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2023年,警惕美国经济两大风险!

俞再孟
2023-02-11

2023年仍将会是暗流涌动的一年,出现经济衰退与流动性危机的风险巨大。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2月6日,美国财长耶伦接受采访时说:“当你有50万个工作岗位和50多年来最低的失业率时,你就没有经济衰退。我看到的是通货膨胀显著下降且经济保持强劲的路径。”

耶伦表示,虽然美国的通胀仍然过高,但过去六个月却一直在下降。拜登政府采取包括降低汽油成本等一系列措施,接下来有可能使通胀大幅下降。而在1月底的一次采访中,耶伦更是声称低通胀才是美国经济更可能面临的长期挑战。

同一天,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领导的团队将其对未来12个月经济衰退可能性的预期从35%下调至25%。Hatzius写道,前景支持美联储的观点,即所谓的经济“软着陆”是可以实现的。

事实上,正是这位为美联储效力了25年的前美联储主席、现任财长在2021年错误地判断了通胀的形势,影响了政策制定者,导致美联储去年连续四次大幅度加息,给金融市场带来剧烈的动荡。如今,耶伦又提前预言美国不会出现经济衰退,是否会重蹈覆辙?

劳动力市场之谜

2月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1月非农就业报告。数据显示,美国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51.7万,接近预期的3倍,失业率降至3.4%,创下50多年来新低。数据一出,市场震惊,美元指数当天暴涨逾1%。拜登兴奋地发推表示:“我们的经济状况非常强劲。”这也正是耶伦坚信美国经济不会出现衰退的信心所在。

事实上,自2022年以来,非农数据仅有两次不及预期,其余普遍表现亮眼,职位空缺数始终维持在1000万以上的高位,显示劳动力市场持续火爆。

不过,这似乎与现实和常识背道而驰。现实情况是美联储去年3月开始加息,6月开始缩表,货币紧缩周期往往伴随着股价下跌、裁员增多、通胀下降以及失业率上涨。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作“菲利普斯曲线”,美联储也正是利用这一规律,并通过货币总量的控制使经济得以平稳运行。

美国劳动力市场是否真如数据显示那么火爆?此处仍然存疑。

从劳动参与率来看,2022年以来始终在62%-62.5%之间上下徘徊,与疫情前仍然有1%(约350万)左右的缺口,这似乎说明劳动力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劲。

事实上,疫情带给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富国银行资深经济学家萨拉·豪斯估计,在新冠病毒杀死的100多万美国人中,约30万是劳动适龄人口。而根据测算,180 万至 410 万原本就业的人群可能因为“长新冠”原因而失业或者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

《日经中文网》在去年8月的一篇报道中指出,同样来自美国劳工部的另一份家庭调查就业人数与企业调查得出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并暗示企业调查得出的数据可能被重复计算,而市场重视的就业人数往往是基于企业调查得出的。知名金融畅销书作者宋鸿兵同样认为,劳动力市场火爆现象背后可能是因为打多份零工的人增多,且被劳工部重复统计,无意中造成了就业人口不断上升的假象,而全职就业人数事实上在减少。

另外,美国近期大科技公司和华尔街金融机构纷纷大裁员,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无论如何,经过三年疫情,劳动力市场已经被扭曲,原本的劳动力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且统计数据之间存在矛盾,如果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过分看重非农就业数据或失业率,难免会继续犯错。

美国经济两大风险

2021年,为了保证充分就业,鲍威尔将首要责任——通胀控制抛诸脑后,最终导致通胀飙升至40年高位,引发物价全面上涨。

在现实的压力下,错失最佳紧缩时机的美联储三步并作一步走,连续四次大幅加息,引发金融市场剧烈的震荡。正是美联储自以为是地偏离央行的本职,给金融市场平添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最终鲍威尔还是遭到了经济规律的惩罚,不得不重拾沃克尔的遗产,结果一步步又形成当下更加被动的局面。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本周二的讲话中表示,最新的美国就业报告显示,推动通胀回到美联储2%目标附近的过程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率。

他说:“我的猜测是,通胀肯定不仅需要今年,而且需要到明年才能下降,接近2%。”这或许意味着美联储将长时间维持高利率至2024年之后。不少分析师则预测美联储下半年将降息以提振衰退中的经济。

