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融创最大靴子落地,但更大难题待解

俞再孟
2023-11-22

融创约百亿美元债的风险暂时解除。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11月20日晚间,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公司境外债务重组各项条件已获满足,于2023年11月20日起正式生效。至此,融创中国成为首家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所有流程的大型房企,加上1月初160亿元境内债整体展期成功,融创整体化解约90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已有超50家上市房企启动债务重组。然而,像融创这样能顺利实现债务重组的寥寥,融创也被普遍认为是最积极、最努力自救的房企。

随着最大的一只靴子落地,融创约百亿美元债的风险暂时解除,但燃眉之急退去并不意味着融创就能高枕无忧,孙宏斌仍需面对比融资更大的一些难题。

历时一年半,债务重组落定

从2022年5月正式宣告爆雷以来,孙宏斌为自救使出了浑身解数,终于在一年半后融创迎来债务重组的重大进展。

事实上,这一结果在9月份融创境外债重组方案获得债权人会议高票通过的时候就已经可以预见。10月5日,融创境外债重组获香港法院批准,完成了法律规定的程序。

此次境外债务重组,融创为境外债权人提供了创新务实的多种金融选项,包括可转换债券、强制可转换债券、融创服务股权以及发行新的美元票据,分别对价10亿美元、27.5亿美元、7.75亿美元、57亿美元。融创通过债转股消减债务总额合计超过45亿美元,实现了目前行业最大比例的境外债降债。作为首家成功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的龙头房企,融创的重组条款有望为其他房企提供样板。

融创在今年的半年报中表示,本集团相信境外债务重组的成功,将极大地减轻公司未来两年现金流压力,同时30亿至40亿美元的降杠杆方案的落地,将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并减轻未来偿债压力,支持集团经营的恢复。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对于其他处于债务危机中的房企而言,融创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范例。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下,许多企业都面临着流动性压力和债务偿还的挑战。融创的方案显示,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通过与债权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协商,寻找一个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是可能的。这不仅可以缓解短期的财务压力,也有助于稳定债权人的情绪和市场预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融创境内外债务得到了有效解决,两年内没有公开债还款压力,“金融16条”延期后,意味着2024年底前金融机构方面也没有太大还款压力。

未来,保交楼和促销售将是融创的工作重点。据悉,融创去年完成超18万户住宅交付,今年前10个月又再度交付20.5万户,融创今年的目标是保30万套交付。

对孙宏斌来说,融创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但如何活下来仍然是巨大的考验。

行业融资端迎转机,销售端仍处迷雾

对中国房地产行业而言,海外市场向来是重要的融资渠道,融资额占比一度超过30%。但自从恒大财富爆雷以来,数十家房企接连不断出现境外债展期、违约,导致海外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些都严重消耗着海外投资者的信心。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2年,房地产行业海外债发行仅176.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3.4%,海外融资渠道基本中断。2023年以来,个别房企海外债发行陆续恢复,但总体规模较小。与此同时,2022年房地产行业信用债发行4594.0亿元,同比下降16.6%。2023年1-10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3648.0亿元,同比下降9.2%。

整体来看,今年房地产行业融资较去年更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央企背景的远洋集团和宇宙房企碧桂园在下半年都相继发生债务违约,由此引发投资者更大的担忧情绪。

不过,近期事情似乎迎来一些转机。

11月17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再次重申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企“不惜贷、抽贷、断贷”。

另有消息称,中国监管机构正在起草一份中资房地产商白名单,此举显示监管层正在加大力度提振房地产行业。据悉,共有50家国有和民营房企被列入白名单。据媒体报道,这份尚未最终确定的白名单供金融机构参考,在列的企业将获得包括信贷、债权和股权融资等多方面的支持,但不意味着对银行等机构有硬性要求。

房地产行业融资状况能否真正得到改善仍然值得观察,但房地产市场的寒气仍在加深。2022年,全国房地产销售规模已经出现历史最大跌幅,由“双18”跌至“双13”——即从销售面积18亿平方米、销售额18万亿元分别跌至13亿平方米、13万亿元左右。而尽管刺激政策迭出,但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92579万平方米,同比又下降7.8%;商品房销售额97161亿元,下降4.9%。

财报显示,融创今年上半年亏损153亿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3.9亿元,减少约18.1%。2022年,融创亏损达276.7亿元。从合同销售额来看,今年前10个月仅757.8亿元,同比减少50.49%。去年全年则达到1693.3亿元,2021年更是高达5973.6亿元。

在这种债务高企、销售遇冷、连年亏损的状况下,融创的处境仍然很不乐观。无论是化债或是降杠杆,想要让融创真正走出困境,还得看销售端,而销售端更关乎于经济大盘和居民收入的改善情况——某种程度上而言,孙宏斌所面临的难题其实也正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难题。(财富中文网)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