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宝能城花园的56套法拍房集中“上架”阿里司法拍卖平台,等待变现。拍卖信息显示,这些房产均处于抵押查封状态,抵押权人为平安银行。
早在今年5月,因未能偿还平安银行贷款,宝能旗下被抵押的价值54亿的484套深圳宝能城一手豪宅就被挂出强制拍卖。
然而,这只是宝能集团债务的冰山一角。数据显示,2020年末宝能集团合并口径资产总额为5653.03亿元,净资产591.80亿元,这意味着宝能集团总负债至少超过5000亿元。
曾经因“万宝之争”名声大振的“野蛮人”姚振华,还能为风雨飘摇之中的宝能支撑多久?
“万宝之争”一炮而红
姚振华1970年出生于汕头,早年通过净菜超市起家,此后开始进军房地产,并开启多元化发展之路。潮汕人又被称为东方犹太人,意指潮汕人具有极高的商业天赋,善于经营小生意发家,姚振华当然算得上是潮汕帮中的佼佼者,尽管与潮汕帮大佬李嘉诚、马化腾相比仍相形见绌。
姚振华在2015年“万宝之争”以前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不过也会偶露峥嵘,例如在2014年福布斯富豪榜中,姚振华以45.3亿身家位列第359位。但宝能集团与万科的股权之争一下子把姚振华推到风口浪尖。
时间回到2015年,当年下半年A股迎来股灾,上市公司股价一泻千里,市值断崖式暴跌。资本嗅到腥味,开始进入资本市场寻找机会。万科作为中国房地产龙头,此时股价只有五六元,未来上升空间不可限量,而宝能旗下的前海人寿早在当年1月就已经盯上万科股票。到了7月,前海人寿便大举买入万科股票。与此同时,宝能集团旗下另一家公司钜盛华也出手了。当年8月,宝能系合计持有万科15.04%的股份,超越了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
同年12月,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发表内部讲话,明确表示不欢迎某个大股东,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信用不够。王石还表示,现在说“野蛮人”是客气的,它不是贬义词,关键在于守不守规则。
王石提到,万科最大的资产是万科品牌的信用,这是万科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宝能的介入将破坏万科的信用,增加万科的融资成本。在他眼里,宝能的信用体系远远比不上万科。
事实可能的确如此。在资本市场上,潮汕人素以胆大、冒险、作风彪悍著称,这些特质在姚振华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华南理工本科毕业的他,长相粗犷,作风激进,敢闯敢干,无所畏惧,“野蛮人”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前海人寿成立于2012年,在宝能购买万科股票的第一阶段,资金主要来自前海人寿出售的万能险保费和传统保费,这与保险公司一贯稳健、保守的投资风格背道而驰。知情人士表示,宝能把保险资金运用到了极致。王石在讲话中同样提到宝能拿险资短债长投,风险巨大,就是一场赌博。另据媒体报道,宝能系在这场股权大战中的实际自有资金只有60亿元。宝能系收购万科的资金,至少包含在不同金融市场的四层加杠杆动作,真实杠杆累加超过10倍!
高杠杆操作带来巨大风险的同时,也是在向金融监管部门发起挑战。2017年2月,保监会火速对前海人寿出手,列出其“五宗罪”,并罚款80万元,姚振华被撤销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6名前海人寿涉事高管也被警告,总计罚款56万元。
尽管万宝股权之争最终由于国企深圳地铁的介入无疾而终,但姚振华却一战成名,身价暴涨。2016年,姚振华身家高达1150亿,财富平均一周涨20个亿。“万宝之争”让姚振华初尝做“野蛮人”的快感和喜悦,此后,姚振华和他的宝能火力全开,频频举牌南玻A、格力电器等知名上市公司,尽管野蛮收购的手法令资本市场和监管机构相当不舒服,但他却为自己赚饱眼球,也为宝能系打开了更大的知名度。
地产汽车一败涂地
相对于资本市场的游刃有余,“野蛮人”姚振华在实体投资方面显得好高骛远。
姚振华在1988年以“菜篮子工程用地”的名义,用170余万元拿下两块土地。土地到手后,净菜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了房地产公司,随后通过土地性质变更、在建工程抵押等方式成功撬动一个几亿元的项目,赚得第一桶金。据悉,两块土地给姚振华带来了上百亿的盈利。
尝到房地产投资甜头之后,姚振华多年来都以地产开发为主业,而且越来越热衷于上大项目,并以“造城专家”自居。2012年-2014年期间,宝能地产进驻超过20个城市,但大部分为二三线城市郊区。直到2016年,宝能地产的年度销售额仅139亿元。地产业务的缓慢增长让姚振华非常不满,他急着想要做大做强,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地产大亨梦。2016年底,主打产业地产的宝能城发在深圳成立。
2018年前后,宝能在贵阳一举拿地2000亩,总投资700亿。2020年,宝能又在太原拿地1676亩,土地储备接近2000亩,按当时的销售速度,需要20年才能把项目全部出清。类似的巨型项目不胜枚举,各地政府将姚振华奉若上宾,纷纷邀其前来投资,他也毫不含糊,大手一挥,一个个百亿项目说上就上。
