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

周展宏,王亦丁,李全伟 2008-04-01
今年排行榜一个大的变化,是老一代商业领袖的淡出和新一代商界领袖的成熟。

    今年是我们第四次发布“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我们这一年度专题旨在对过去一年对中国经济、商业、企业和管理做出贡献的人士加冕。我们的标准依然是在行业领先者中选择能够影响企业、产业及更广泛世界的杰出管理者。与以往略有不同的是,今年我们更加关注这些领袖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

    2007 年,世界经济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而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中国经济仍然高速增长,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联想、万科、华为、格力等中国领先公司在新、老领袖的带领下都取得了业绩的突破性增长。上市是过去一年中国商界的重要主题,大量的民营企业通过上市为自己赢得了更广阔的舞台,也使其公司治理变得更加透明,其中的佼佼者包括我们早已经熟知的郭广昌、史玉柱、马云等人,同时也包括不曾为我们所熟悉的盛百椒、丁志忠等人。当然,我们从来没有忽视中国国有企业的贡献,李荣融、楼继伟等人在过去一年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对中国商业的巨大影响力。而中国建材集团凭借在 150 家中央企业中出色的业绩,其董事长宋志平也首次入选。

    今年排行榜一个大的变化,是老一代商业领袖的淡出和新一代商界领袖的成熟。比如,淡出日常管理的柳传志和王石等不再进入榜单,但他们的接班人杨元庆和郁亮则已经成长为中国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另外,落选的排行榜常客还有张瑞敏和李东生。海尔去年度过了沉寂的一年,TCL 国际化受挫,并在去年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但作为活跃在管理一线的两位企业家,明年卷土重来并非没有可能。──编辑部

    杨元庆

    联想集团董事长,44 岁

    2007 年对于杨元庆而言是值得庆贺的一年,继 2006~2007 财年盈利大幅增长之后,2007~2008 财年联想集团的盈利再次取得超过 200% 的增长已经没有悬念。杨元庆三年前收购 IBM PC 业务被证明是明智之举。并购之后的三年中,顺利实现 CEO 平稳过渡、大规模的业务重组和向欧美等市场推广在中国行之有效的业务模式,也充分证明了杨元庆的国际化领导能力。今年,联想集团还有可能进入《财富》世界 500 强。虽然集团依然面临并购后文化整合的挑战,但仍不失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成功标杆,因此杨元庆的国际、国内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郁亮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43 岁

    6 年前,郁亮出任总经理时,万科的发展虽然十分健康,但公司的声誉远远大于规模(2001 年营业收入只有 45 亿元)。六年后,万科的销售收入达到 523 亿元,不仅保持行业老大的地位,也跻身中国最大的 100 家公司之列,成为名副其实的领袖公司。在这一过程中,郁亮的功劳绝不逊于王石。如果说王石奠定了万科的愿景、文化和声誉基础的话,郁亮则完美执行一家上市公司 CEO 的终极使命─增长、增长、再增长。在中国,能管理 100 亿美元规模公司的 CEO 寥寥无几,相信郁亮能像杨元庆那样担起重任。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44 岁

    马云实现了自谷歌以来全球最大的网络公司 IPO,融资 17 亿美元,阿里巴巴上市当天市值达到 1,829 亿港元,一举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控制了 69% 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2007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 9 亿元。在中国,马云是无数年轻人心中的创业英雄,他创造了电子商务行业的诸多奇迹,包括打败了 eBay 的淘宝网,打造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上交易工具支付宝,以及分类广告平台口碑网和商务管理软件─阿里软件。

    任正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64 岁

    2007 年又是华为突飞猛进的一年,实现合同销售额 160 亿美元,已经连续两年增长近五成。业绩说明一切,虽然任正非几乎不接受记者采访,可谓国内曝光率最低的企业家,但我们丝毫不怀疑他把握市场节奏和掌控企业的能力。早在 10 多年前,当国内同行还在挣扎于激烈的红海之时,华为已经把战场慢慢转移到海外,如今公司 72% 的销售额来自国际市场。华为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领域,华为拥有许多专利和知识产权,具备面向未来转型发展的先发优势。

