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OPPO回应人事调整,或将重仓中国市场

杨安琪
2020-04-21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从增量到存量的挑战加剧,疫情之下,手机厂商重新把重心回归国内。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2019年12月21日,武汉地铁站里OPPO5G手机广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20日一早,有消息称,OPPO全球营销总裁沈义人离职。在致电OPPO后,对方给《财富》(中文版)的回应是:沈义人并非离职,而是由于身体原因休养。

OPPO在中国手机厂商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根据Canalys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全年中国智能手机份额竞争中,OPPO为国内市场份额第二大的品牌,市场份额为17.8%。

同时,OPPO宣布,任命刘列为全球营销总裁兼任中国区CMO,全面负责OPPO营销工作,向CEO陈明永汇报。“刘列曾任OPPO 品牌总监,成功打造OPPO Find、Real等多个独具特色的手机产品系列,未来将带领OPPO继续向世界一流品牌迈进。”OPPO方面表示。

而在此前的4月8日,OPPO已任命副总裁刘波为中国区总裁,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市场精细化运营。

刘列是OPPO老人,他于1998年加入步步高,04年跟随陈明永创立OPPO,一开始就掌舵品牌,奠定了OPPO品牌的底色。而刘波则是2005 年加入 OPPO,曾先后担任产品工程部、采购工程部部长,为手机生产提供工程技术支持,保证产品品质。营销和技术的双人组合将成为OPPO未来在中国的重要角色。

外界认为,从OPPO的调整似乎可以看出这家公司想要重新重仓中国。OPPO的创始人陈明永和传奇人物段永平曾经共事,并且依靠强大的线下销售体系,一度在2016年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但此后被华为超越。

实际上,过去三年,对于所有手机厂商都是巨大挑战。

在经过高速增长后,手机市场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中国信通院的研究报告显示,自从2016年国内手机出货量达到6.6亿部的历史顶峰后,该数据便一路下行:2017年的同比下降幅度为12.3%,2018年的同比下降幅度为15.6%,2019年全年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总体出货量为3.89亿部,同比下降6.2%。

疫情发生后这种挑战更加明显:2020年1-3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4895.3万部,同比下降36.4%。唯一的亮点是,总的出货量中5G手机为1406.0万部。

这也导致手机厂商将未来押注在5G上。3月6日,OPPO发布FIND X2,起售价为5499元;3月10日,vivo发布NEX 3S 5G版,起售价为5698元;两家厂商各自的子品牌realme、IQOO相继推出了3500元档的新机;4月8日发布的华为P40系列,则保持了华为一贯高端机市场定位,维持在4000元档位的起售价,一加8手机的价格也在3999元起售。

相比于安卓厂商们的价格,苹果反而试图争取更多中低端用户。在4月15日晚宣布iPhone SE售价仅为3299元,而在拼多多补贴后,该产品价格已经下探至3000元以下,售价为2899元。

中国手机厂商也正在征战国际市场,但疫情让手机全球市场变得艰难。IDC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萎缩2.28%,出货量仅略高于13亿部。在2020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10.6%。“我们努力争取不下滑。”近期,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与媒体进行线上交流,在被问到疫情在国际蔓延对今年华为手机海外销量影响时,他这样回答。

印度和东南亚是中国手机厂商们的争夺重点,但疫情却改变了一切。印度当地时间3月24日晚,印度总理莫迪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将从3月24日起全国实行为期21天的封闭措施,以此来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

该消息一经宣布,多家手机厂商暂停关闭印度工厂的消息接踵而至。一财网报道,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预计,印度的封锁令将让印度手机市场的出货量下降接近60%,这意味着在疫情封锁期间,印度智能手机行业收入损失约为20亿美元。而印度排名前五的公司,有四家来自于中国。

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何手机厂商们在2020年的重点是重仓中国,毕竟在疫情的大环境下,中国市场最先复苏。韩国NH投资证券公司预计,出于价格折扣、新品发布以及经济刺激政策,中国市场的复苏速度将继续超过世界其他地区。NH公司指出,中国手机市场从2月份疫情的负面影响中迅速复苏。特别的是,苹果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增加到约25.4万部,同比增长19.7%,结束了持续到2月份的大幅下滑趋势。

与此同时,NH公司认为,美国、欧洲以及南美等主要市场因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智能手机出货量和销量将从今年第2季度开始出现实质性放缓,而中国却正在经历相对快速的复苏。

如此看来,稳固中国大本营之后再迈向全球市场,是当下所有厂商需要面对的问题。(财富中文网)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