不过,巨额投资下地产销售数据却显得相当刺眼。克而瑞数据显示,2018年宝能集团商品房销售金额仅为66.6亿元,排名全国房企第179位,2019年微涨至84.8亿元,排在第167位。一位接近宝能人士表示,宝能城发规模增长缓慢一方面与其以产业地产为主的发展模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其管理层的不稳定性有关。
姚振华手下的高管总是走马灯似的换,不管是地产还是汽车。2017年11月,明星经理人余英正式加入宝能地产,一年后因投拓理念不合、财务权被限等原因离职。余英离职后,有不少高管也陆续从宝能城发离开。2020年初,荣盛发展集团原董事李万乐获任为宝能城发常务副总裁,任职仅仅三个月便离职,压力太大或许是原因之一。
姚振华为宝能城发定下一系列乌托邦似的目标:2021年销售规模突破千亿;2022年达2000亿;规模做到行业前八,利润超过400亿元;2022年准备上市,估值达到5000-7000亿。在这样的目标之下工作,高管们压力非常大,再加上姚振华对高管们权限卡得太死,他们根本没有发挥空间。“他对一切嗤之以鼻,认为别人都没有他懂。”一位员工这样评价道。
姚振华没有料到的是,他没等来上市,却等来了国家对房地产的严监管政策。2020年8月,央行、住建部出台对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政策,卡死了房企融资的渠道。一年后,恒大财富爆雷,震惊全国,宝能集团也陆续曝出理财产品违约,许家印和姚振华一起走上了被众人讨债的不归路。
如果还有比姚老板搞地产更激进的,那就是姚老板的造车项目。
2016年,因为宝能举牌格力一事,姚振华被董明珠怒斥为“破坏实业的千古罪人”。要强的姚振华似乎急于想要在实业投资上证明自己,第二年就斥资66亿收购了观致汽车51%的股份,正式进军汽车行业。然而也正是这次选择,将宝能集团拖入无底深渊。
姚振华经营汽车的思路相当简单粗暴:全面杀入,疯狂烧钱。宝能造车是燃油车、混合动力车、新能源车三种同时推进,每种车会有两款车型在同时研发。不仅如此,姚振华还要自己研发电池和自动驾驶技术,甚至4S店,也要自己开。据悉,一家4S店的投入至少也要接近1000万元,仅南方区域,观致直营店规模就曾达到过600家。
为了大干快上,姚振华亲自操刀整个宝能造车“大跃进”运动,大到公司战略,小到人员招聘,事无巨细。不过,很快员工们便发现姚振华可能并不懂车,也不懂市场规律。多位前员工抱怨姚振华总是搞指标式招人,招进来的人非常不专业。据一位观致汽车前中层员工透露,盲目扩张,盲目招聘,招人进来却没事可干,甚至连电脑、桌椅都没有,每天上班就坐着闲聊。他还提到有些门店员工20多人,一个月只卖一辆车。
另一位前员工表示,“万宝之争”让姚振华相当膨胀,他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连造车也不例外,他认为,姚振华在汽车上的巨额投入大部分都浪费掉了。
自从宝能2017年接手观致汽车以后,汽车销量每况愈下,到2021年,观致汽车只卖出去5200辆,直营店却迎来倒闭潮和欠薪潮。目前,宝能在市面上销售的现车仅观致一个品牌,此前高调推出定位高端的BAO品牌和对标五菱宏光的小型电动车品牌悠宝利影子都还没见到。
今年5月,宝能在回复山东汽车流通协会警示函时表示,过去几年,其在造车上已经累计投入了530亿元。然而,巨额投入却回报寥寥,这成为压垮宝能的最后一根稻草。
7月底,常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报,观致汽车拖欠了751名工人工资共1000.18万元,将会按照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到目前为止,观致汽车已经沦为被执行人81条,被执行总金额高达8.6亿元;终本案件53则,执行标的总金额8188.8323万元,未履行比例高达99.2%。
只剩最后一口气?
面对流动性危机,姚振华开始抛售一些资产还债,也渐渐失去了对一些宝能系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甚至宝能系最核心的合资平台钜盛华和前海人寿都与姚振华渐行渐远。
宝能汽车的员工曾在采访中表示:宝能现在就只剩最后一口气了,宝能大部分员工都被拖欠了半年及以上的薪资,要进行劳动总裁的员工都已经排到了明年。与宝能合作的供应商也被坑得很惨。
一位接近宝能集团的高层人士表示,宝能的整体坍塌是必然的,目前宝能参股的相关上市公司股权基本都质押了,姚振华手上也没有太多别的资产,也不存在钜盛华之外的平台能够为他融资,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拖字诀。
据一位熟悉宝能日常业务经营的前宝能高管人士透露,宝能系的资产几乎已经全部抵押了,甚至有些已经经过几轮质押。他表示,在评估的时候都是在相对比较乐观的情况下押出去的,宝能的坂田科技城项目甚至有6押,这种情况下资产怎么可能还有余值。现在让宝能拿出一个完整没有抵押的,甚至二押的资产都不可能有。
尽管表面上看宝能目前还没有到资不抵债的地步,但随着房地产市场转冷,资产价值还将不断缩水,而债务却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有足够的流动性资金去还本付息,而大面积债务逾期又可能带来更大的信用危机,加速宝能系资产贬值与系统性坍塌的进程。
回顾整个宝能系由兴到衰的过程,姚振华早期凭借胆大敢干的性格亲手缔造了宝能,后来也受困于此。姚振华对宝能的控制力太过强大,两者几乎可以划等号,当整个集团的命运前途跟个人的意志所绑定的时候,危机不远矣。(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