    马蔚华

    招商银行行长,57 岁

    招商银行是中国银行业里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2007 年,在中国银监会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中,招商银行连续四年被评为第一。2008 年初,招商银行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07 年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 110% 左右。招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业绩的急速发展都跟已经担任 9 年行长的马蔚华有关。在一些公众论坛上,我们经常看到马蔚华的身影,国内很少有银行行长像他一样成为公司的首席宣传官,这无疑会为招行品牌的影响力加分。在招行的管理上,马蔚华强调创新,并付诸行动,这也是该行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郭广昌

    复星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41 岁

    中国很少有民营企业像复星一样,旗下的上市公司就有五家之多。在德隆轰然倒塌之后,中国商界谈多元化色变,但复星仍然坚持多元化发展,核心业务包括钢铁、房地产、医药、零售和金融服务及战略投资业务等。在质疑声中,2007 年复星(0656.hk)在香港成功整体上市,融资 132.7 亿港币。过去 15 年中,郭广昌从零开始,打造了一个年收入 242 亿(2006 年)的多元化帝国。虽然离他的梦想即打造中国的 GE 还有不小的距离,但郭广昌在中国商界的影响力已经不容置疑。

    董明珠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54 岁

    2001 年出任总经理的董明珠见证了格力电器创记录的丰收年:净利润飙升 100%,前九个月公司营业收入已经接近 300 亿元。这主要归功于市场回暖、行业品牌集中度提升以及出口增长。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影响到这家公司的国际竞争优势,董明珠努力打造“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海外事业格局。目前,格力 30% 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连年保持 50% 以上的增长率。销售是董明珠的强项,通过在国内市场自建销售终端、保护经销商利益等创新举措,格力牢牢树立空调行业的霸主地位。

    李荣融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64 岁

    2007 年,国资委兼管的中央企业营业收入达到 98,438 亿元,利润 9,969 亿元,再次创下历史记录。目前,中央企业在管理体制、行业结构和企业改革上进展顺利,企业的数量已经压缩到 150 家,但“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的作用依然十分明显。李荣融作为“国资大管家”的成绩有目共睹。今年是中央企业的“业绩考核完善提高年”,国资委将力争在目标确定、行业对标、经济增加值、中长期激励、企业责任和自主创新等多方面有所突破。

    史玉柱

    巨人集团董事长,46 岁

    记者第一次进行业务培训时,习作就是“以史为鉴:分析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倒下之迷”。没想到 10 年后,史玉柱能东山再起。难以想象,外表略显木讷的史玉柱内心凝聚多大的力量。2007 年 10 月,他又把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改成了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来的“巨人”又回来了。只不过,这次史玉柱的“保健品、投资和网络游戏”三驾马车今非昔比,每一辆都冲在了市场的前头。随巨人网络 2007 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本身就是游戏超级玩家的史玉柱更加倾心于此,他希望用自主原创的游戏产品占领中国广大的网游市场。

    楼继伟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58 岁

    为了缓解流动性过剩和提高外汇投资收益,中投公司于 2007 年 9 月底诞生,注册资金高达 2,000 亿美元,而由楼继伟领军这家超级国有投资公司并不出人意料。当过军人和工人的楼继伟,有国内最好的清华计算机和社科院数量经济学学位,此后在中央宏观部门、财经系统、地方政府和不发达地区先后任职 20 多年,是官员中罕见的“复合型”人才。半年以来,公司积极开展境外金融组合产品为主的多元投资,参股了百仕通和摩根士丹利。长期以来,购买低风险、低收益的主权债券是外汇储备的主要出路,所以楼继伟的一举一动都将受到各界的关注。

    马化腾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 CEO,37岁

    腾讯 2007 年前三季度收入达27亿、继 2006 年以 28 亿元的收入成为最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后,很有可能在 2007 年再度问鼎这一殊荣。马化腾以即时通讯为核心的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腾讯已经进军的领域包括即时通讯、无线增值、网络广告、网络游戏、博客及电子商务等,今年还可能进军 SNS(社交网络)业务和美国市场。软件工程师出身的马化腾非常低调,但随不断在别人的领域攻城略地,他越来越成为中国互联网界举足轻重的企业家。

    张近东

    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45 岁

    张近东拥有并管理中国首屈一指的家电连锁企业,公司股价在过去两年内增长了近 20 倍。2007 年公司净利润达到了 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104%,门店数量接近 600 家。与国美并购型增长相比,张近东更看重企业内生增长的能力,他利用 IT 手段加强信息数据系统建立和供应链网络规划后台管理,从传统家电零售商向集合数码、通讯、IT 产品为主营业务的 3C 综合家电零售商转型,并增强苏宁在二线市场的地位。当然,张近东家族也在商业地产行业施展身手,这将是对其胆量和智慧的双重考验。

