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体育赛事能为城市带来什么

财富中文网
2021-11-04

以及企业如何把握机会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2022年对于中国体育产业来说,一定是会被记录在历史中的一年。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将会在这一年亮相全球。世界被疫情长时间笼罩过后,一场体育盛会的意义远超以往。体育作为纽带可以将各国联结在一起,从中国乒乓外交开始,就赋予了体育更深一层的涵义。同时,一场疫情之下的体育盛会也是对举办国家、城市、相关企业和品牌的考验。

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在杭州举办,这座城市已经在为明年的亚运会摩拳擦掌。杭州为2022年亚运会做了哪些准备?企业如何从中把握机遇?中国体育如何联结世界?围绕这些问题,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SPORTFIVE拉加代尔体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兼全球高级副总裁李莹、亚组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毛根洪,和亚洲电子体育联合会总干事,香港(中国)足球总会国际委员会,会籍委员会委员刘钊,与《财富》(中文版)进行了一场圆桌讨论。

图片来源:财富中文网

为了简洁及表述清晰,对话经过编辑。

******

《财富》(中文版):大家觉得举办一场顶级赛事对举办城市意味着什么?如果让各位为杭州亚运会出谋划策,你觉得杭州可以抓住哪些机遇,进一步扩大城市声誉?

李玲:在中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很多的城市来讲,这都是一个重大机遇。我们先说北京,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到来,北京成为全球唯一的既承办过夏季奥运会,又承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从2008年奥运开始,北京这座城市就(培育起了)体育产业非常好的发展土壤。

可以看到,一个城市如果承办了重大体育赛事,首先是对体育产业的民众是一个极大的激发。第二,会留下很多奥运的资产,比如说场馆和一些先进的体育设施,给城市未来长远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比如说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基本上是全中国目前跑团最多的公园,而且这是大众每天可以享受的,有非常重要的益处。

《财富》(中文版):如果让你给杭州亚运会一个小小的建议,你的建议是什么?

李玲:作为体育重大的赛事,绝对不只是政府的任务,应该是全民推动产业的发展。比如说亚运会的到来,更多的在民间、社区甚至是大中小学,社会团体都参与体育运动,对于培养亚运的氛围更有益,所以民众一定要参与进来。

《财富》(中文版):李莹总,从你的角度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李莹:国际大赛一定是城市非常精美的一张名片。我们公司作为国际奥委会的指定机构,曾经帮助悉尼、里约和伦敦成功申办夏季奥运会。我本人也参与新加坡政府申办和举办青奥会,和F1国际大奖赛的赛事。

我想拿新加坡举一个例子,刚才提到的这两项赛事,可以说改变了新加坡这座城市在国际体育版图,甚至是旅游版图上的地位。F1每年的新加坡夜间赛已经成为全世界赛车迷朝圣的旅途。青奥会至今已经过去了11年,它对新加坡的影响依然在延续。从城市场馆整体升级到大量人才储备,再到延伸出奥运网红打卡地的诞生。奥运精神的传承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大。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给杭州亚运会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我是觉得可以去加强对亚洲以外地区,这些重点市场的宣传和投入。我(在这方面)深有体会。比如说像欧美地区,他们其实对于欧美之外的洲际大赛有比较模糊的概念,但是因为他们的观赛方式已经非常成熟,他们愿意去了解。我们过去20多年间,帮助非洲杯持续在欧美宣传,帮助主办城市打响国际影响力。我相信未来这一年,杭州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持续地在亚洲以外,把赛事和城市的影响力覆盖到全球。

《财富》(中文版):刘钊总,请谈谈你的看法。

刘钊:我更多的想从电子体育这个行业出发,我本人也参加过北京奥运、还有伦敦、里约(奥运)也有参加,这种大型洲际的或者国际的体育赛事,每一届政府都有主导的思维方式在里面,包括给予这个城市,给来到这个城市参加运动会的人们一个不同的体验。

首先感谢杭州市政府和人民选择电子体育这个项目,作为亚运会的正式项目。从实际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因为我们可以想一下,从传统的电竞,到电子体育比赛,到现在的电子体育,已经经历了30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结合到了一个洲际性运动会之中,无论视觉还是参与感,我们会看到很多不同的体验。而洲际运动会,比如亚运会也会与平台和新项目互相借力,吸引新的群体给实际参加亚运会的人带来不同的体验。

我觉得近年来体育旅游的概念很火。从最开始足球和篮球的赛事,给一个中大型城市带来了很多的变化,大家也看到了一个优秀的电竞比赛给城市也带来了很多丰富的变化。

我们相信借用亚运会的舞台,会给大家呈现出更好更精彩的比赛。简单的建议是,应该借用亚运会的平台,多在亚洲所有国家推广杭州,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好山、好水、好人民。

《财富》(中文版):请问毛秘书长,对于2022年的杭州亚运会,我们已经在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哪些东西可以提前给我们剧透一下?

