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无以人灭天—天与人之三
胡泳 2016-11-28 05:16《财富》(中文版)——有宗教天,有道德天,有自然天。后者是道家的认识,所谓“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庄子·山木》)。有人类的存在,乃是自然使然;有“物质之天”的存在,也是自然使然。人与天皆属于自然,因此人天合一,所以《山木》又说:“人与天一。”既然如此,那么生命的最高境界便是“与造物者为人,...
-
天与人交相感应——天与人之五
胡泳 2017-03-07 06:40《财富》(中文版)-- 前面的专栏说过,儒家的“天人合一”实为人与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虽然“天”被赋予了人伦道德的内涵,但还没有主宰人间吉凶赏罚的含义。到了汉代的董仲舒,在当时阴阳五行学说的浓厚氛围下,提出天有意志、有主宰人间吉凶的属性。人的一切言行都应当遵循“天”意,凡有不合天意而异常者,...
-
求其放心—天与人之二
胡泳 2016-10-18 03:00《财富》(中文版)——上篇专栏讲到孟子的著名说法:“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是一位道德主义者,在这里可以看出,他力图建立一个“心-性-天”贯通为一的纵向架构来提升修身功夫。心,这里指天赋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知性,指认识天所赋予人的本性,即仁义礼智“四端”。孟子认为,人们...
-
浑然与物同体——天与人之六
胡泳 2017-04-18 03:00《财富》(中文版)--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到宋明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在宋代道学家中,程颢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论断,直指“仁”的本体论根源。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儒家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也即仁者之心。由于仁者的境界是“浑然与物同体...
-
人参天地—天与人之四
胡泳 2017-02-09 03:00《财富》(中文版)--关于天人关系,荀子的态度和庄子正相反,他在《荀子·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通常这句话被解释为,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如果简单地理解,这里的“天”是道家意义上的天,即自然天。但作为儒家,荀子的“天”不可能不具备道德含义。荀子“制天命而用...
-
庄子论游
胡泳 2015-06-10 05:25《财富》(中文版)-- 据统计,《庄子》一书“游”字共出现101次,在先秦诸子典籍中非常突出。陈鼓应先生曾经指出《庄子》哲学中“游”的概念的特殊性,即庄子大量使用“游”来表达精神的自由活动。例如“游无穷者”、“乘物以游心”、“游心乎德之和”、“游乎天地之一气”、“游心于淡”、“游于无何有之乡”等句,...
-
庄子论智
胡泳 2014-12-10 12:00《财富》(中文版)-- 道家尚自然而轻文化,对于智性以及知识本不看重。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激烈批评态度的芦笛认为,中国人的传统学问与西方“knowledge”的内涵完全不同,两者互相消长。他指出,老庄的学问是教人如何拒绝探索客观世界以“全真保性”,而儒家的学问是教人如何不受外界诱惑,全神贯注于内心世界...
-
庄子论化
胡泳 2014-07-12 01:57《财富》(中文版) -- 道家典籍中,最早用“化”一词的是《老子》一书。《老子》中,“化”字共出现三次。第三十七章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另外一次是在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自化”,陈...
-
孙子兵法之三:计
胡泳 2008-06-13 08:00作者:胡泳《孙子》对战略运用的论述最集中地体现在第一篇《计》中。“计”,《说文解字》云:“计,会也,算也。”计从言,从十,是会意字,本义是“计算”,“计议”、“谋划”等皆为引申义。《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曹操注:“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
-
孙子兵法之三:计
胡泳 2008-06-13 08:00作者:胡泳《孙子》对战略运用的论述最集中地体现在第一篇《计》中。“计”,《说文解字》云:“计,会也,算也。”计从言,从十,是会意字,本义是“计算”,“计议”、“谋划”等皆为引申义。《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曹操注:“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