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投资者知道的越多,高管披露的就越多

当公众对首席执行官想要最大化短期股价的个人动机有更多的了解时,首席执行官就更可能主动披露坏消息。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想象你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掌握一些有关下一期盈利的信息。你能够通过发布盈利预测(又称盈利指南)来和投资者分享此信息,也可以等到正式截止日期再披露实际盈利。怎样才是明智之举?

美国的高管们一直面临着这种困境,而解决方案并不总是那么明确。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明文规定上市公司在每个季度和财年年底必须以10-Q和10-K的形式披露重要财务信息,包括公司的盈利。但公司也经常分享额外信息,特别是盈利预测。虽然公司不需要分享对其未来绩效的预期,但很多公司选择自愿这样做。

毫不奇怪,当公司预期盈利强劲时,会更有可能自愿披露有关预期未来业绩的信息,因为分享这个好消息将有助于提振股价。如果高管们有个人原因将短期股价维持在高位(例如可能因为他们即将能够兑现股票期权),那么披露的动机就会特别强烈。

但另一方面,当公司未能自愿提供盈利预测时,投资者就可能会怀疑公司业绩不佳,并且干脆开始抛售股票。因此,一些学者认为保持沉默从来就不是一个好策略。

除非有其他高管不披露盈利指南的合适理由。

因此,凯洛格学院的会计信息与管理助理教授金正敏(音译)假设,高管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不公布负面盈利预测取决于其动机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随着不确定性的减少,不公布负面预测的益处也会减少。

在最近一项根据经验数据所做的研究中,她恰恰发现了这个现象:当高管追求短期股价最大化的个人动机的不确定性降低时,他们更有可能自愿分享坏消息。

揭示披露动机

高管和董事们通常持有他们经营的公司的股权。如果高管的股权激励短期内将能够兑现,或是他们将短期股价维持在高位可以获得奖励,他们就可能不愿意披露负面盈利预测,因为这将导致股价立即下跌。

但重要的是,这并不是高管不披露盈利预测的唯一原因。比如他们可能正在计划长期持有这些股份。如果是这样,他们可能就不会在乎股价的波动,因为这些波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于是,当高管的动机不明确时,就会对投资者带来不确定性,因为投资者无法确定公司不公布盈利预测意味着什么。

然而在2006年,由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为了提高高管薪酬透明度而做出的监管规定,让这种不确定性发生了重要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期间,股权薪酬在高管薪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增长到总薪酬的一半以上。例如,股票期权被视为将股东与管理层的激励保持一致的一种方式,但由于这仍然是一种相对新的现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当时没有要求披露期权方案的详细信息。

该监管机构发布的2006年规定改变了这一切,规定中要求公司必须分享高管薪酬的详细信息,包括股票与期权授予的具体内容、采用的绩效指标与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时间,以及支付的金额。这项规定旨在使投资者更清晰、更完整地了解高管的薪酬。

这项变更也让金正敏能够研究这些额外信息是否也会改变这些高管进行盈利预测的方式,这些额外信息降低了高管短期股价最大化动机的不确定性。

更高的透明度,更多的自愿披露

由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这项规定在实施时间上的差异,金正敏因此得以测试她的理论。当规定于2006年12月15日生效时,并非所有公司都必须立即遵守。那些财年在12月15日之后结束的公司必须立即遵守,而那些财年在12月15日之前结束的公司则多出将近一整年的时间来遵守该规定。这使得金正敏可以研究比较必须立刻遵守与不需要立即遵守的公司在披露信息方面有何变化。

此外,她根据公司管理团队希望的提升股价时间表(或视野)把公司分成两组:一组的管理层注重短期财务利益,另一组的管理层注重长期利益。

金正敏回顾了2004财年至2007财年,即新规定生效前后期间。她发现,这项规定实施后,受影响的公司分享盈利预测的可能性增加了。此外,这些公司提供负面盈利预测信息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金正敏发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那些能够从更高的短期股价中获益更多的高管所属的公司推动的,他们的自愿披露大幅增加。而那些高管不会从短期股价的上涨中获益的公司则基本保持不变。这表明,在这项规定出现之前,具有短期股价最大化动机且掌握负面盈利消息的高管确实可以在管理视野的不确定性中掩盖这个坏消息。

新规定可能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金正敏认为,研究结果表明,旨在增进薪酬披露透明度的规定也可能影响其他披露行为。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结果告诉你,披露高管薪酬实际上可能有助于投资者了解管理者做出的其他类型的报告决定。”她表示。

金正敏补充道:“虽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这项规定的首要目标是确保透明度,但它还有一个次级效应,即投资者的不确定性会影响管理层做出的报告决定。在这方面,本研究提供了关于不同披露类型可能如何互相影响的见解。”(财富中文网)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