毛根洪:亚运会的筹备都是在聚光灯下展开的。杭州作为国内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城市,自2015年取得主办权以来,整个筹备工作在有序地推进,可以把亚运会的筹备工作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硬件,一类是软件。

硬件方面是三个圈层:第一个圈层就是载体,是举办的场馆;第二个圈层是基础设施,城市的通达性,特别是亚洲运动会这样的综合性运动会,对一座城市来说是一个压力测试,是一个大事件。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人以不对称分布的方式聚集,所以对城市的韧性要求很高,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由此推动到产业的发展,除安踏这类体育业内的企业以外,还有跟体育关联度比较大的(产业),实际上做运动会综合的投入产业链条是很长的,从硬件的角度来看。

从软件角度是两个圈层:一个圈是筹办运动会的人,杭州历史上没有举办过大型运动会,连省运会都没有举办过,省里承办过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所以杭州在办综合运动会方面人才非常紧缺。这几年我们不断地到各地学习,引进人才,我们队伍建设到现在为止,可以说,亚组委的同事对亚运会的理解基本到位了。在场馆化推进过程当中,要整体地依赖各个区县、各个承办的地方和学校共同推进。

另外我们作为一个城市迎接一个洲际性运动会,(要展现)我们的精神风貌,尤其是两个指标:一个是要看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口,还有对体育项目的了解度。

其实亚运会有一个特点:运动项目特别多。在奥运会项目的基础上,还有九个大项是亚运的特色,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和中亚各有一个,还有亚奥理事会推荐的和我们组委会的。很多项目很多同事都没有见过,比如说藤球(东南亚的项目)、卡巴迪这些项目平时很少见到。我们城市举办赛事的时候,怎么样让民众理解这个赛事,运动员在这里(比赛)才有氛围。

《财富》(中文版):大家对于2022年的杭州亚运会还有一个特别的期待,就是杭州在我们中国人心目当中,代表一种特殊的美学,我们这届亚运会提出要建立体育精神,杭州的表达范式,所以杭州要展现出怎样与众不同的亚运美学?

毛根洪:美的理解,确实是可以突破语言和国界,大家可以共同认同的。人通过视觉、听觉了解信息。我们在亚运会筹办过程中,特别是视觉形象,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美学工程来构建的。

杭州的亚运美学要有杭州的辨识度,比如北京亚运会的熊猫盼盼,那就是有中国的辨识度,因为是中国的大熊猫。杭州在视觉形象的构建过程中,怎么把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在的创新活力,以及我们绿色生态的本色,把这些都在美学上体现。通过美学建设,让大家除了得到除了美感,还有幸福感。比如说我们在历史文化方面的展现。通过现在的吉祥物和口号,大家都可以感受到。

《财富》(中文版):我想请问李总,这两年我们非常强烈地感受到,整个体育产业处在洪流当中,前两年资本涌入,包括恒大苏宁都在跨界进入,但也因为这些原因,他们本身出现了问题。现在他们又在离开洪流。这两年你所感受到的,体育产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你又如何帮助你的客户把握住这些变化当中的机遇?

李莹:我和我们公司确实是身在其中,感受是,浪还很大,潮没有退。但是浪潮中的弄潮儿已经换了一批了。不仅仅是中国,全球体育资本的力量,在疫情期间也被浪拍得很厉害。去年一整年全球有超过3万多场比赛被取消和延期,带来了600多亿美元的损失。我们合作非常多的豪门俱乐部,比如曼联、尤文图斯,平均去年的损失都超过了1亿美元。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进场,也有人离场。一些中东的资本反而是在加码足球的投资,上周沙特财团以3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一个英超俱乐部。我认为这些巨头跨界体育,就类似于你提到的房地产企业,足球本身不能带来直接的盈利。但是,首先它是一张精美的名片,也可能是一张国际舞台的入场券,也可能是一把打开资源大门的钥匙。浪来的时候,这些又会变成企业自身实力的晴雨表。这是比较大的变化,它跟中国体育资本浪潮比,也有比较类似的波动。

如果说有什么启示,或是能帮助到客户的,在整个行业内看到的消息,要提的就是电竞在中国全面的崛起。可以说,中国电竞已经超越韩国和美国,成为全球电竞的最强国,而电竞也成为了资本非常热衷于去观看的风口,甚至是体育营销和广告市场的常客。

对我们来讲,我们内部已经把电竞当成了除足球以外最大的战略业务板块,我们本身就是一个资本控股的体育公司,我们看中的也是电竞背后,这20亿庞大的人群和无限的潜力。包括我们合作的非常多的国内外品牌,帮助他们利用电竞崛起的机会,也是触及和抓住Z世代,这些未来目标受众人群。

《财富》(中文版):刚刚说到电竞的时候,刘钊总笑得很开心,一方面是电竞会纳入到明年的亚运会当中,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科技的崛起,包括最近热门的元宇宙,也跟电竞中的虚拟现实有关系。刘钊总所在的电竞行业,最能强烈地感受到大的洪流给你带来的机遇。

刘钊:感谢对于体育电竞的认可,我觉得这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很多从业者和很多行业投资人的想法。我简单说一下,中国这将近20年,特别是在我国整个体育行业的变化,我简单总结一下应该是年轻化、多样化、科技化。

