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在互联网服务及零售的分类下,中国排名前三位的公司依旧是京东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京东集团排名第46位,阿里巴巴集团排名第55位,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121位。
一个简单的逻辑是:越接近实体经济的公司,在排名中越靠前。
此规律不仅适用于中国公司,在《财富》世界500强的美国公司中同样适用。比如,今年排名前两位的沃尔玛和亚马逊,以及排名第7位的苹果,都是涉及生产、制造、销售等诸多实体供应链环节。
同时,我们注意到,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实体经济的内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实融合趋势愈发凸显,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正在迅速融合发展,形成了若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型实体及平台公司。在过去三年的时间内,京东基于自身的供应链优势逐步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效率,阿里巴巴、腾讯则侧重将数字技术工具应用到其他实体企业场景中,通过人工智能、云服务等提升生产效率。
从中国的国家战略和背景来说,创新和数字经济登上“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战略高度。“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一系列明确的具体指标,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规划纲要》还将数字经济部分单列一篇,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指标,并明确要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2025年的10%。可以预见的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充分融合将释放整个社会的增长潜能、重塑产业生态、深刻改变生产要素和劳动力结构。这些都为《财富》世界500强中致力于数字经济创新的中国公司提供了机会。
更重要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之下,三家中国公司都提出成为“社会型”企业的目标。
京东集团本质上是一家以供应链为核心的新型实体企业。它从中关村线下三尺柜台起步创立,持续加强供应链基础设施壁垒,在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京东在2016年第一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当时,排名第366位,收入约为288亿美元。如今,京东集团的收入高达约1,475亿美元,雇佣了42万人,是国内员工数最多的民营企业,活跃用户数从当年的1.5亿增加到5.8亿,仓库数量从213个增加到1,400个,在自营商品SKU超1,000万的基础上,仍然将库存周转天数从近37天降至近30天。特别是在今年的上海抗疫保供期间,京东的供应链和物流发挥的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巨大的变化始于2020年。当时,京东提出新的战略定位: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并构建面向未来十年的新一代基础设施——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可以说,京东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就在做产业互联网的事情。在此规划之下,京东将供应链与仓储网络、货物网络、云服务网络融合,使之成为“链网融合”的扩大效应。
2022年第一季度,京东在管理超1,000万SKU(最小库存单位)自营商品的基础上,平均库存周转天数进一步降至30.2天,在过去六年间加快了7天,一年能够周转12.1次。
库存周转天数是指商品从入库到出库的天数,是零售行业体现供应链效率的关键指标:天数越短,资金的周转效率就越高。行业公认的供应链能力很强的两家零售商开市客和沃尔玛,库存周转天数分别为30.4天和45.5天,但它们的SKU数只有5,000个和5万个,比起1,000万SKU的管理其复杂性和难度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京东的30.2天代表了目前零售行业的最高水平,供应链效率全球领先。
阿里巴巴集团从电商零售平台起家,其互联网服务属性更强。阿里巴巴在2017年第一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462位,2016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约为235亿美元左右,2021年公司收入约为1,329亿美元。
阿里巴巴在三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感受到了剧烈的外部变化。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张勇甚至称过去一年为“数十年间感受到外部环境变化最为剧烈的一年。”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182.28亿元罚款。此次处罚显然影响了阿里巴巴2021年的经营业绩。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披露该公司2021年利润97亿美元,只相当于上年利润44%。2021年该公司销售收益率只有7.3%,而上一年销售收益率高达21%。
大环境的变化让阿里巴巴更需要自我更新。今年7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董事会已授权集团管理层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申请,将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在香港联交所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巴巴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
并且这家公司已经意识到持续融入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张勇在致股东信中说,在这一年中,新冠肺炎疫情的起起伏伏,国家对互联网产业提出新的要求,国际地缘政治冲突频繁发生等等,种种方面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可能是数十年间感受到外部环境变化最为剧烈的一年。面对这些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的应对之道的基本原则是“坚定信心,积极应变,做好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正在从消费互联网越来越深地进入到产业互联网当中。张勇称:“努力成为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结合得更好的公司。”过去一个财年,阿里云创立13年来的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同时,张勇表示,如果要把握各行各业全面走向数字化的历史性机会,就需要持续建设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能力,将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充分结合,深入每个具体行业之中,并形成独特的解决方案。
腾讯同样在2017年第一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当年腾讯排名第478位。重要的是,当时游戏依旧是腾讯的主要收入来源,而现在腾讯的收入结构已经完全改变:2021年第四季度,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的营收贡献已达480亿元,占总营收33%,首次超过游戏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2017年,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就表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是制造业,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主力。随后,马化腾还提到工业制造业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自2018年腾讯拥抱产业互联网以来,腾讯云对实体产业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腾讯也在输出优势能力,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2021年,腾讯再次进行战略升级,宣布成立“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事业部”(简称“SSV”),首期投入500亿元。在C端腾讯微信和QQ两大社交平台,触达数十亿用户。
腾讯把C端的know how输出给客户,在工具层面上,提供云服务、公众号、小程序、支付、企业微信等连接器,实现消费者和企业跨越线上线下、跨越时间、跨越场景的连接,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最终实现C2B2C的闭环。
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以用户价值为出发点的模式。在实体产业的发展中,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和供给习惯以生产方视角,但无论是B端企业、G端政府,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服务C端用户,C2B连接带来“以用户为依归”的价值观,把消费者变成企业生产体系的一部分。
三家公司不约而同地持续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这实际上是一种更加深度融入社会的体现,每家公司都努力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中的一环,这也正是《财富》世界500强公司的本色——国家经济的压舱石。(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