    侯为贵

    中兴通讯董事长,66 岁

    2007 年,中兴通讯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 50%~ 70%。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海外业务经营规模扩大。国际营收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中兴通讯在以印度为首的亚太、东南亚及非洲等新兴通信市场的地位得到持续巩固和加强。更为重要的是,中兴通讯在发达国家的销售业已打开局面,公司系统和终端产品与发达国家多家主流运营商及跨国运营商达成深度合作。2007 年,中兴通讯在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领域继续扮演主导厂商角色,而为 3G 准备已久的侯为贵在 2008 年的表现将更加引人注目。

    何享健

    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66 岁

    2007 年,美的集团实现收入 750 亿元,连续十年实现 30% 的销售增长,属下的上市公司美的电器还公布了被认为是中国证券市场最慷慨的高管股权激励方案。何享健 2008 年的目标是推进海外四大基地建设,扩大海外自有品牌销售份额。他曾经放弃了收购美泰,通过收缩公司产品线抵抗家电行业利润变薄的困境,打造以冰洗(白色大家电)和日用电器(小家电)为主体的业务平台,同时重塑美的的组织架构,以避免事业部各自为战的局面,将原来的各个事业部层面的研发、营销职能集中起来,同时弱化集团的经营功能。

    宁高宁

    中粮集团董事长,50 岁

    空降(2004 年年底)到中粮集团─一家《财富》世界 500 强企业─三年之后,宁高宁的战略思路也逐渐显现:做减法,进行有限多元化。他希望中粮在粮食流通、粮油加工、品牌食品、生化能源、地产酒店、金融投资和土畜产等八大行业建立领导地位。2007 年,中国政府叫停“玉米变乙醇”项目,这让中粮的新能源战略经历了一个小小的挫折。宁高宁坚信国企一样可以管理好,甚至可以比私人企业管理得更好,这与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大相径庭。他已经在华润证明了这一点,但他能在中粮继续证明他的理念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马明哲

    平安集团董事局主席,53 岁

    继 2004 年香港上市后,2007 年平安又成功在上交所上市,股价再创新高。马明哲是中国金融界谜一样的人物,他领导的这家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是中国金融业中的异类,因为中国政府反对金融混业经营的时候,平安就形成了混业经营的事实。目前平安集团已经涵盖了寿险、财险、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几乎所有的金融业务。去年因次贷危机损失惨重的花旗银行曾经是马明哲效仿的对象,但不知道现在他是否会重新思考自己的大金融梦想。今年,平安很可能进入《财富》世界 500 强,马明哲的影响力已经不可小觑。

    盛百椒

    百丽国际 CEO,56 岁

    百丽国际(1880.hk)去年在香港上市后就力压国美电器,一举成为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百丽国际低调的 CEO 盛百椒也因此而进入公众视野。上市之后,百丽迅速收购了“Millie's”(妙丽)品牌、森达集团属下的所有鞋类资产、与 Fila 韩国签订销售协议,这些行动彰显了盛百椒的雄心。盛百椒每年都要开 1,000 家连锁店的目标,在 2007 年上半年已基本实现。显然,随百丽的快速扩张,盛百椒保持低调已经越来越难了。

    熊晓鸽

    IDG 中国 CEO,52 岁

    传统上,源于美国的 IDG 公司并不以风险投资见长,但在中国,IDGVC 却有行业领袖般的地位。早在 1993 年,IDG 亚太区总裁熊晓鸽就率先将 VC 业务引入中国并且“赢在中国”。IDGVC 目前管理 14 亿美元的基金,在中国共投资了近 150 多个项目(其中一半是互联网企业),内部收益率超过 30%。包括百度、携程在内的许多当今最炙手可热的新兴公司都有 IDG 的种子。熊晓鸽目前还担任中华创业投资协会主席,会员管理的资金超过 1,000 亿美元,是中国蓬勃发展的 VC 界的代言人。

