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搜索结果
 
  • 孟子论知言

    胡  泳 2012-06-14 08:00

    《孟子·公孙丑上》有这样一段对话:“公孙丑问曰:‘何谓知言?’孟子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诐:偏颇,意近英语中的bias。蔽:欺瞒,隐藏。淫辞:浮夸不实的言词。陷:失陷,陷溺。邪辞:不合正道的言论。离:违背,背离。遁辞:躲闪掩饰支吾搪塞的话。)公孙丑向孟子...

  • 不动心,养浩然之气

    胡  泳 2012-06-04 08:00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浩然气之说,源于《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什么是...

  • 知言养气

    胡泳 2012-07-13 08:00

    自从孟子提出“浩然之气”一说,它就变成了君子与小人的某种分野。例如,明朝薛薇说:“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薛为明代理学家,推崇程朱理学,所以毫不奇怪,在程朱论述中,不难发现对孟子的“浩然之气”一说的极高评价。朱熹在《孟子集注》的《孟子序说》中引程子话曰:“孟子性善、养气之论...

  • 求其放心—天与人之二

    胡泳 2016-10-18 03:00

    《财富》(中文版)——上篇专栏讲到孟子的著名说法:“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是一位道德主义者,在这里可以看出,他力图建立一个“心-性-天”贯通为一的纵向架构来提升修身功夫。心,这里指天赋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知性,指认识天所赋予人的本性,即仁义礼智“四端”。孟子认为,人们...

  • 定于一

    胡泳 2012-02-13 08:00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襃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

  • 有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胡泳 2012-01-11 08:00

    在古代,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但孔孟之间还是有差异的。跟许多人想当然不同,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最重要概念克——仁政,是由孟子首先提出来的。孔子喜谈“仁”,但并没有提出“仁政”的概念,而孟子多次使用“仁政”一词。孔子提出“仁”,首要讲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指导,...

  • 人爵未知天爵美

    胡  泳 2012-05-12 08:00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孟子说:“有天赐的爵位,有人授的爵位。能实行仁义忠信,乐于行善而孜孜不倦,这是天赐的爵位;公...

  • 吾何为不豫哉

    胡 泳 2023-01-10 05:00

    《孟子·公孙丑下》有段名言说: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 以德抗位

    胡泳 2013-04-09 07:09

    梁宗华在《从孟子看思孟学派的“以德抗位”精神》中写道:孟子崇尚自尊其道、藐视王公大人的“大丈夫”理想人格,他认为大丈夫应该为君王之师友,以德抗位,不畏权势。“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

  • 仁者爱人

    胡  泳 2011-11-16 08:00

    大多数研究孔学的学者的共识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关于什么是“仁”,《论语颜渊第二十二》中有一段著名的总结:“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的基本内涵在人类生命意识上是“爱人”,爱所有的人,这是大爱、博爱。孔子答子贡问仁的时候,对此还有进一步的阐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热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