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活着还是已经死了,这是个问题,而且是个不太容易说清楚的问题。
街头已经看不到小黄车的影子,市面上也很久没有其创始人戴威的消息,就连好事者去拍摄废弃共享单车堆放场的视频或照片,也已经不会着意提及ofo这三个字母。
但是,官网和App仍旧存在,打开后仍是一片炫目的亮黄,自始至终没有一个管理人员松口说公司已经关门大吉,反而承诺了要给1600万登记用户退还押金,尽管这个退款过程可能穷极一些用户的一生都无法完成,但的确已经有用户拿到了这笔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的钱。
这看起来很像薛定谔的小黄车,它既是活的又是死的。在一些语境和条件下讨论,它显然已经死了;而在另一些语境和条件下审视,它可能还活着。
ofo公司也会经常释放一些消息,这些消息都可以被当做它还活着的证据。要证明自己还活着,最有力的证据,是让那些已经从“焦急”等到“不急”的用户看见拿到退款的希望。只不过,这些消息总是乍看像希望,细看却像是在羞辱他们的智商。
最新的一次施加羞辱,不,释放希望是在本周。
小黄车App推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活动——
“拉好友,帮你退押金”:邀请好友越多,退押金越快,不封顶。
“好友下单奖励”:单单有奖,最高奖励购物金额的 40%。
“10元特惠充值”:充值成功,立即退2.5元押金。
ofo官网在2018年停止更新,App也变得类似返利商城。小黄车的App里展示的商品琳琅满目,货源是一些大型购物网站,可以满足购买者从食品饮料到美妆护肤,再到家用电器的的全方位需求,这可以视为ofo自救的一个路径,利用自己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这一优势,通过给购物网站导流,来获得经济收益。而这些收益,正可以成为返还到用户手里的押金。
不过,在ofo还没有将押金返还给用户的时候,这一盈利模式,用一个刻薄的比喻就是:用户付钱给ofo帮助ofo赚钱。
了解了这一逻辑,就不难理解前面提到的三个活动何以被设计出来。特别是“拉好友,退押金”,闪现着无穷的智慧火花和无尽的创新精神,如果骗人也算智慧,传销也算创新的话。
毫不意外,ofo这一次释放希望,受到广泛质疑与批评。
人们最为集中的看法是,为了要回自己的钱,竟然需要把朋友推进坑里。这种直观的描述,一语道破这个活动天生的伦理缺陷与道德短板。只不过,1600万排队的用户中,不可能每一个都以最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我们无法推测到底有多少人会真的去拉好友下水。
我们也无法苛责这部分用户,因为ofo的活动设计,太像一次素质测试,并为最坏的结果安排好最适宜的发生条件。
在争议扰攘了一天后,ofo App将这一活动宣传从页面上撤下,但对ofo的舆论关注不会轻易平息。人们无法证实这是否根本就是一次ofo计划好的营销行为,以差评换关注,至少在客观效果上看是这样。
2014年,戴威与4名合伙人共同创立ofo小黄车。2015年3月17日到2018年3月13日,三年时间中,小黄车完成9轮融资,金额超过21.46亿美元。2018年,小黄车轰然倒地,在共享经济热潮中遭受了最大打击。
ofo一直自豪于小黄车是全球第一个无桩共享单车产品,也是同类品牌中,获得融资最多的一个。亮眼的黄色与这些成就相得益彰,但全盛时有多耀眼,衰败时就有多晦暗。
ofo在共享单车业务上的失败,已经成为经典案例,戴威对所有真相保持沉默,外界通过边角消息与只言片语拼凑出一张失败路线图:急剧壮大的同时,没能练好内功。
除了这句笼统的概括,还有许多细致的分析,但这些都已经像是陈年旧事,被固定在2018年的寒冷的冬季。
小黄车的陨落宣告了那一波以共享经济为旗帜的创业潮和那一拨青年创业者的失败,戴威不是最先倒下的一个,但他是倒下的人中最著名的一个。他在小黄车最后的时刻曾经说,跪着也要走完最后一公里。
听到这句充满悲壮色彩的失败者宣言,人们以为将会看到另一个史玉柱,可现实是,他们连另一个贾跃亭都没能看见。(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