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品牌出海,中国企业要过三道关

李蕾
2023-12-20

全球性的消费者洞察能力,人才和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战略的定力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即将过去的2023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果只用一个热词来定义的话,那无疑是:出海。

岁末年初,大大小小的论坛上,基本上都绕不开这个主题。甚至有人喊出来这样一个口号:不出海,就出局。

因为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内卷化,出海走向全球化,正在成为中国企业最重要的增长新动力。

其中,以拼多多最为典型。刚刚公布的三季度财报,其跨境电商平台TEMU的营收同比增长了90%;自2022年9月在美国上线以来,短短十几个月的时间,TEMU已经进入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受海外业务大涨的推动,拼多多的市值也首次超过了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电商新的龙头。

今年夏天,我在纽约街头行走的时候,也注意到名创优品,赫然把旗舰店开到了时代广场。在短短八年的时间内,这一时尚品牌已经在海外开设了超过2300家门店;同样受海外业务的推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名创优品的股价也从最低点上涨了超过了四倍。

我本人早年曾经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工作了十多年,对于全球品牌如何落地中国,有着第一手的经验和体会。如今,又在一家中国公司的全球化一线部门工作,对于中国品牌如何走向全球化,亦感触颇多。

在这场双向奔赴中,我也想提醒一下中国企业,要真正走好品牌出海这一步,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要打造一个全球化的品牌,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全球化的消费者洞察能力,这个,也许是目前中国企业最大的短板所在。

你的品牌定位是什么?要讲好一个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欧洲人都能理解的品牌故事,是很难的。它需要你对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有着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挖掘、提炼出具备共性和共鸣的品牌定位。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品牌出海,要远比中国制造出海更难。单纯的中国制造出海,你只需要了解商业和法律环境就行了;但要做好品牌,你必须上升到政治和文化的层面。

有了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洞察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生产出不同形式的品牌内容,并且通过不同的媒介渠道,无论是传统的电视还是像Youtube这样的流媒体平台、TikTok这样的短视频平台,来触达用户。洞察能力是1,没有这个能力,后面所有的0都没有意义。

而全球化洞察能力的形成,背后则离不开全球化的人才和组织能力建设。全球不同区域之间,差别很大,比如欧洲市场和中东非、拉美市场,市场环境就完全不同;即使在同一个区域内部,也是非常多元化的。比如拉美市场,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巴拿马,也非常不一样。

很难想象,完全依靠中国本土派出的人员,可以很好地理解当地的文化;一定要对所在地文化,有充分的尊重。实际上,跨国公司早期进入中国的历史,就可以作为镜鉴;人才的多元化和本土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整体来说,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人才管道,都太薄了。毕竟中国已经成功实现全球化的企业,太少;而从更老牌的欧美日跨国公司挖人,又面临着文化的磨合和融合的问题。如何尽快形成具备全球视野的多元化人才梯队,满足长期发展的需求,应该早做绸缪。

当然,中国品牌出海,最重要的,还是要求企业决策者,必须有自己的战略定力。

因为要打造一个伟大的全球性品牌,需要找好品牌定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续地投入才行,没有速成的办法。

这就要求企业在长期和短期收益之间,必须有很好的平衡。因为有些很火的营销活动,可能有助于短期的业绩提升,但对于公司的长期品牌可能并没有太多帮助。

我觉得一个误区是,有些老板可能觉得,打造品牌要一下子花很多钱。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产品特性,并且能够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的品牌定位,然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品牌投入,长期坚持做下去,才有可能打造一个全球性的品牌。

一定要清晰地意识到,打造并且维系一个伟大的品牌,是一场马拉松。因为人的记忆总是脆弱的,要赢得这场心智之战,只能不断地以创新的方式去打动消费者,讲述不变的品牌内核精神。即使到今天,我们看到,像可口可乐、苹果、三星这样的全球性品牌,每年在品牌上仍然有很大的持续投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一点是必须时刻放在心上的。

但是,在一个品牌主导的全球商业世界,这一切又是值得的。相信中国企业在这场已经拉开序幕的品牌出海浪潮中,一定会有所作为,创造新的商业传奇。

(本文作者系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全球媒介部部长,仅代表个人观点)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