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除了“稳”,今年最重磅会议还有哪些深意?

财富中文网
2021-12-12

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今年最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亮出2022年经济工作的鲜明基调。会议在总结当前中国“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基础上,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稳”,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突出的关键词。以稳为主基调,会议提出七大政策,从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值得注意的是,在12月11日召开的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解读时表示,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都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加强统筹协调,避免局部合理政策叠加起来,造成负面效应;还要防止分解谬误,避免把整体任务简单一分了之,更不能层层加码,导致基层难以承受。

围绕如何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财富Plus”的用户展开了精彩讨论,我们选取了其中一些展示如下:

@张奥平

经济学家,增量研究院院长

1、三重压力下强调明年经济环境要保持平稳健康

从短期周期视角来看,此轮疫情后的经济复苏高点已过,周期中处于衰退期,目前正面临着需求端消费复苏动能较弱,供给端大宗商品价格长期上涨造成上游成本抬升所带来的“生产困境”。但从长期发展视角来看,短期压力正在逐步实现有效缓解,PPI数据已达周期顶点并开始回落,消费正在实现平稳复苏。这也充分体现了会议所指出的“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2、明年工作总基调“稳”为核心,跨周期调节力度将加大

可预计明年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将会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将会适当前置,财政政策将会更为积极。

3、货币政策的核心是小微企业、科技与绿色

整体来看,货币政策保持其结构性,重点支持的依旧是目前经济稳增长中的核心“痛点”,即小微企业。因为经济处在疫情实现复苏后的衰退期,增长动能边际下滑时,往往最先受到影响的经济主体是相对脆弱的中小微企业。其次,今年以来受输入型通胀、限电限产、疫情反复等影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大量的中下游中小微企业面临成本持续上升所造成的经营困难等问题。而中小微企业的背后又是广大的中低收入群体,这又会造成需求端整体消费疲弱,这也是为什么消费持续低迷的本质原因。

4、激发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反垄断仍会加强,资本有“红绿灯”

反垄断不是反资本,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不是防止资本健康生长。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是有“红绿灯”的。涉及到社会健康发展以及民生福祉领域,如教育、医疗、文娱、游戏等行业,倘若依旧是资本野蛮“催熟”后收割社会价值的模式发展,将是资本的“红灯”,不再会允许资本存在无序扩张式发展乱象的。而涉及到中国经济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领域,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以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背后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领域;此外,还有实现双循环战略背后的新消费,新国货、文化相关等领域将会更加欢迎具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资本投入,这些则是“绿灯”。

5、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展专精特新,制定科技政策“时间表”

6、资本市场将实现全面注册制改革

@王衍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非同寻常之处在于:一是提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三重压力”也可以理解为“三重风险”,这是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的信号,表明认识到了经济的下行的压力,也反映出中国要稳经济大盘并非轻而易举。

二是解决逆周期问题。以前强调的是跨周期调节,这次同时提到了跨周期和逆周期。跨周期是从中长期角度的考量,有点纸上谈兵的意味,所以,难度要小一些,但短期内如果面临难以规避且挑战性十足的风险,还是要使用逆周期政策稳住经济阵脚。在两个转换之中,预计近期或一段时间会更强调逆周期,并且难以一蹴而就,待稳住之后,再回到跨周期。

三是认识到金融风险处置的难度。恒大事件造成的波动比较大,市场预期不是很稳定,处置机制也会加强。预计在金融风险处置上会更加积极一些。会议提出的“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就是要把债务“排雷”关口前移。会议还提出“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有效治理“逃废债”,就是要避免债务放任、堆积,从而波及到系统性风险。

四是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有深意,但雾里看花的是,什么是资本市场的红绿灯?为什么?怎么设置?如何一视同仁、趋利避害?这每一句话的背后都可能潜藏着一个特殊的政策用意,为答疑解惑,应该会有相对明确的界定。

@张林

评级机构研究员

降低政策调整“烈度”,重新划定市场“边界”,抛开纯粹的宏观调控来看,今年经济工作会议有些不同寻常。

稳增长离不开稳政策、稳预期。2015调整央地关系,2017调整城投,2018调整金融,2019调整外资,2020调整互联网,2021调整房地产,一圈调整下来,不能不说经济更压实了,却也不得不说经济活力有损失,也放大了局部的市场波动。

当下的经济工作会议尤其突出稳字当头,这非一般的稳,说明以往的调整烈度和频率会降低,进入一段政策的稳定期,并重新框定对于市场的容忍度。而这种容忍度又有几个底线:

第一,不可加剧地方债务,还要继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二,不可与社会治理目标冲突,房价和教育等不能持续加深社会“心病”,还要体现共同富裕。第三,不可让民营资本持续向非实体领域扩张,无论是入侵传统金融领域跑马圈地,还是在虚拟数字领域试图垄断,还是在服务领域成为“虚拟地主”收租度日,都不符合“国家资本”的逻辑,还要探索节制资本。

@张鹏

财富管理资深人士,清华大学MBA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为突出的关键词,在新闻通稿中“稳”字提到了25次。如果反向解读的话,就是稳增长是有相当代价的,明年经济仍将面临诸多压力和困难,不稳则降、不进则退,只有加强跨周期、逆周期调节才能实现稳中有升。

首先,面对的情况是今年中国经济的基数更大了,经济增速势必面临边际递减的约束。其次,明年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需要总量宽松政策对冲支持。再次,经济结构不合理、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在房住不炒、动能转换时期更加暴露,培育新动能和扩大内需亟须重点关注和扶持。作为市场主体而言,在经济压力和政策对冲之间,各行各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马上都会好,也不可能是完全没机会,建议在能力圈范围之内慎重行事,综合把握长期的景气度和确定性,短期的风险和成本的可控性。

@魏衡

某公募基金首席理财策略分析师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读到的最核心关键词是“需求侧改革”背后的暗线,“边际消费倾向”。简单解释下,就是说人越有钱,增加的收入就越小的比例用来消费,收入从2000增加到3000,可能会多消费800元,从3万到3.1万,几乎不会新增消费。带着这个理解,你再品今年的政策主线就很清晰了。

昨天的会议,我个人最关注的是“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今年一直强调跨周期调节,我看的不少研报对跨周期调节的解读基本和逆周期调节混淆了,其实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方向。用给小朋友看病来打比方,跨周期调节是病毒性感冒多喝热水,体温超过38度就吃泰诺林临时降温;逆周期调节是细菌性感冒,必须得吃希刻劳抗生素。

换句话说,今年市场一次次觉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够给力 ,就是因为误解了跨周期调节的本意,现在逆周期调节回来了,那就很有意思了。

@刘春生

经济学博士,博士后,财经评论员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期而至,定调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

国内外经济局势异常复杂,2022年,世界各国继续面临新冠疫情的考验以及与经济复苏之间的平衡。由于各国争相印钞,过度举债,世界经济即使在疫情之后也面临着衰退风险。当前,各国饱受通货膨胀困扰,美联储加息脚步渐近,新兴市场的外债危机已经露出苗头。

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明年的基调应该是以稳为主,抓紧时间窗口调整结构,以短期阵痛(房地产,反垄断,反资本无序扩张)换长期增长动力(共同富裕,区域平衡与人口增长),不过,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渐显,宏观政策会相对温和。

房地产强调因城施策,多头并举,健康发展,近来房地产信贷已经有所宽松,但房住不炒的基调不变,不会重回以房促增长的老路。专精特新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富裕、低碳发展会获得国家支持,数量扩张换取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

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硬核挑战,转型必然艰难,也必将胜利。(财富中文网)

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