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CEO十大挑战:感受绩效之苦
《财富》(中文版)-- 全球经济增长目前仍在减速,并且在未来很可能持续放缓,来自于中国、巴西、美国和欧洲的CEO们知道,与以往增长相对容易的时期不同,在眼下及未来实现企业增长将是件难事。CEO们表示在全球的各个地区都感受到了这种绩效之苦。让形势雪上加霜的是。很多经济体的政府的鼓励性政策减弱,由几乎毫不掩饰的贸易保护主义推动的全球贸易紧张关系不断加剧,员工、顾客及消费者的恢复能力存在不确定性,以及由可能存在风险的新技术带来的创造性破坏。
为了应对新一轮增长放缓趋势,世界各地的CEO们正专注于在本机构内部加强企业领导力,敦促并赋权给各级领导者,让他们在以绩效为重心的环境下驱动变革、大胆创新,即便他们会失败。CEO们在动员和培训现有员工的同时,还对客户和公司品牌做出了全新的承诺,将之看成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这些承诺里还充满着紧迫感。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预测,2014年全球增长率将为相对低迷的3.1%,经济状况直到这个十年的末期都将持续疲软。CEO们认识到,不是所有公司在经过了这轮新的低增长时期后还能保有与今天相同的地位。中国当然也摆脱不了这个全球趋势。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预计,中国的趋势增长率在2013至2018年间将放缓至年均5.8%,在2019至2025年间将进一步下滑至3.7%。
对公司来说,这意味着它们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分出赢家和输家,当海水退潮时,动力不足的船只将会沉底。要在这一困难时期存活和增长,必须依赖于CEO们发挥他们的领导能力,网罗人才,推动业绩和竞争力的提升,在增长不断放缓的经济中保住和扩大自己的那块蛋糕。这是他们的首要职责。
自1999年以来,CEO挑战调查询问了全球各地的董事长、总裁和CEO,找出对他们来说最为关键的挑战。在今年的调查中,全球的关注集中在人力资本、客户关系、创新和运营挑战上。这四个方面是由1,020名回复者选出的,出现在所有地区和几乎每个国家的调查的挑战榜的前五位里(顺序有所不同)。这表明,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里,各地所面临的宏观问题存在共性。(表1)然而,CEO们为应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战略突显了各自地缘商业气候的差异。所有人都试图实现同样的结果,但是他们采用的手段却各不相同。
聚焦于人才容易理解。人力资本在本质上是贯穿本年度榜单上其他排名靠前的挑战的主线,构成了公司高管们采取行动的基础。毕竟,没有敬业、能干并且得到适当激励的员工队伍,在让CEO们夜不能寐的问题上取得进展是不可能的事。我们可以说,现在这么讲要比去年更加正确。
为了打赢在成熟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中的市场份额争夺战,聪明的公司明显正在重新自我定位。因此,在2014年的调查中,客户关系和企业品牌与声誉的重要性出现了相当戏剧化的上升,打进了前5位。客户关系从2012年起就开始稳定上升,由第7位升到第4位,再升到今年全球排名的第2位,而企业品牌与声誉被看成是与客户关系同等重要的挑战,它在2012年排名第9位,2013年为第8位,而今年大幅提升至第5位。但有趣的是,与聚焦于质量、合规与道德的国际同行相比,中国的CEO们采取了更加内向的防御性策略,较少通过重视加大品牌的推广力度来打动客户。
本年度的CEO挑战调查传递出的明确信息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地CEO们均强烈渴望重塑各自机构的文化,重视人力、绩效和客户。他们不仅聚焦于任务,更重要的是,还聚焦于完成任务的方法。他们有意识地整顿本机构的文化,以确保员工敬业,对绩效负责和客户至上。(表2)
中国CEO的计划:
人才、创新和绩效
中国的CEO们强力聚焦于创新。这并不奇怪,因为成本在上升,采用新技术所带来的追赶式增长在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借助创新和差异化来提高附加值的强烈需求。中国的CEO们是全球唯一将创新列为挑战榜第一挑战的人群(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如此了)。但是与前一年相比,实现创新的方式有了些许差异—共同创造,与客户及利益攸关者形成战略同盟,再加上人力问题,超越了技术,成为创新的关键条件。在他们看来,挑战不在于创新的技术工具,而在于通过发展员工技能、利用公司外部的网络来实现创新。在面向中国的调查中,去年最重要的创新战略—采用新技术—下滑到了第3位,在建立联盟和吸引及奖励合适的人才之后。而在亚洲的其他地区,CEO们仍然把技术列为创新的首要条件。
创造不断涌现创新的企业文化需要时间和耐心。随着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增长放缓,这两样东西可能变得更加短缺,使对成功至关重要的创新活动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对于中国的CEO们来说,真正的挑战将是寻找和坚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的路线。
中国大陆的研发中心已经遍地开花,但该地区的高管们对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说,这些中心的创造仍然高度聚焦于一种“服务于东方”的模式,也就是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更具区域特色的增量式创新,并不是为世界其他地方开发新的创新型产品。由于与技术共享有关的法律问题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担心,西方的跨国企业在亚洲开设的研发中心通常只能接触到旧的技术,不能真正与那些知识产权保护得更好的地区竞争,后者拥有开放的创新环境,可以应用最新的工具和软件。缺乏乐于承担风险的进取型工程师也妨碍了在中国从事意义更深远、基础性更强的创新。创造和保持一种创新文化需要几个条件:首先是流程。创新不是偶然发生的,光靠几个人一起做他们想做的事,并不能搞出未来的卓越创意。第二是认同,也就是要鼓励在中国文化中不容易出现的“异类”事物。第三是,创新离不开从机构的最高层到高级管理人员的鼎力支持,并且提供一定的允许失败发生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