从12月美联储发布的点阵图来看,官员们普遍认为联邦基金利率最终将超过5%。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显示,美联储3月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0.8%,到5月累计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70.5%。也就是说,到5月份,联邦基金利率将达到5%-5.25%,这一点得到了美联储三号人物威廉姆斯的证实。

5%的利率将是2007年来的新高,自2000年以来,利率高于5%均发生了金融危机,包括2000年互联网泡沫危机和2007年的次贷危机。

如此高的利率一旦长时间保持,将重创房地产投资和信贷消费,或引发消费支出的大幅下降,进而引发经济衰退。近期,美国2年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程度又创出了40年之最,也指向经济可能衰退的猜测。

此外,加息虽然行将结束,但缩表却是方兴未艾。市场普遍关注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却无意中忽视了缩表的杀伤力。缩表是指美联储从金融市场中釜底抽薪,收回美元流动性。目前缩表规模为每月950亿美元。

流动性的短缺可能带来美元荒,导致大量金融资产的违约、爆雷,高杠杆投资机构财务风险将飙升,甚至可能触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流动性风险将是美联储转向货币宽松的最直接动力。

有经济学家认为,随着美联储缩表的持续推进,2023年春季开始就会看到流动性问题,美联储将不得不提早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多数投行预计缩表将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结束,届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仍将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当下,美联储的职责已经不单单只是抗通胀,还包括保就业、防金融风险等,美联储显然已经无法兼顾。政策的制定非常考验美联储的水平,一旦失手紧缩过度,祸害匪浅。

2023步步惊心?

美国去年资本市场最大的事件当属FTX的爆雷,作为币圈第二大交易所,巅峰期曾坐拥320亿美元估值,知名机构投资者包括加拿大养老金、红杉资本、淡马锡等,但随着比特币跌落谷底,财务问题被曝光,引发用户疯狂挤兑,短短数天便宣告破产。

美国去年股市表现也罕见低迷,一直走在下行通道中,尤其是泡沫较大的科技股跌幅巨大,全球知名科技富豪身价纷纷暴跌。特斯拉CEO马斯克最惨,2022年个人净资产损失超千亿美元。

不过华尔街金融巨头表现尚可。12月黑石曝出遭遇挤兑潮,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十年牛市在去年戛然而止,导致部分投资者担忧情绪上升。今年房地产市场的变动仍然是关注重点,如果房价回调幅度较大,将会有更多的黑石浮出水面。

相比之下,欧洲的问题更加严重。去年10月,百年大行瑞士信贷陷入财务危机,市场一度担忧引发雷曼连锁反应。同一时期,英国国债遭遇史诗级抛售,导致英国养老基金资产大幅缩水。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挪威政府养老基金则在2022年罕见巨亏1640亿美元,创历史最大亏损纪录。

目前来看,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正处在抗通胀的攻坚阶段。欧元区1月通胀高达8.5%,2月2日欧洲央行宣布加息50点至3%,利率创下2008年来新高,并将于3月启动缩表。英国12月通胀高达10.5%,从高位下降并不明显。英国央行同样在2月初加息50点至4%,利率也达到15年来最高。

越来越高的利率水平无论对投资和消费都会形成抑制。不过,只要通胀实质性地下降,目前加息对资产价格的冲击基本已经被市场消化,未来缩表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将是2023年欧美国家面对的最大风险,尤其是杠杆率较高的市场可能出现频繁爆雷,例如金融衍生品市场。如果不幸通胀死灰复燃,那么资本市场上的血雨腥风也将卷土重来。

总结来看,2023年仍将会是暗流涌动的一年,出现经济衰退与流动性危机的风险巨大。

对于中国而言,2023年依然是危与机并存。一旦美欧经济衰退,势必将影响与中国的贸易量,引发经济连锁反应。另一方面,随着疫情放开,生活重回正轨,今年主题将是经济复苏。高盛、大摩近日纷纷看涨中国股市,在美欧股市熄火的情况下,A股可能迎来新的机会。同时,人民币也可能再次走强。(财富中文网)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