    胡茂元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57岁

    2007 年中国汽车界发展的最大一件事,恐怕是上海汽车集团与跃进汽车集团(南京汽车集团为控股股东)的全面合作,跃进集团下属的汽车业务将全面融入上汽。至此,上汽短短数月间先后收购上柴股份和并购南汽,不仅使上汽稳固了乘用车业务、开拓了商用车业务,还使它更有实力与一汽、东风进行三国争霸。其实,2007 年,上汽全年销售整车超过 169 万辆,同比增长 25.8%,继续保持国内市场第一。令人惊喜的是,上汽的自主品牌建设也可圈可点,首款中高级轿车荣威 750 自 2007 年 3 月上市销售以来,全年销量超过了 1.6 万辆。

    王振堂

    宏碁集团董事长,54 岁

    宏碁 7.1 亿美元收购美国 PC 厂商 Gateway,可算得上是电脑业去年最引人注目的大事件。并购后,宏碁的市场份额也坐稳了个人电脑全球第三位。2007 年,宏碁还取代联想,成为 2009 年至 2012 年奥运会计算机设备的国际奥委会 TOP 合作伙伴。看来,一向以稳健著称的王振堂这次是下了大赌注。虽然资本市场不看好宏碁的收购交易,因为宏碁此前多次海外收购都以失利告终,但王振堂的勇气和决心令人尊敬。如果收购整合成功,他的影响力无疑会更上层楼。

    江南春

    分众传媒首席执行官,35 岁

    继 2007 年 3 月出资 2.25 亿~3 亿美元并购好耶公司后,分众传媒年底又以 1.684 亿美元现金并购卖场数字广告网络运营商玺诚传媒。现在,分众传媒旗下拥有商业楼宇视频媒体、卖场终端视频媒体、公寓电梯平面媒体(框架媒介)、户外大型 LED 彩屏媒体、手机无线广告媒体、互联网广告平台(好耶广告网络)、分众直效商务 DM 媒体及数据库营销渠道等多个针对特定受众并可以相互有机整合的媒体网络。这一切都代表江南春打造新锐媒体帝国的决心。

    王中军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48 岁

    中国的影视业属于政府高度管制的文化领域,对民营公司的发展十分不利,所以华谊兄弟的成长难能可贵。自 2003 年以来,华谊兄弟在影视制作、发行和院线等多条战线单骑突进,迅速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影视娱乐集团,目前已经占据国内制片市场四成、电影发行三成的份额,并负责打理众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人和导演的业务。值得一提的是,面对雅虎、TOM、分众等诸多强势投资者,历经多次融资的王中军兄弟至今保持绝对控股的地位,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宋志平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52 岁

    宋志平是一位同时赢得了投资者、监管者和同行好评的国有企业经理人。在不到五年中,他领导的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成为中央企业中变化最大的企业,规模增长了 10 倍,2007 年达到 330 多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被誉为“全球建材业最具动力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央企业传统的增长方式不同,中国建材集团主要是通过“联合重组”(中国对于购并的委婉说法)而壮大的,对管理层的能力挑战巨大,而宋志平对此却举重若轻,表现出了一个现代商业领袖应有的对商业环境的深入理解和对复杂管理技巧的把握。

    丁志忠

    安踏集团董事长,38 岁

    17 年前,丁志忠从北京回到家乡福建晋江,决定创建自己的品牌。2007 年,他带领安踏成功在香港上市,募资 31.86 亿港元,创下中国本土运动品牌在海外资本市场募资的最高记录。丁志忠也没有辜负资本市场对他的期望,2007 年上半年安踏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 2006 年全年,利润同比也增长了 284%。丁志忠的目标是 2011 年销售收入超过 100 亿,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第一位,在全球销售额排名进入前十。

    王传福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41 岁

    王传福管理的深圳比亚迪集团涉足电池、IT 零部件及汽车三大行业。旗舰产品锂电池占据了全球 60% 的市场份额,2007 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近 94%,其半自动半人工化的生产方式保证锂电池成本只有 1.3 美元,已经成为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制造外包时的“首选”。2003 年,王传福开始采用“垂直整合”方式进入汽车行业,自主开发设计比亚迪 F3 轿车, 2007 年上半年销量为 3.7 万辆。去年,他还在深圳投资 43 亿元建立新的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凭借其在电池行业多年的耕耘,希望在 2009 年推出国内首款纯电动汽车 E6。

    作者: 周展宏,王亦丁,李全伟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