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比亚迪断臂燃油车,前路如何?

魏雨彤
2022-04-07

仍要跨越诸多挑战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今年年初,大众汽车的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对《财富》表示,“即使在两年前,还有许多人认为最好不要在沃尔夫斯堡生产电动汽车。”

“现在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人们真心要求我们快速做出改变。”这个承认“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的老牌巨头,将自己与燃油车全面挥手告别的时钟拨至了2035年。

全球首个宣布停产燃油车的决定却比预想中来得更为迅速。

4月3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比亚迪在汽车板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电动技术。

这一“ALL IN”新能源的举动一时引发热议,实际上,比亚迪只是做了捅破窗户纸的那个——一面坦荡迎合新能源大势所趋的行业前景;另一面,从新能源车在比亚迪汽车销量的绝对占比来看,燃油车停售无非是水到渠成。

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3月,比亚迪燃油车累计销量仅为5049辆,同比下降89.78%,仅占总销量的1.7%;相比之下,前三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04878辆,同比增长422.97%。而在2020年,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为48%,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销量大致相当。

风险与挑战

几乎在比亚迪官宣全面进军新能源的同一时间,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公开给新能源车泼了一盆冷水,“新能源的整车特别是乘用车,将会出现一次灾难性的产能过剩”。潍柴唱衰,比亚迪做多,尽管二者持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但这样的反差的确颇为吸引眼球。而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风险,远不止产能过剩。

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下调30%;同时明确,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在2022年12月31日终止。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比亚迪获得的政府补贴高达23亿元,占比亚迪净利润的57%。

财报显示,比亚迪2021年汽车业务毛利率同比下滑17.39%,净利润也同比下降28.08%至30.45亿元。政策红利消失对增收不增利的比亚迪将是不小的考验,但补贴退坡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走向成熟期,在技术迭代加持下,以市场为导向的增长路径将愈发清晰。

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也为比亚迪选择在这个时点对燃油车“断舍离”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受产业周期、疫情、国际局势紧张等多重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业上游原材料成本涨幅不断扩大,如每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一年内增长10倍。4月6日,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50.20万元/吨,而2021年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5.3万元/吨。

今年以来,比亚迪已经实行了两次调价,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补贴退坡等影响。对于原材料价格暴涨的挑战,王传福表示,“中国不可能从燃油车时代被石油卡脖子,变成电动车时代被钴、镍等金属卡脖子。”他建议全面梳理碳酸锂资源布局和产能,增加国内开采量和国外进口量,维护市场供需,稳定价格预期,促进行业健康安全发展。

机遇和优势

相比行业共同面临的风险,在每个巨头和挑战者都争相涌入的新能源领域,机遇似乎更为显著:福特宣布“分家”,将专注电动汽车业务的部门命名为Model E;大众汽车携手华友钴业和青山集团,布局电池原材料供应链;4月5日,通用汽车、本田宣布,将联手推出“实惠”电动车。几乎每个在时代洪流下迫切想摆脱“传统”标签束缚的巨头,都会嗅知这个赛道的狂热和潜在的暴利增长,跻身其中只是必然选择。

但王传福走到这个新能源汽车“乱斗”的春天,已经过了18年。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时,王传福对自己的意图直言不讳:“西安秦川可作为进军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之切入点。”

一直以来,燃油车积累的底蕴或许只是比亚迪全面进军电动车的前置背景,而在电池、芯片等领域具备的多项硬实力,也决定了其拥有独特的优势。

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从未放弃在电池领域的布局。目前,比亚迪已经建成或者在规划当中的动力电池基地达到17个,已经建成的有8个,如果所有动力电池基地顺利建成,预计电池总产能超过400GWh。

2020年3月,王传福曾这样介绍其王牌产品,“刀片电池体现了比亚迪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更有能力将引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重回正道,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而即将量产的特斯拉新镰刀——4680电池,也许会让比亚迪与特斯拉在电池领域,再度展开正面之战。

氢能的未来?

近日,马斯克也释放了一则重磅消息“搅局”。

4月1日,马斯克发表推文称,特斯拉将在2024年从电池转向氢能。他还提到,第一辆使用氢燃料的车辆将恰如其分地被称为Model H。而去年3月,马斯克同样在推特上旗帜鲜明将氢燃料电池评价为“傻瓜电池”,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迪斯也给出了类似的判断。

目前,转向氢能的推文已经从这位推特新晋大股东的个人主页中删除了,议论的喧嚣声却并未停止:这究竟是马斯克在愚人节的固定节目,还是像业内所猜测的——新型4680电池的量产遇到瓶颈,或者预见未来电池成本水涨船高的限制,不得不将目光继续投向氢燃料电池?

相信短期内,这位风格莫测的“多线程企业家”并不会透露用意。然而,今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氢能汽车的未来已经被纳入发展规划。

《规划》提到,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同时,立足本地氢能供应能力、产业环境和市场空间等基础条件,结合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

成本居高不下、技术瓶颈有待突破等诸多现实因素,制约了氢能汽车的发展,去年12月,比亚迪曾在投资者平台明确回复,目前公司未有量产氢燃料电池产品及氢燃料电池车型的规划,但也提到“会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发展”。

而在更早之前有报道称,比亚迪内部人士表示,“现在市面看到的和新兴的电池技术,比亚迪都有研究,但目前还是以现有产品线为公司主流研发方向。”结合比亚迪早年申请的百余项专利,其中包含了氢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以及微生物燃料电池,还有甲醇制氢、氢气的存储和运输方面的专利,或许比亚迪对氢能的未来,并非毫无野心和布局。

自称“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比亚迪,距离真正的王者之路仍要跨越诸多挑战,但与日前宣布抛下旧历的决意一样,造势只是副产物之一。下一个时点在哪里落子,要酝酿多久,这个时间表没准已经刻在了王传福的规划当中。(财富中文网)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