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无疑是当下最火的科技热点,自ChatGPT诞生以来,各类大模型层出不穷,生成式人工智能给了各行各业无限的想象空间,ESG领域也随之迎来巨变。人工智能可以在哪些方面赋能ESG?如何让AI真正负起责任?
在11月2日的2023年《财富》ESG峰会上,《财富》中国新媒体副主编杨安琪与北京有机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及总经理胡若菡,荣耀ESG办公室负责人、ESG总监刘小军以及IBM中国系统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孟繁晶围绕“负责任的AI” 这一话题展开了对话。
以下是对话实录:
杨安琪:人工智能是当下最火热的前沿技术,让我们从ESG的视角之下看看人工智能应该怎么做。我们这场讨论叫负责任的AI,我想听各位讲讲什么叫负责任的AI,AI要为我们负什么样的责任?
孟繁晶:我们都在讲科技改变生活,我作为一名工程师在一线的研发系统里已经工作了20多年,以我自己的信念,我一直相信科技是向善的,我希望经过我们技术人员的努力,还有国际组织相互的合作,我们可以真正让AI负起责任来。
从AI和ESG结合的角度,我觉得可以做的有很多,刚才我们有提到ESG是哪些方面,首先从环境的角度来讲,AI就可以做很多的贡献。1971年,IBM CEO小沃森签署了公司的第一个企业责任的承诺,我们从1991年开始发布ESG报告。从技术角度来讲,我们一直在把科技应用到环境治理以及社会责任的方面。
现在的极端天气、气候变化是我们面临的首要挑战,IBM在今年8月份和NASA一起合作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第一个地理信息大模型,通过这个大模型我们对大量的卫星数据进行分析,训练出来的模型可以帮我们做很多,比如说洪水的预测,森林火灾的预警,同时也帮我们预测极端天气对农作物、对粮食的影响。
在企业责任方面,我们的AI也可以做更多。我们知道现在有很多的社会问题,比如说人口拐卖。据联合国的统计,有80%的人口拐卖受害者是妇女与儿童,这个产业利润高达1500亿美金,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跟我们的毒品和金融欺诈是相当的。
科技到底能做什么?从IBM来讲,我们和国际刑警组织、人权组织、大学合作,一起把这些数据融合在一起,最后一定会落到金融上。所以我们就通过金融交易间的蛛丝马迹去判断这是不是人口拐卖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异常的交易,以这个信息为基础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高风险的交易,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我们可以避免人口拐卖。
同时,我们也可以用人工智能使有视障的人群与物理世界链接,和数字世界进行链接。所以,人工智能在ESG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杨安琪:刘总讲讲荣耀在做ESG的时候把哪些ESG元素融入到产品当中,我们怎么理解负责任的AI?
刘小军:IBM是科技行业的老大哥,荣耀是一个非常新兴的品牌。即使是一个新品牌,我们在独立运营的第一年就成立了以管理团队为核心的ESG委员会,我们希望把ESG这种理念植入到整个公司的基因中。当时在确定ESG战略方向的时候,我们在内部进行了很多轮的讨论,拉上了CEO、董事长一起讨论,最终结合我们自己的业务和特点,我们才确定了科技向善、绿色环保、隐私保护等七个方向。在整个讨论过程当中,我们遵循了两个准则和两个基本要求,这也是我们管理团队给我们的要求。第一,我们一定要把ESG和业务以及产品结合起来,必须要ESG做实,这样我们才能把ESG本身变得可持续,这一特点从我们ESG的组织架构就可以看得出来。
杨安琪:若菡,有机数也是专注ESG评级、环境数据和气候模型的金融科技公司,跟我们讲讲你的观察。
胡若菡:谢谢主持人,也谢谢《财富》的邀请。首先我觉得科技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在如今全球都在说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科技企业和科学技术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有机数是专注于ESG数据、气候数据、气候风险模型的公司,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技术的革新,我们的同事每天都在关注哪些最新的技术可以给我们如何去应用,给企业、金融机构、投资者带去帮助,这是我们每天实际面对的问题。
作为从第一天开始就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一系列技术融入到产品开发的公司,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通过AI技术处理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很多企业的风险。经过三年的开发,今年我们发布了第一个覆盖整个大中华区所有重点气候灾难的气候大模型,涵盖了像洪水、台风、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山火、干旱等一系列非常重大的灾害。我们用了大量的新兴数据,包括遥感数据、全球的气候数据,我们也有和NASA数据的合作,还有和高校的合作。我们要考虑到极端气候在面对碳排放增加、极端气候频次和严重性的增长,怎么落实到资产的损失,还要考虑到不同行业的行业特性和偏好,会对未来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一部分还涉及到很多的精算模型和很多的资产定价模型等等。
技术方面,因为我们现在有最新的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知道10×10米区域内所有历史上发生过的每一条台风的路径,每30分钟中心风眼的强度;对于这栋楼可以直接通过卫星进行定位,外立面的影响、洪水的深度、地形地貌等等都可以知道。
杨安琪:荣耀帮助听力障碍人群跨越数字鸿沟,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挑战?