年轻化方面,整个行业的弄潮儿,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代。现在我们看到的年轻化是更年轻、更专业的、对体育有更深刻的爱好和对行业有更深刻理解的年轻人,加入到中高管理层来。他们对整个行业的理解、本身的素质,以及行业经验,其实已经填充了很大一部分前期退潮留下来的空白。

多样化方面,从以前大家比较关注的简单的足球,到NBA的到来,然后我们自己篮球的比赛,包括前一阵比较火的排球,以及其他的项目,甚至于我们的电子体育电竞,慢慢地被大家认可,而且为每一个主办城市增加了不一样的光环。

科技化体现在,电竞、电子体育冲在比较前面。像主持人说的,大家都在聊的元宇宙概念,我相信现在在世界上,没有人能很明确地定义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因为它每周、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都在发生变化,而我们的体验感是不一样的。但是我相信电子体育未来能解决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运动员某个方面的培训;第二是更好地普及到全民大众当中的体育项目。

《财富》(中文版):除了年轻化之外,还有一个变化是李玲总感受非常强烈的,就是体育营销发生的变化。虽然东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但是热度还在,包括苏炳添、全红婵,和杨倩,非常出圈,在你看来中国企业到底如何借助体育营销走向国际,以及中国品牌如何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

李玲:刚刚几位嘉宾谈到体育发展的时候,我有一个补充的观点。体育产业是非常多元化的产业,有的门类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说赛事类,疫情的原因限制了人员的流动。但是有的行业,比如安踏集团所在的体育用品的行业,反而在2020年疫情开始后,整个市场的增速非常快。很重要的原因是大众居家,或者疫情之下人们更加的正视运动和健康。现在运动变成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这是这个产业最生机勃勃的地方。

回到原来的话题,我们关注一个产业的发展,赛事当然很重要,另外一方面就是当一个国家民众的消费意识、体育意识、运动意识上来的时候,这个产业是真正生机勃勃的朝阳行业,这一点在国家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里面已经明确的指出了方向,2035年国家体育产业将变为支柱型的产业,成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国务院还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5万亿的规模已经有了规划。

我们刚刚看到了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全国人大正在讨论《体育法》的修订,正式将8月8日定为国家体育节。所有的推动对于我们体育品牌来讲,借助这次的东京奥运会,达到了品牌快速发展,拓展消费者营销心智的机会,可以说东京奥运会是历史上最艰难的一届奥运会,因为它延迟了一年,又在疫情之下,现场又没有观众。但是回过头来看,我们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时代,用广泛大众可以参与的渠道和方式来讲述体育和人们生活的关联。东京奥运会很多热搜话题都不是非常传统的话题,而是非常有趣的,来自于赛场内外的,关注点不一样。

社交媒体的时代,催生了体育产业营销的新机会。安踏利用东京奥运会,广泛做了大量营销传播活动。比如说在社交媒体端、主流媒体端,甚至在中央五套的体育频道和国家媒体端,都做了非常多跟消费者互动营销的活动和话题。

“比心”已经变成了很多运动员标志性的动作,我们跟许海峰也在社交媒体话题上做了沟通,他作为第一代中国体育人说出了“YYDS”这样的网络语言,称赞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这些都引爆了社交媒体的话题。

反过来看,东京奥运会带给安踏什么?“爱运动,中国有安踏”这句话被很多人记住了,我们再看消费者的心智,我们通过多流、引流和广泛线上线下的营销活动,安踏品牌在东京奥运会期间,消费者心智占有率达到了40%多,远远超过了其他的体育品牌。

我们可以这样讲,在奥运这个平台上,甚至在大众运动的平台上,如果可以有效地抓住跟消费者情感的链接、大众的互动,甚至利用更好的社交渠道,我们的体育是可以更加生活化、年轻化、有趣,而且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的。所以营销对于体育人来讲,现在也是经历了一些新机遇,应该可以做更多有趣的事情。

《财富》(中文版):体育是跨性别、跨年龄段、跨国界、跨民族的最好的连接方式。其实今天这场对话的主题是联结世界的中国体育。想请四位嘉宾,从各自的角度来看,中国体育如何更好地联结世界?

刘钊:我们电子竞技和电子体育产业,全球预测到今年年底,产业收益会达到1750亿美元,亚太地区会占到50%以上。所以我觉得亚太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在我们行业是非常有希望,且非常有代表性的。我们国家在这里面的比重占有会达到65%以上。

未来我们会把大家传统的电竞和电子游戏,更多地向虚拟化、人工智能化去导向,我们相信在国家众多的行业厂商、从业者、专业的制作公司、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很有希望在这方面主宰未来的发展方向。

毛根洪:联结世界的过程当中,体育怎么样成为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成为世界国际交流的更重要的载体。

李莹:我们公司的官方口号就是用体育联结世界。再多加一句话就是,对于企业,特别是500强企业,体育不仅仅是输血性的营销工具,更是造血性的,为品牌加持的工具。

李玲:借着北京冬奥会2022年即将到来的东风,也借着亚运会的东风,我希望中国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品牌屹立在世界舞台。大家未来可以看到世界的安踏。(财富中文网)

编辑:徐晓彤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