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这个世界的节奏和以往有些不同。前几年频频提及的黑天鹅,如今已演变为灰犀牛。但不论是黑天鹅还是灰犀牛,变化和不确定依然是主题词,VUCA的特质依旧是这个时代的显著注脚。
VUCA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这个术语源于军事用语,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普遍引申,也用来描述复杂多变的商业世界。
那么,我们除了不断引用马克·吐温的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之外,还能如何?答案或许是:回归本质。焦虑没有用,能做的就是做好本分、做好自己。
企业经营也是如此。
其实,发起各种变革转型、多元跨界、颠覆模式、高调打造新世界的那些企业并不代表商业世界的一切。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是那些动静比较大、水花比较响的企业。但也有很多的企业“静水深流”,它们默默践行着、不懈探索着,被称作“隐形冠军”。
早在VUCA特征并不明显的时代,赫尔曼·西蒙教授就(于1986年)提出了这个概念。有一些企业,可能不为外界所关注,往往在某一个细分的市场中专心致志地耕耘,做到极致,有着独特的竞争策略,几乎完全主宰着所在的细分市场领域。
比如:全球销量第一的螺丝生产商Wurth公司;只给餐厅和宾馆提供洗碗机的Winterhalter公司;制造糖果还连带自己生产制糖机器的Chupa Chups公司;为世界知名歌剧院或教堂独家制造管风琴的克莱斯公司….果然名不见经传吧?但它们都是细分领域的全球冠军。不妨看看这些隐形冠军企业的主要特点:
- 隐形冠军往往定位于一个稳定的细分市场,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隐形冠军分布最多的是机械工程和机器制造行业(占比达37%),也正是因为这些行业的相对稳定和长周期。实际上,德国得以在欧债危机中独善其身,就依靠了很多中小制造业公司,特别是一群隐形冠军公司的强劲竞争力。而在中国,隐形冠军公司也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其中机械设备领域,国内隐形冠军不少,包括港口机械领域的振华重工(已占据港机领域全球75%的市场份额),而中集集团则生产了全球近半的标准集装箱。而服装、电子等人力密集行业也是国内隐形冠军公司主要来源,比如:伟星股份保持着世界最大的纽扣生产企业地位。
- 隐形冠军往往有坚定的目标和雄心。比如:我们要在这个领域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一员;我们要成为小市场的主宰者,我们要在小市场做出大成绩,而不是在大市场做‘凤尾’;在这块特定的市场里,我们要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 隐形冠军企业不迷信多元化,而选择专注甚至偏执(这意味着“舍得”、能放下看似诱人的其他市场)。比如:我们的洗碗机,只服务于餐厅和宾馆(坚定地不进入家用市场);要推出净水器的新产品线,也只设计针对餐厅和宾馆的净水器。
- 隐形冠军企业往往认为:真正的竞争优势就在于有些事情只有自己才做得了(而不盲信战略联盟、不热衷于专业外包)。它们选择客户最关注的领域,集中资源、用尽气力打造这个领域,把特定领域做得永远比对手更极致。
- 隐形冠军企业追求贴近客户、攥紧客户关系。这些企业也走全球扩张,做全球化的经营和销售。但每一步扩张通常都建立自己的子公司(而不是通过分销商),从而把客户关系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坚决不在自己和客户之间插入第三者。
- 隐形冠军企业,因为做得聚焦做得极致,也往往在技术和创新方面走在最前沿,在特定的细分领域,打造和积累了无人能及的技术力量,从而稳居市场的霸主地位。
最后,隐形冠军企业胜在坚持。其实,根据上面的描述,它们实行的就是并不陌生的“Niche利基市场/缝隙市场”的竞争战略。这种战略并不新鲜,但要做到并坚持下去,不受诱惑不偏移,则很难。而在中国,面临那么多VUCA挑战、面临那么多诱惑和冲击,那些隐形冠军们的坚定和专注,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或许,是时候了。对于当下的大多数的中国企业,我们还能创造爆炸式增长、野蛮式生长吗?我们还要追求多少所谓的规模量级、数字冲高、纪录刷新?我们每个企业都要有金融板块、都要涉足房地产吗?这世界真的是唯大不破?唯快不破?为什么不能“唯专不破”?恐怕这些隐形冠军企业能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或许,还有一条道路,叫做:做好本分,心无旁骛,精细极致。(财富中文网)
作者介绍:岑颖寅女士是光辉合益全球高级合伙人,中国区领导力及人才管理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