刘小军:在做信息无障碍的过程中,最开始还是遇到了很多挑战,包括在内部讨论的时候,最开始要形成统一的意见也是不容易的。因为有些决策者会觉得现在正常人群的服务都还没有做好,为什么要去做少数群体的服务?因为我们后来定了科技向善的目标,所以我们觉得科技是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这也符合荣耀的愿景,我们的愿景是创造属于每个人的智慧新世界。在做的过程当中,最开始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说我们的研发工程师总觉得我做一个产品就肯定能帮助到听障、视障用户,实际上有时候不是那样的,因为我们自己不是听障也不是视障人群,我以为我做的东西能够帮助到他,事实上我们没有办法从他们的视角感受这个世界,最后我们做了很多和用户的沟通和面对面的访谈。比如说我们在做视障功能的时候,我们的研发工程师做了一个隐随访谈,我们跟着盲人一块儿生活几天,在他家里看他早上起来怎么刷牙,他挤不了牙膏很难刷牙,还有出门怎么上下楼梯,逛商场怎么坐电梯,很多盲人其实没办法坐电梯,因为他不知道电梯到了几楼,很多时候电梯没有播报。所以我们只有跟着这些用户实实在在地去了解他们的痛点和需求,最后我们开发出来的产品才是他们真正所需要的产品。
我们还认为不仅要做出一个好产品,其实在服务阶段也要把它做好,后来我们还对所有的荣耀门店里面的员工进行了一些基本知识的培训,包括接待礼仪的培训,希望我们在服务阶段也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甚至我们还设定了无障碍的专线,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直接打这个专线,可以接到专席,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这是我们在服务领域里面所做的事情。
杨安琪:孟总谈到了服务,谈到新观点,谈到了可持续计算,怎么理解可持续的计算?
孟繁晶:如果我们真正去看计算领域,我们都知道碳排大户可能是电力,但是全球数据中心的碳排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一年的碳排,所以加起来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大家都知道,最近ChatGPT带火了一波练大模型的热潮,大算力很耗能,最后就是能耗在持续增加。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趋势,我们觉得应该做一些事情。在今年1月份我们和信通院一起联合发布了一个《可持续计算蓝皮报告》,我们的初衷就是想跟大家讲清楚可持续和计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因为我经常出去参加这样的大会,大家会说可持续对于我来讲很简单,我买点绿电是不是就没有碳排?或者说把我的数据中心放在海底和山洞,我是不是PUE(能源使用效率)降到1.1、1.2,是不是就已经绿色了?其实不然,大家知不知道数据中心的能效比,它是整个数据中心的能耗比上IT设备的能耗,IT设备真正运行着这些数字化的应用。实际上,能效比低只表示你在冷却系统、功能系统是高效的,但是你真正的大头是在IT设备的能耗。所以,我们觉得现在市场上只把绿色和数据中心的能效比结合起来,这是走入了极端的误区,当时我们就和信通院一排而合。我们的观点是,这些算力只有用在真正的业务上才是产出,其他都是投入和成本。
我们看可持续计算,推的是一个全推站,不仅去看数据中心,我的冷却设备有没有用高压直流,是不是有用液冷来做冷却,我们其实是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入手。一个企业可以小步快走,也可以有宏大的愿景。所以IBM就提出来我们可以分四步,你可以按照自己企业实际情况去选择,你可以选择只做合规,还是优化业务流程,还是要转型,要把企业的业务往零碳经济去转,还是要引领整个行业的变革,这个都意味着不同的投入。
我们把这样的理念都放在蓝皮报告里,同时我们对可持续的概念又做了一些深层的定义。很多人认为可持续就是绿色,就是低碳,其实不然。大家有体会,我们有经历过拉闸限电,是绿色了,是降碳了,但是影响生活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把可持续定义了四个维度,首先是要安全合规,这是我们做计算最核心的一个目标。其次必须稳定可靠,对于企业而言,需要从上到下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达到这样的可靠性。第三就是我们要高效运维,我能够让系统容易被管理,我不能因为要做可持续使得我有大量的投入和人力成本放在这。最后才是绿色低碳。
