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搜索结果
 
  • 这些新冠痊愈者,深受后遗症长期折磨

    MEGAN LEONHARDT 2021-08-10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俄克拉•荷马州摩尔市小学教师斯考特•艾伦(Scott Allen)在2020年8月底,也就是在开学两天前开始感到不适。诊断结果:新冠肺炎。斯考特对《财富》说:“这是我得过的最严重的流感。我基本上都躺在床上。”尽管艾伦在与新冠抗争的过程中并未住院,但在联邦救援条例所规定的两周带薪休假结束之后,这些症状...

  • 饱受“长期新冠”后遗症困扰,算工伤吗?

    Megan Leonhardt 2021-08-18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距离凯丽•马丁从一名假阴性患者那里感染新冠病毒,已经过去了大约10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她一直没有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马丁主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担任呼吸治疗师。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涌入她工作的萨克拉门托医院,对她的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马丁在重症监护室和退伍军人新冠病毒病房服务,使...

  • “女性新冠患者比男性更可能出现长期后遗症”

    精选 2021-06-16 02:30 发现相似文章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5日网报道,世界多国的医生和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的女性病患比男性病患,更可能在痊愈后出现长期后遗症。...

  • “长期新冠”后遗症?专家:多数是短暂的,症状轻微

    精选 2022-11-05 02:00 发现相似文章

    美国等国家有越来越多患者受到被称为“长期新冠”的“新冠后遗症”困扰。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专家金冬雁11月3日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被感染后的3个月仍存在,且至少持续2个月的,才能被称为新冠后遗症。而美国CDC则认为,被感染后1个月仍出现、复发或存在的相关症状就能称...

  • 疫情挥之不去的阴影:未来数年或有10亿人被长期新冠肺炎折磨

    Erin Prater 2022-05-16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新冠疫情死亡率已经成为了明日黄花,在疫情爆发两年多之后,美国民众似乎终于可以叹口气了。得益于疫苗,新冠病毒感染的死亡或住院风险得以大幅降低。然而专家称,在摘掉口罩之前,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考虑。一种涵盖一系列症状的新慢性病——长期新冠肺炎(Long COVID),在最初的新冠感染治愈后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 新冠后遗症“脑雾”到底怎么治?

    Kristine Gill 2023-01-23 03:23 发现相似文章

    图片来源:NICK DOLDING—GETTY IMAGES科比特·奥康纳已经感染了三次新冠病毒。第一次感染是在2020年4月,第二次感染是在一年之后,第三次感染是在2022年秋天。但直到现在,这位土生土长的纽约人才感觉好些了。持续时间最长的症状——脑雾——终于消失了,他在建筑管理行业的新远程岗位上...

  • 长期新冠病能避免吗?并非不可能

    ERIN PRATER 2022-08-10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图片来源:盖蒂图片社在疫情初期,长期新冠患者似乎被认为是特殊情况。这些不幸的患者,出于某种原因,似乎无法被治愈。新冠疫情爆发近三年后,我们对长期新冠病情有了更深的了解。长期新冠病情并不罕见,而且感染者数量还在不断增多。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

  • 长期新冠不能忽视,防疫措施不能放松

    CAROLYN BARBER 2022-04-25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图片来源:SCOTT OLSON—盖蒂图片社长期新冠患者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几乎从每个人的故事中都能看出他们的担忧和痛苦,比如呼吸问题、慢性痛疼、不明原因的挫伤、幻觉、脑雾等。一个人写道:“我只能说我的后背好像插了六把匕首。”一名医生在2020年因为工作感染了病毒,她表示:“与以前相比,我现在只...

  • 专家: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

    精选 2022-11-25 02:00 发现相似文章

    截至11月22日,广州已启用19个方舱医院,累计出舱1.1万余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表示,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当前,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康复者的观察时间还不够长。因此,新冠肺炎...

  • 口述:我们感染新冠已转阴:没后遗症,渴望被接纳

    精选 2022-12-04 10:00 发现相似文章

    界面新闻寻找了多位在2022年内感染过奥密克戎毒株并康复的人员,请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他们中有不到20岁的年轻人,也有60岁以上的老人。意味深长的是,年轻人更乐意分享自己的经历,认为“未知是最大的恐惧”,希望自己的讲述能有助于公众更新认知;而年老的人则担心被身边的人歧视,不愿意谈及太多。但几乎所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