,它保持了20%的强劲增长势头,尤其在大中型企业和政府及医疗行业确立了牢固的服务提供商角色,打败了全球对手。
这种优势得益于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文化。这一直是戴尔的强项,但正如杨超指出的,戴尔不仅力求为客户提供开放、性能出色、高性价比的服务解决方案,更要利用每次客户接触的信息帮助公司整合资源,创造新的需求。的确,“客户导向”、“供应商伙伴关系”、“服务提供商”都让人感到并不陌生,但在戴尔中国如何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的商业实践是极具创新性的:开发多渠道的销售模式,以更激进的方式推进服务网络,快速消化被收购公司,高质量的员工培训及服务。
团队的执行力在高速的变革中达到了新的效率和水平。戴尔中国率先将NPS(客户净推荐值)引入所有员工的业绩评价系统中,将客户满意度作为员工评价的重要依据。“除了让技术服务于客户的需求,戴尔别无选择。”杨超说。他和公司管理层组成了客户响应领导小组,通过新媒体用最快的速度反馈客户的需求。不仅如此,他还倡导在公司内部打造学习型组织,开展大规模培训,以服务的心态创造员工满意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有学习的动力和满足客户的成就感,员工才能创造最佳的客户体验”。
这些措施,为戴尔中国获取了竞争优势——紧密协同的团队以更灵活、更高效和更专业的方式合作。以下是本刊编辑王亦丁对杨超的采访摘录。
《财富》(中文版)问:回顾戴尔的转型,变化是什么?
杨超答: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非常快。反映在业务构成里,解决方案的份额是终端份额的两倍以上。2012年第一季财报显示,中国市场的增长为22%。今年3月份,戴尔成都全球运营基地奠基;6月份,在上海设立了亚太及日本地区第一个解决方案中心;7月份,在敦煌召开了戴尔高层客户峰会,许多大型企业和相关政府机构出席了会议……这些都反映了戴尔的变化——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资源整合,让戴尔具备服务于不同消费群体的能力,包括公共医疗、教育、金融、中小企业客户及消费者。
戴尔已经不同于五年前了。它已经跨越了转型期,转型为全球的IT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在中国的业务蒸蒸日上,这得益于客户的厚爱、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员工的努力。就地域布局而言,我们在成都和厦门建立了两大运营基地,扩大了厦门原有的服务功能,将原先由马来西亚工厂供货的台湾地区转由厦门运营中心供货。成都面向中国西部市场及未来的国际市场,上海和北京是戴尔在中国的管理基地,上海主要是研发和大型企业业务的团队,北京则是CSMB(消费和中小企业事业部)和公共事业的管理人员,大连的呼叫中心服务大陆、日本和韩国市场。
问:如何将全球的策略与中国的战略相结合,达到最优的资源利用?
答:我们一直倡导让技术服务于客户的成长,让技术服务于需求。在制定策略时,戴尔必须从客户和市场出发,将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业务成长的指标。对于中国员工的业绩考核,除了业务指标之外,我们内部在CSMB部门中试点推行NPS的考核评估,通过用户的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相减,评价用户满意度。
这个指标考核来自于戴尔员工内部的Tell Dell系统。我们经过比较发现,NPS高的区域业绩也相应优异。在刚刚结束的2012财年Tell Dell系统评估中,戴尔中国有94%的员工参与其中。员工需要回答涉及激励型领导、支持团队、倾听与分享、最佳雇主等4个方面的100多道问题,戴尔中国在所有的指标上超过全球和亚太。例如,有91%的员工认同“我感觉我的工作与戴尔息息相关”,有93%的员工认同“领导激励我全力以赴”,这说明,员工与公司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次是我们的团队具有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