孟繁晶:我们把可持续做一个展开。我们在41个国家已经陆续把可持续计算的方案落地下来了。我可以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是我们中国的例子,我们在和百度智能云一起合作。大家可能会用网盘,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设备,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有很多数据你都不知道它存在,你也用不到它,这种叫“冷数据”,冷数据如果一直在内存里会一直消耗电。IBM给百度智能云提供了一个多层级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我们会把大量的冷数据通过人工智能识别出来,放在磁带库里,如果不加电完全不耗能。我们可以做到如果你要最远的一盘磁带加载过来只需一分钟就可以了,所以它对于大量的场景都是适用的。
杨安琪:若菡,你观察到这么多的公司,给他们做评级,帮他们做风险预测。我知道现在在中国有一种现象叫“漂绿”,怎么才能够让这些公司更持续健康地投入到ESG的长期发展当中去呢?
胡若菡:我们有机数扮演的是桥梁的作用,连接了投资机构、金融机构、投资者以及企业,我们提供ESG的评级、一系列ESG相关的数据、分析模型等等,背后是很多金融投资机构自己的要求。因为资本也向善了,投资机构它有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要求。我们对很多企业说披露应该怎么做,披露有没有“漂绿”的成分,其实这些投资机构、投资方也很在意,因为整个的资本向善,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背后离不开一个是资本方,一个是监管的要求,当他们获得他们的监管要求,会对它的投资组合有碳强度的要求,它一定要做到每年减碳多少,他们有自己的社会责任。
杨安琪:怎么杜绝“漂绿”呢?
胡若菡:我们有非常多的数据技术来互相印证。举个例子,机器学习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对于所有企业披露的碳排放,我们会有整个行业的拆分,有碳排放的因子,如果有一些极值出现,我们会立即警示这个碳排放数据是不是有问题。还有非常多的衍生数据,像传感器数据,国内环保部门对于很多重点排污企业有非常严格的监测要求,这些实时的浓度数据,其实侧面反映了企业到底有没有在做他所说的事情。
另外我们有非常多的AI技术,有Google Bard、ChatGPT、LaMAD等一系列大模型可以提高我们对于非结构化信息的校准,我们可以从第三方看到企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在实际应用当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这是一个全球头部的生产制造企业,它面对中国几百家供应链公司,它怎么去考虑供应链厂商关于ESG的问题?它在意这些厂商有没有在地下偷排污水,它不能允许它的供应商有对当地的污染,它在意你有没有弄虚作假。
通过现在多模态等一系列新的技术,可以从语音进行识别,包括小红书、抖音、快手。如果说企业出了什么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模糊的名字,但是他们就关注,他们希望能够杜绝污染的问题。
杨安琪:刘总,中国的科技竞争这么激烈,ESG的投入怎么影响竞争力呢?如果在ESG上投入的话,让科技公司增加竞争力还是有所损失?
刘小军: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公司投入ESG肯定会对企业增加竞争力。这里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今年我们在3月份荣耀的手机上面搭载了一个通话字幕的功能,这彻底解决了听障人士打电话的痛点问题。我们这个功能解决的是在端侧实现语音转文字的翻译,让很多的听障人士在地下车库、电梯信号微弱的地方不需要连接WiFi也不需要连接数据网络,只要能打通电话就可以进行语音转文字的翻译,彻底解决了他们焦虑的状况。3月份到现在每个月的月活人数是成倍增长,当我们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商业团队,他们也是非常高兴,就觉得开发这个功能值了,也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商业闭环。所以他们愿意以后持续在这个功能上面进行优化和提升。我觉得ESG是可以和商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是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的。(财富中文网)
编辑:俞再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